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变迁视阈下高校红色美术教学路径创新探析

2018-07-14聂建平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563002

大众文艺 2018年7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红色美术

聂建平 (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563002)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迁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转型期,高速的经济增长,使人们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社会生活环境、社会整体结构、社会体制、经济、文化、人口各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更多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生活状态,由于社会激烈的竞争和生存发展能力的限制,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为部分人的唯一追求。一切为自己服务,崇高的情怀渐渐失去,留下的只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甚至道德的约束也越来越少。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社会急剧变迁,思想文化逐渐多元多样化的时代里,他们即将要投身中国新一轮的改革浪潮。时代新特质使“90后”大学生既有潮气,又有复杂的心理和功利的欲望。其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文化结构、人文素质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社会变迁时代凝聚民众精神和民族情感的主旋律。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践行红色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思想道德品质。红色美术蕴含深厚的“国家意识”与“时代精神”,符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主流价值观、主流文化相一致,是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红色美术教学是以红色文化为教学内容,通过美术创作的形式,再现红色美术作品的教学和创作过程,以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和艺术审美。本研究把红色美术引入当今高校美术教学恰逢其时,立足社会变迁视角来探讨高校红色美术教学的路径,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力求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大美术”理念

高校红色美术教学应树立“大美术”理念。“大美术”,是指除绘画、雕塑和设计等非功利的视觉艺术外,还将原本属于实用美术部分——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涵盖其中。教学中树立“大美术”的理念,并非抹杀美术各门类间的区别,而是主张更加深入的融合方式——综合材料表现美术的制作。

“大美术”教学应该让每个人都多姿多彩的生活在和谐、幸福、美好的社会的大环境中,实现真、善、美的心灵塑造。感到“焦虑与绝望”是内心失去平衡的表现,这都是因为忽视了“大美术”教育的结果。“大美术”理念主张美术各门类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反哺生活和人性,符合变迁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和文化形式多元多样的时代特色,关注人性的教学能够缓解人们内心的压力和紧张,符合以人为本,追求人性关怀的宗旨。

打破传统美术教学中只注重技法、技巧等造型因素的教学形式,而忽略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思想的修养,教学中过度强调学生绘画技法学习,狭隘理解美术教学的观念;树立“大美术”的教育、教学理念,扩大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授课对象,强调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操的培养,红色文化作为红色美术教育的一大载体,在高校教育中应该加强红色美术教育。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美术教学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所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美术视觉元素符号形式,并且通过课堂转化,将能够在对美术素养提升的同时,对爱国主义思想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如:人物画教学就不要向以前一样临摹一些古代仕女、创作一些现代裸女。“在有些作品中,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应找出曾经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的战斗英雄及革命先烈(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来进行创作。山水画教学也不要向以前一样只表现儒家的世外桃源、道家的仙境,应表现革命先烈曾经战斗、生活过的遗址(如:青杠坡战斗遗址、四渡赤水、遵义会议会址)等。

三、建立以创带教、创教共荣的教学模式

高校红色美术教学应以“以创带教,创教共荣”的教学模式,通过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创作红色美术作品来反馈美术教学效果,因而创作红色美术作品在高校红色美术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社会变迁背景下,高校大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与时俱进,还是以自我讲授、演示为主导,留给学生自我表演、展示的机会很少。红色美术专业课程每次上课时间至少要半天左右,建议单元课程结束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学生举办红色美术作品展示与实践交流活动,并设有一定的奖励。学校应提供一定场地为学生搭建红色美术作品展示平台,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美术专业大赛或聘请文化艺术传媒机构到校交流指导,以提高学生创作红色美术作品的热情和能力。如果学生的心血——红色美术作品展示平台和能力被机构肯定,这无形当中促使学生红色美术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把网络新媒体引入红色美术教学

网络新媒体是社会变迁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显著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成为现代高校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和工具。新媒体是一种数字化环境,是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和第五媒体,包括互联网、手机媒体等,具有交互性、共享性等特征 。它对以直观形象为传播媒介的美术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迅速与红色美术教学相融合。

传统高校美术教学主要依赖于教师在课堂讲授、现场演示,学生练习。说教多,体验分享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媒体网络科技的发展为红色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利用新媒体终端,如手机、电脑等,开启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美术教学形式,及时获得社会评价和红色美术创作体验,并通过新媒体技术向社会展示红色美术创作成果等。把网络新媒体引入红色美术教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关注红色美术资源和红色美术作品,洞察红色美术发展趋势,了解红色美术对社会大众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便获取红色美术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分析临摹课、微课等教学资源,并借鉴网络临摹课、微课等教学优势,让学生对红色美术作品进行更加直观的感受,促进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创作红色美术作品的兴趣。

五、建立红色美术创作工作室

“工作室制”既能有效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能更好地发挥团队力量,共同探索红色美术教学与学科研究。建立红色经典美术创作工作室,首先要有合作学习、观摩、研讨、创作的空间,如:宽敞明亮的画室、展览室等;其次学校还要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用于课题研究、专题研讨、邀请专家指导及观摩考察、参加学术会议、成果出版、购买创作所需的绘画材料等;最后还要挑选高度负责任的有较高师德威望、较强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红色美术创作业绩突出的教师进入工作室担任导师。导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去,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美术技能方向等,合理分组,分组教学和指导创作。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等因素组成的复杂的合金”。而体现在学习美术专业的大学生身上的这些因素都是工作室导师必须要考虑到的。

高校红色美术教学的创新,要在挖掘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强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需要树立“大美术”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及对美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聂建平.社会变迁视阈下高校红色美术教教育研究[J].西北美术,2017(2):38-43.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10-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3]聂建平.美术教学中传承红色经典美术教育研究——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黑河学刊,2013(05):364.

[4]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10.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红色美术
红色是什么
美术篇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