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域之锁
——标志设计的教学解码

2018-07-14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643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4期
关键词:欠发达标志设计

杨 剑 (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 64300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朗,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美观而独特的品牌视觉识别系统逐渐成为各企业的广泛共识。而标志作为其中核心的视觉元素,拥有日渐旺盛的市场需求,促使“标志设计”成为各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普遍重视的实践课程。

一、欠发达地区高校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标志设计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以西部非省会城市为代表,在欠发达地区高校相关专业的标志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原创的优秀作品总是凤毛麟角,存在诸多美观上的不足。从学生的标志设计作品参加各项专业竞赛情况来看,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的获奖人次、等级与发达地区高校存在明显差距。这在客观上真实反映出欠发达地区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其中方方面面的原因很多,但最容易被忽视却又举足轻重的因素即是学生审美素养的普遍欠缺。因此,为提高学生标志设计的作品质量,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学生视觉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审美素养欠缺的原因

1.主观内因

(1)学习不够主动,不愿多看,是惰性使然

众所皆知,赶鸭式的应试教育是中小学阶段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学生习惯跟随老师的安排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自主性较差,慢慢形成了思维的惰性。高校学子从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中一路走来,早已习惯“被安排”的学习方式。大学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其教学目的也不再是考试,而是学以致用。老师布置作业只为引导学习的方向,绝非学习的全部。大学学习需要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领悟消化知识,而这恰好是高校学子们普遍缺乏的思想意识。他们的惰性思维根深蒂固,不会主动在老师的“安排”之外扩展设计视野,而习惯被束缚在自己的视界里坐井观天,其审美能力的缺失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2)学习不讲方法,不懂思考,是拙性使然

有部分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却单靠埋头刻苦的精神,用数倍于他人的时间醉心钻研软件技巧,以“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态度,用闭门造车的方式构筑着自己的审美牢笼。标志设计的受众不是设计师,而是品牌主和消费者。标志设计的时间成本中必须涵盖对此二者的审美调研,它要求设计师用前沿的审美理念组合独具象征的视觉元素,设计符合品牌主和消费者共同认可的品牌标志。因此,优秀的标志绝非仅靠辛劳与汗水的浇灌就会盛放的花朵,它还需要设计师具备广阔的审美视野与敏锐的受众意识。学海无涯还得“巧”作舟,像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违背了标志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一种拙而效庸的学习方法。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意识到自己视野的局限性,他们会利用各种渠道开阔设计视野、积攒审美经验,但却未曾站在从业者的角度理性思考标志设计佳作的美学原理,同样拙而谬误。这样走马观花式的“看”,不经思考、流于形式,实乃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与竹篮打水无异,难以促进审美素养的提升。学生倘若带着这种拙性意识去“看”,只会浪费时间,不能收到学习的实效。

2.环境外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滞后,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正处在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向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过渡的转型阶段。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审美意识不强、审美需求较低,构成了审美缺失的客观社会环境。另外,欠发达地区高校受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和相对落后的经济环境影响,其生源也大多来自欠发达地区或偏远落后地区,鲜有省会城市或发达地区的学生。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学生长期在这种审美缺失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和学习,极易造成思维的困惑,阻碍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加之惰性与拙性的共同作用,其审美观念的滞后也就不足为奇。

审美缺失的环境表象映射着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不可能依靠少数个体的努力而在短期内得到显著改观,唯有伴随小康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才能逐渐得到改善。因此,相对于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环境外因,充分驱动学生内因才是提高其视觉审美能力的关键。

三、驱动内因的审美教学法

1.标志设计审美的“教”法

学生不懂审美就不可能完成优秀的设计作品,教师不懂审美则不可能培养出拔尖的设计人才。这种无火不炊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却未必每位老师都懂得自省。因此,传授学生标志设计的审美知识,要求教师自己首先得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并适时更新自己的审美观念。这绝非研习书本上干瘪的审美理论就能做到,它要求教师对专业保持恒久的热情,博览佳作、精于实践、与时俱进,方能让审美与时代同步,让知识与学生共享。

标志设计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审美引导尤为重要,照本宣科式的说教只会让审美知识的传授变得空洞乏味且不便于学生吸收。因此,标志设计审美的教法要得当,不仅要引导学生分辨美的真伪、欣赏美的形韵,更要教会他们解析美的元素、吸收美的基因,进而设计美的作品。切忌只作审美结论,而忽视审美分析,否则将致使学生刻板地理解审美知识,缺乏触类旁通的审美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将审美理论与设计实例结合教学,通过大量优劣鲜明的对比案例为学生诠释标志设计的主流审美观,并从创意、造型、色彩、技法等方面逐一分析标志中美与丑的视觉元素,使其深入理解标志的审美方法与设计趋势,懂得站在专业角度去审视标志的优劣,并灵活运用于设计实践。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渐脱离“看热闹”的低级趣味,进入“看门道”的审美境界,从而充分满足其思想上的审美成就感,激发他们的专业热情,助其驱除学习的惰性与拙性,进而启发学生的悟性。

