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践教学策略

2018-07-14廖琴

时代汽车 2018年4期
关键词:模块教学内容院校

廖琴

福建理工学校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2

随着汽车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汽车制造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因此,中职院校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1 目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目前我国多数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因受实训设备及实训场地的限制,一般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书本理论教学模式。然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和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学到的论知识来判断汽车故障原因并对其进行维修,因此,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不符合的。同时,学生也不能明确地知道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的具体要求,进而也就不能根据岗位要求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最终就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以后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求职之路困难重重。

1.2 学生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专业学习难度较大

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特点为环环相扣,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如发动机、变速器等等)的教学内容——构造、工作原理、维修工艺、常见故障排除——教学时间跨度比较大,学生在这一知识认知的过程中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习维修工艺及故障排除时对工作原理及构造可能早已忘记,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维修排故内容时难以深入,专业学习难度加大。而且大多情况下同一个部件总成的内容由不同教师讲授,容易在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导致相互脱节,特别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而且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同时也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而对于学生来说,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践操作能力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相反,这样的教学方式还会加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失去学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兴趣,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

1.3 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着很强的专业性,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而目前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大多是高学历人才,有扎实的理论但欠缺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践操作技能。甚至有的中职院校是其他专业教师跨专业教学,尽管他们自主学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知识,但实践操作技能只有花大量的时间动手实践,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教师的综合能力不高,阻碍了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践教学的发展。

1.4 学校的实训设备陈旧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学生只有得到尽可能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才能将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汽车技术更新换代快,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设备也应时代要求及时更新,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大多数中职院校不能及时引进足够的汽车新教学设备,以满足汽车新技术教学需求。例如,新能源汽车是一种发展趋势,很多中等职业院校都有开设该课程,但引入的新能源汽车教学设备的中职院校不多,有能力引入新能源汽车的中职院校,引入新能源汽车设备不足。实训设备陈旧不足,导致不能满足实践操作教学的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

2 提高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2.1 根据市场定位制定教学目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中职院校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实现就业,因此,为了使学生在以后激烈的就业竞争处于优势地位,中职院校首先要找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定位——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减少学生学习实践操作经验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中职院校还要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教师参加企业生产锻炼和技术研发的机会,提供学生进行职业综合训练的岗位。如笔者学校与万商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东南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学校为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使学生真正地实现汽修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就业率。

2.2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模块式一体化教学

在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的教学内容——构造、工作原理、维修工艺、常见故障排除——教学时间跨度比较大,学习不连续、容易遗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针对传统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存在的弊端,可以借鉴于德国的“模块式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小班教学的方法进行,每个组的人数为8~12个人,而且在理论学习后随即有针对性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这种方法利用了单一的技能训练时间长的特点,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可以使学生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件结构的印象、学习富有新鲜感,激活了兴趣和积极性,汽车专业教学也将变得更为流畅。此外,“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机会,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便于学生即时掌握所学的知识,且授课的内容紧密结合汽车维修市场的最新技术,令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2.3 结合教学内容,建立完整专业知识体系

结合教学内容,建立完整专业知识体系,以北京市汽车维修工程学校为例,该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模块教学将所有专业课重新归类,共分为10个模块,采用不同代号。其中A1为发动机机械模块,内容包括: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原理、组成与功用、常用的检测方法、发动机大修工艺的基本内容;A2为自动变速器与驱动桥模块,内容包括:自动变速器的种类、使用、结构原理、故障诊断方法及检测设备的使用;A3为手动变速器与驱动桥模块,内容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系统、驱动桥的组成、原理、功用,故障诊断方法、手动变速器与驱动桥的修理调整工艺;A4为转向与悬架系统模块,内容包括:转向系统的功用、组成与调整,悬架系统的组成、功用与拆装工艺;A5为制动系统模块,内容包括:各种制动系统的组成、功用及工作原理、检查与调整方法;A6为汽车电子电器模块,内容包括: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汽车电器设备的组成、构造、汽车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检查、万用表的使用等等。在整个教学中,提高实操课的课时比例,使理论课与实操课的课时比例初步达到1:1,并最终向3:7靠近。通过这样的划分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使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即能顶岗工作,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4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自身拥有较强的专业素养是教师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重要前提。针对部分教师专业知识达不到教学标准的问题,中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可以激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派送专业教师到专业培训部门培训;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年轻教师;聘请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优秀教师来学校为其他教师进行培训讲座;派遣教师去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吸取其他学校的教学优点……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师自身也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主动开展相关的自学工作,加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2.5 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设备

中职院校可加强与企业合作,从企业引进设备、与汽车报废单位合作,引进一些可以重复使用的汽车零部件等,减少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为提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

3 结语

结合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制定教学目标;从企业引进设备,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设备;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综合能力;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模块教学内容院校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