浅谈我国科研经费支出
2018-07-14宋莹库林峰韩忠兴
宋莹 库林峰 韩忠兴
华北理工大学
科研经费的现状及分析
1.通过对比2016年几个典型国家科研支出占GDP比重(以色列4.20%,美国2.70%,韩国3.74%,日本3.67%,越南0.19%,中国2.08%)我们不难发现,以色列最高,越南最低,中国位于一个比较居中的位置,这是因为以色列平均每两千个人中有一个从事创新或创业工作,每万人中有140位研发人员和工程师,高科技产品占出口产品的60%以上,以色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创新集中地。越南是手工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财政赤字。中国位于一个比较居中的位置,表明中国仍需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以更好的发展科研工作。
2.在文革期间,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比较小,1978年改革开放后,明显增加了科研支出,使得在这一时期占比较高,而改革开放后经济也迅速发展,科研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尽管有所增长还是低于经济发展速度,所以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进入21世纪后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了步伐,从2000年的108亿美元,逐步增加至2011年的1347亿美元,年均增长25.8%。
3.对1953-2016年财政中的科研支出分析分为以下5个阶段:
阶段一:1953-1970年,1960年(33.81亿)的科研经费支出为这期间的最高值,与1953年(0.56亿)相比增长了60余倍。挖掘其原因,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在原子弹、计算机、通讯设备和航天这四个领域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此时的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出于备战考虑,提出了建立海陆空的战备体系,这就涉及计算机等一系列的新科学。虽然一五计划中国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培养了技术能力,但是在新科技方面的能力相当薄弱。随着1960年全民所有制单位的科技人员达到了196.9万人,比1952年增长了3.6倍,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管理工作进行了革新。1960年3月,鞍钢提出了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这些因素都是导致1960年的科研经费支出在十年间出现最高值的原因。之后,伴随着文革前期的影响我国科研方面又陷入了一片萧条,呈现出了下滑的趋势。
阶段二:1970-1978年,受文革后期的影响,我国的科研经费支出波动发展,并不稳定;到了改革开放前期1977(41.48亿)和1978(52.89亿)两年间,创新活动是由政府领导的,可以短时间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两弹一星”,合成牛胰岛素都是该模式下创新成功的例子。
阶段三:1978-1996年前期,科研经费支出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小,1978年的全国科学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解决经济与科技的脱节问题,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科技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且通过拨款体制改革和建立技术市场等具体的措施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随着1992年(189.26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科研经费支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93年(225.61亿),中国电视普及率已达80%,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昂贵的录像机被VCD所取代。
阶段四:1996-2006,这一阶段,我国的科研经费支出增长讯速,尤其在1999年(543.85)支出有明显增加,中央财政对科技活动的资金扶持力度继续加大,企业技术开发特别是新产品开发投入增长较快。1999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543.9亿元,比上年增加105.3亿元,实际增长26.8%,根据国家总体部署,1100多家原国有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8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设立了大量非盈利科研机构,主要用于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
阶段五:2007-2016年(2016年为15676.7),这一阶段科研经费持续平稳增长,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农业,电子信息,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等投入较大,并在航天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如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着陆,发射“嫦娥一号”“天宫一号”我国在科研方面已越发重视,支出会一直增加直到达到世界前段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对科研的经费投入,科研经费占国家或者地区GDP的比重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科研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高校都具有重要意义,科研是高等院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方法,科研是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大对科研经费的研究,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所以我们应该注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细化项目经费预算,完善单位内控控制建设,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实施项目预算执行全方位监控,加强科研经费监督检查,顺利完成结题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