2.标志设计审美的“学”法

大学学习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标志设计审美的学习过程就是对美的参悟过程,它要求学生对标志设计保持足够的饥渴感,饱览大量的优秀作品,从而让审美意识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越。达到量的积累要求学生祛除惰性,是学习的态度问题;而实现质的飞越则需要学生摆脱拙性,是学习的方法问题。端正态度是学习的前提,而找准方法才是学习的核心。著名艺术家陈丹青在接受国内某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审美’不是教出来的。‘看’就是了解,‘会看’,就会了解。”这句话并非否定“教”的必要性,而是强调“看”的重要性,即: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的重要性。他隐晦地指出:会“看”即会欣赏,“会看”才是懂学习。“看”是学的形式,强调学习审美的途径;“会看”则指学的方法,强调“看”的选择、消化与吸收。

(1)“看”的选择问题

“看”的智慧在于选择。欣赏标志之美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渠道以便让视野更加开阔。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欠发达地区的审美环境相对恶劣,高水平的标志设计及与其相关的专业讲座、展览稀少,在现实环境中能见到的标志佳作十分有限。但随着世界进入网络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广泛普及,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而高效。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实现跨地域的信息共享,促使其成为欠发达地区审美匮乏的学生开阔设计视野的不二选择。

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它蕴藏的信息量虽然巨大,但同时也是一个大染缸。其中的标志案例虽然不计其数,但设计质量却良莠不齐。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区分标志设计的优劣,选择粗制滥造的标志作为效仿对象,将极易误入歧途,造成审美观念与时代脱节,乃至扭曲,最终让学习与实践陷入恶性循环。因此,看的内容要讲究,可以关注专业设计机构的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看大师设计的标志、专业设计展览中的标志、权威竞赛的获奖标志、大型体育赛事的标志、大型博览会的标志等,从而逐步确立契合时代精神的主流审美价值观。

(2)“看”的消化问题

“看”的核心在于思考。审美的思考过程就是审美的消化过程,唯有理性思考才能悉数消化。在欣赏优秀的标志案例时,站在专业视角思考审美特征、解析美学基因,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尤为重要。学生可以从创意美、造型美、色彩美、技法美等方面理性分析标志的美学基因。其中,创意美关注标志设计元素与设计对象的内涵契合度问题,它要求标志设计元素以适当的形式风格充分反映设计对象的内涵特征;造型美、色彩美和技法美则关注标志外观风格与受众群体的心理接受度问题,它要求将标志的造型、色彩与技法完美结合,形成独树一帜、契合主题、满足受众审美需求的视觉整体。学生通过剖析标志的美学基因,可以形成朦胧的审美意识。但这种意识受到学生设计视野和设计经验的限制,未必符合标志真实的审美诉求。因此,将标志设计的审美观点与同学分享、与老师探讨也是必不可少的审美学习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过滤偏激、片面的审美观点,从而端正其审美认知,促进主流审美观的形成。

(3)“看”的吸收问题

“看”的本质在于应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根本目的在于吸收佳作的美学营养,提升其标志作品的设计质量。因而,标志的设计实践即是吸收审美营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标志设计实践过程中,将分析消化后的审美观点表达于具体的视觉图形之中,既是审美营养的吸收过程,又是审美意识的应用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软件技巧在标志外观上的合理应用,更应注重标志的主题内容与审美形式的高度契合。标志的主题内容包括创意构思和设计元素,而标志的审美形式则包括外形色彩与技法风格。就标志设计而言,并非具备高水平的审美素养就能得到高质量的设计作品,这种将主题内容与审美形式分离的认知是错误的。诚然,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的确有助于设计者提升其标志作品的视觉美感,而一件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固然重要,但那只是标志的形式表象,与主题相符的创意内容才是其灵魂核心。重主题内容,轻审美形式,设计作品就会变得丑陋;轻主题内容,重审美形式,设计作品则会变得空洞。因此,单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软件技巧还不足以使其设计的标志作品取得质的飞跃,唯有主题与审美并重、内容与形式统一才能成就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从而让审美学习与设计实践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四、供需矛盾的审美现状

在欠发达地区,优秀的标志设计往往缺少与之相应的审美需求,而高校教育却总是站在超前的审美视角与落后的审美需求博弈。这样矛盾的审美供需现状不免会让学生产生思想困惑。对此,我们的学生一定要理性看待当下教学与市场之间矛盾的审美供需现象,要用超前的意识吸收时尚的审美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包容矛盾的审美供需,绝不能为了迎合低端的审美需求而放弃与时代接轨的审美理念,让自己变成新世纪的“美盲”。相信随着小康社会的逐步成型与深化发展,当下媚俗的审美环境终将得到改善。我们的学生要灵活运用富于弹性的动态审美观武装自己的设计思维,在前卫的审美观念和相对落后的审美需求之间寻找设计的平衡点,为即将到来的社会转型做好充分的思想和技能准备。同时,通过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将超前的审美意识传播给周围的媚俗世界,进而反哺社会,净化视觉污染,促进设计供给与审美需求的良性循环。

五、结语

缺乏审美素养是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意识问题。在标志设计教学过程中以适当形式融入审美教育只是一种抛砖引玉的教改思路,并不能体现标志设计教学的全部内涵。希望借助驱动内因的审美教学法能够为学生叩开美域之门,借用标志设计的种子,在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土壤里播种出视觉设计的参天大树。

猜你喜欢

欠发达标志设计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财政部安排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浅析欠发达地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欠发达地区的认知重构:一个分析框架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