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静物课程教学的探索
2018-07-14李彦霞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756000
李彦霞 (宁夏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756000)
静物画作为西方绘画三大主题(即:人物、风景、静物)之一,有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之前静物画都没有作为一种单独的画种出现,而只是作为背景的呈现。但早在中世纪晚期世俗性绘画的兴起,就为静物画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从十七世纪的荷兰小画派到后来的塞尚、莫兰迪等人的创作。经过几个世纪艺术家的沉淀和创新,使得油画静物的绘画风格多变,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这些静物多是对花卉、水果、蔬菜、器皿家具等生活用品的表现,这也就构成了大众对静物绘画的理解和印象。
油画静物课程对于高校美术教育来说,不仅仅是油画训练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训练课程,也为主题性创作中的环境道具的表现提供了基本的技法语言。然而高校美术普遍对油画静物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例如: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量不足;绘画风格单一,教学模式固化;训练方式程式化,缺乏创新等等,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可避免的抹杀了学生对油画静物课程的青睐与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怎样更好地发挥油画静物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就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设置的调整
1.增加课时量,加强长期作业的锻炼
油画静物课程在低年级通常被作为基础教学,强调画面的写实性,是油画训练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训练课程。静物的种类繁多,有食物、花卉、瓷器等,摆放起来也比较有氛围;物体的表面质感相差比较大;而且光线环境相对稳定,可使学生在写生训练时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让画者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分析构思构图的艺术美感;掌握物体色彩造型的能力;静态环境下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室内光线的一般规律,以及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关系。
冷军是当代中国油画的大师级人物,以其独到的构思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当今写实绘画画坛独树一帜。冷军是个尽精微者,其写实绘画表现的契机源自一次偶然的油画静物写生。第一张油画静物冷军用了一个下午,而且自我感觉不错;紧接着的第二张油画静物,冷军用了两天才画完;而接下来的第三张油画静物,冷军用了一个星期;而第四张则用了半个多月。就这样,冷军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画了有五六幅静物,一张比一张画得慢,但一张比一张画得好,画得深入,画得精准。写实风格的形成也就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当然,冷军的艺术魅力源自他对艺术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理解。但长期作业的训练可以让你变得越来越细致,造型越来越准确,色调越来越和谐。低年级的油画静物课程是以造型能力、用笔用线等技术性问题的解决为最终的教学目的。所以低年级的油画静物课程应该是一个长期作业训练的过程,充足的课时量是油画静物进步的前提保障。
2.开设高年级油画静物课程,在毕业创作中有所体现
油画静物课程不仅仅是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重要课程。面对客观静物的同时也不能被客观物象的外形所束缚,要将创作性思维融入油画静物写生,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个人观念、情绪、感受的表现,对油画静物的表现进入一种深层次的对内心的表达。其描绘的对象虽然是物体,但更多的是借物抒情,表达的是自己内心或孤独、或空虚、或热烈的情感,实现再现与表现、观念与技术的有机结合。
二、 市场需求对油画静物课程绘画风格的艺术性新要求;
自十七世纪油画静物的出现到西方具象写实油画的艺术高峰,再到风格各异趋于平面乃至抽象的现代表现,静物油画因画家即创作主体所处的时代文化以及个人性情、才能、经历的不同展示给世界多样的风格。荷兰小画派静物画的恬静与平静;洛可可之风的华丽纤弱;夏尔丹的朴素无华;塞尚的立体和透视等等。
人类认识世界的经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视觉体验和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静物油画丰富多样的姿态。但社会需求对静物油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其文化审美需求也迫在眉睫。中国人的习俗同西方人不同,没有在家悬挂肖像和英雄功业所充斥的油画作品的习惯,而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居室中摆放尺寸不大的描写着闪光的瓷器和新鲜水果花卉的油画静物作品。静物油画以其画幅小、色调温馨、适应普通建筑的室内装饰用途而兴盛起来。当然,这实在是一种令人舒服的陈设。那么专门经营这些作品的画廊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高校油画静物课程教学与社会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促使静物油画的风格也有所倾向。提倡其绘画风格多样,既秉承传统古典油画静物风格,又接受现代装饰风格的融入。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而这一画种又得到了传承与创新。
三、油画静物绘画艺术的品格追求与坚持
油画静物绘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和窥视艺术家内在心灵情感的窗口。画者在静物画中自由的选择他们喜欢的物件去设置场景氛围,潜心描绘。很少为宗教、政治和前人的规范所限制。画者积极寻找自己内心的感悟,注重对绘画语言的理解和把握,执着追求美的艺术品格,在平淡的事物中寄予“不平淡”的情感。
当然,油画静物绘画的探索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机缘巧合的水到渠成,也有跌宕起伏的艰辛和磨难。这就要求画者在自我情感和审美意境中不断探索,以及油画静物绘画带给我们独特的艺术享受。
[1]张炀.《油画静物风景》[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2]曲湘建.《油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王丽娟.对中国油画静物教学现状的思考[J].《美与时代(下)》,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