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与画关系之中西比较

2018-07-14任贝贝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大众文艺 2018年7期
关键词:题诗莱辛诗画

任贝贝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一、“诗画一律”

中国画与诗开始相互融合,应该从魏晋开始,《洛神赋图》是依据曹植的《洛神赋》所画。随着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诗画开始融合并追求诗与画的“意境”,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王维精通诗画,苏轼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是诗画关系的关键人物,他提出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此后,中国画与诗进入一种相互融合状态。

诗是一种语言的艺术。通过文字,对语言进行联想,理解诗人的情感,在脑海中想象出一种场景,一幅画,这就是“诗意画”。我们从小在读唐诗,读到王维《使至塞上》时,沙漠、狼烟、长河、落日的组合,就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一幅画。我们都知道,宋代画院选拔画师是用古代诗词出题,如“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些试题说明不只要求画师有卓越的绘画技巧,更注重的是具备完美的艺术修养,对诗歌和绘画两种艺术都融会贯通的人。唐寅的《落霞孤鹜图轴》就是根据“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作的,画面右边构图充实,可以看出树木和高山石头,左边则为空白,左上方题诗,画面得到补充,整幅画虚实结合,达到平衡充实的画面效果,画家通过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赋予诗句独特的意义。另一种诗画一体的表现是画上写诗,在一幅画的空白处写诗,欣赏一幅画作后另外赋诗。古诗画以景为主,借景抒情,诗可以点明画外之境,言外之意。同时,两种艺术在一幅作品中合二为一,使我们欣赏到两者之间融合,丰富了绘画的艺术内涵,也增加了诗的艺术意境。画上题诗包括两部分,一种是自己作画自己题诗。自画自题中,诗人和画家是同一个人,他的构思、想法和要表达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诗可以作为画的补充,加强画面的意境美。另一种是自画他题,是诗人在看到别人的作品时有感而发所作的诗。诗人站在画家的角度上,这时,诗与画所表达的思想也是一致的。诸如此类,例子众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二、《拉奥孔》论诗与画的界限

西方在18世纪之前也一贯是诗画一律的观点。古典主义批评家拉宾持这样的观点:诗中的构思,犹如画的布局。还有“诗歌就像图画”的说法。这种诗画论一直是诗画思想的主导思想。之后,莱辛才在《莱奥孔》提出了诗画不同论,“它们在题材和摹仿方式是都有区别”。

《拉奥孔》从拉奥孔雕像群和维吉尔的史诗《伊尼特》开篇,对比两者发现拉奥孔在雕刻中,不像诗里那样张开大口的哀号,而表现为一种忍受困苦,他的表情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莱辛认为这样的表现是因为艺术的目的是表现美,表情太激烈或夸张会违背美的原则,因此在描绘痛苦的时候避免丑,淡化痛苦来表现美。莱辛在此基础上谈到一个重要的学说“最富孕育性的顷刻”,艺术家在创作时只能从某一角度,选取某一顷刻。在一个激情的过程里,顶点最不能表达出它的好处,画面表现顶点,顶点就意味着束缚了想象,感官,画面就只是一瞬间的了。诗却不受上面所说的限制,诗人有广阔的境界给他人摹仿。诗人不必只描写一个顷刻,他可以随心所欲,写很多细节。由此引出了莱辛关于诗画区别的主要论点:绘画作为“自然的符号”用线条和颜色描摹物体,因此“物体连同他们的可以眼见的属性是绘画所特有的题材”,诗作为“人为的符号”用文字表现事物,因此可以表现一系列的动作。莱辛又进一步论述了他的诗画观点。一、诗与画在塑造形象方式上有所分别。在表现方面,诗的范围更广一些。诗人可以描绘反面特点,而雕刻家却不能。二、诗与画在构思与表达上的差别:对于艺术家来说,表达比构思难,对于诗人来说则相反。艺术家经常选择人们所熟悉的旧题材。三、可否入画不是鉴定诗的好坏标准,有的好诗就不能用画来表现出来,也有很多意思简单的诗可以直接通过画表现出来,但它并不一定就是好诗。四、诗用各部分的胪列来表现物体美,但这种一一列举出来的美不能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感官,画却可以直接观到物体之美,只有绘画才能描写物体美。

三、差异比较

中西方的诗画关系之所以有差异,是因为:首先,中西方诗有所差异,中国诗以抒情诗为主,借景抒情,《拉奥孔》中是以史诗为例,大多是叙事诗,所以西方绘画很多都取材于《荷马史诗》中的故事和圣经故事 ,如《西斯廷圣母》、《基督下葬》等等,中国画取材更多来自于自然,。我们上文中所说的中国画中画上题诗,是因为中国画构图中画面留白,以白当黑、虚实结合。因为这样的构图,使中国画上有机会赋诗,使观者欣赏到书法与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结合。而西方油画,画面饱满,如若题诗,只会画蛇添足。此外,中国画与中国诗运用的是同种绘画工具—毛笔,这也是中国诗画必然结合的原因之一。其次,古代中西方的指导思想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占统治地位,儒道释三者融合,儒家的哲学美学思想是深入人心的。中国文人们有着责任感,他们的人生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管处在什么朝代,总是有现实的不得志,文人们通过诗画表达情怀,而西方更注重理性思维。最后,从时代背景中谈论两者差异。任何事物都是时代的产物,中国诗画真正开始融合实在宋代,宋代是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北宋时期大量的文人得以重用,形成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宋代画院选拔画师也促进了诗画的发展,因此,诗画一律也是时代的要求,莱辛的《拉奥孔》也是建立在社会大背景之下的。18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启蒙时期,当时法国是世界文化中心,而德国却处于分裂时期,是当时德国不具备资产阶级革命胡条件,而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里开始发展起来,使文学繁荣,产生了一批新的思想家、作家等。这种启蒙运动使文学领域开始批判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应该说,莱辛的诗画关系是时代的助产物。

四、结语

诗与画本身就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两者差异和联系,有助于我们的艺术发展道路,我们都希望两种艺术形式在艺术作品中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德]莱辛著.朱光潜译.拉奥孔[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王晓玲.诗画一律[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

[3]苏珊伍德福特著.罗通秀译.剑桥艺术史[M].国青年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题诗莱辛诗画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画竹题诗
李一氓工作情景与《石头记》题诗
诗画田园
《君子萧萧》画题诗
多元化文化视角下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
诗画话
诗画话
诗画话 丁聪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