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读美术绘画作品的角度谈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8-07-14霍振宇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336000
彭 浪 朱 聪 霍振宇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336000)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我国经历了较长时间发展,美术绘画作品也具有悠久历史,且优秀的美术绘画作品存世量较大。说明从古到今,人类发展中对于美术艺术的追求从未间断,我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涌现出大量著名的画家以及绘画作品,为我国美术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国外绘画作品涌入我国,国内外绘画灵感发生激烈的碰撞,也产生了更多新奇的绘画方式。通过对优秀美术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够起到净化灵魂、生化情感的作用,对提升大众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加强对现代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对大众审美能力塑造的研究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审美能力相关解释
关于审美能力的解释,从不同角度出发,能够给出不同的概念解释。
从字面上加以理解,可以将审美能力看作是艺术鉴赏能力,指的是人们对艺术形式的判断、感受、想象能力。
从学术界、艺术界有关文献资料对于审美能力的解释,结合从事多年美术绘画行业经验,可以将审美能力看作是在人类生活、学习、实践以及接受艺术教育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能力。审美能力形成与发展过程,其实是将人们对客观艺术模式主观感受为基础,对艺术进行认知、加工与创造的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上来说,审美能力的产生与发展和国家文化、经济、政治、历史等都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这赋予了审美能力国界性与历史性的特点,能够有效的提升大众思维意识发展,促使人们运用美的感受去感知世界、改变世界,形成健康、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
具体来说,可以将审美能力分为三个部分,即审美理解能力、审美想象能力以及审美感觉能力。其中,审美感觉能力,就是人审美感官,指的是人对于“美”感受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特有,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基本差异特点之一。审美想象能力就是通过对任何美的艺术形式进行感觉,然后通过大脑加工,并产生新的感悟能力;审美想象能力指的是在面对“美”的艺术形式过程中,头脑中产生的画面能力,对美好事物的想象能力。审美想象力能够促进人类对客观艺术产生美感知能力,具体形式包括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关系联想、类比联想。最后,审美理解能力指的是从感受到审美提升,是审美能力上升的最后阶段,指的是不仅具有主观的感受,同时能够理解美的内涵。
二、现代美术绘画作品赏析与审美能力塑造的关系
对艺术的审美是提升大众自身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审美能力培养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短时间无法实现。审美能力培养需要通过不间断的学习、研究、思考与探索,实现自我完善与提升,将审美能力培养当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知识进行不断积累,形成对美好艺术的欣赏,促进自身审美能力。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证明了美术绘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具有赏析的价值,在提升人类审美能力方面作用巨大。
因此,为了能够不断提升大众审美能力,需要营造审美氛围,将现代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座位是提升大众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依靠美术绘画作品,提升大众美术认知能力、感受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现代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对审美能力培养途径
美术绘画作品是人们生活、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艺术形式,是实实在在能够看到的艺术品,常常通过或抽象、或形象的表现模式,将各种人类对生活的感悟、真实物体形态、人物表情等展示出来,存在于社会生活、劳动生产当作。在对现代美术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其对于提升大众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产生积极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美术绘画作品赏析能够提升大众审美意识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分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人类具有对美好事物感受、欣赏的意识与能力,正是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客观体现。从人类需求学来说,大众需求包括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物质也不断丰富,物质逐渐感到满足,进而向着精神追求的方向发咋还能。根据大量生活实践发聩,人们对于美术绘画作品具有明显的好感,常常倾心与美术绘画作品的独特形态,并逐渐成为提升大众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艺术来源于生活,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们对此深有体会,在美术绘画作品创作过程中,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是对现实的一种艺术加工。而大众对美术绘画作品的赏析过程,能够对其中蕴含的生活感悟进行挖掘。例如,对于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尼•玛格利特作品《心弦》过程中,过度放大的玻璃杯和比例不对的云彩,都让观看者过目不忘。马格利特通过有目的的、理性的视觉错置颠倒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经验,从而产生出精神上的震撼感。
再如,齐白石画过许多不倒翁。每次画都赋予画面以不同的涵义,充分表现了他的幽默和机敏。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其实也是一个老愤青,一生画过很多幅不倒翁,并在画上题诗骂官。郎绍君教授称白石的“《不倒翁》集中表现了白石老人的幽默与智慧,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经典性的创造。”据他的研究显示,白石笔下的《不倒翁》最早于一九一九年,“以单一的墨色画侧面,不倒翁戴官帽,画法拙稚拘谨,还不是后来的丑角模样。”到了后来变为日后常见的“贼官”模样,“通体遍黑,面部染赫,鼻梁与折扇留白”,配以语带嘲讽的诗句,正是采“适当的漫画手法和妙趣横生的诗题”,把低能腐吏的丑陋以玩笑态度揭示出来。
2.现代美术绘画作品赏析能够陶冶大众的情操
在美术绘画作品中,包含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认识,包含了其对于美的感悟。作品的创作是作者在客观事物基础上,结合自身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等,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创造,并赋予绘画作品生命活力,最后形成特有的艺术形态。通过对这些美术绘画作品的赏析,大众能够领悟到作家对于美好事物的认知,对陶冶大众的情操具有重要的帮助。
例如,徐悲鸿先生的马在中国现代绘画历史中可谓独树一帜,是中国近代画马的鼻祖。从徐悲鸿先生个人绘画成就中,马可谓是最重要的环节。徐悲鸿先生一生当中,对国画改革工作倾尽全力,其中《奔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国画作品。其在写生过程中,仅仅马写生画就有几千张,同时还专门对马解剖学进行学习,熟练的掌握马的肌肉、骨骼等,对马脾性也有很深的了解。在绘画技巧上,通过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加入西方艺术绘画中解剖法、透视法等,将马的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马结构形体晕染过程中,采用浓淡相宜的墨色,不仅能够将马体形态加以表现,也不能影响墨色韵味。
3.审美特征反映社会生活
美术绘画作品必然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体现,而美术绘画作品也明显具有审美艺术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美术绘画作品和美术艺术还存在一定的差别。美术绘画作品是通过艺术加工方式,作品仅仅是一个表现的结果,其中表现出来的是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反映人们内心审美理想。因此,美术绘画作品必须反映生活审美属性,映射出不同生活层次的人群,代表了不同生活方式,这也是美术绘画作品长期发展并革新的重要原因。
为了提升大众审美能力,必须注重为其开拓眼界,让其多接触美术绘画作品,养成习惯,从美术作品中感悟生活,提升自我美术感知力,促进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现代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对塑造大众审美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民众需求层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物质为主的需求逐渐转变为精神需求为主。审美能力是精神文明建设中重要的内容,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淑芝.现代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塑造[J].大众文艺,2015,23(8):20-22.
[2]韩晓.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审美与思想态度的培养——中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不理解”到“理解”[J].教育科学,2016,23(3):210-211.
[3]于静.质感与量感的完美表达——王肇民写实水彩艺术作品创作审美与表现研究[J].大众文艺,2016,14(2):71-72.
[4]张然,李晶.美术欣赏中抽象绘画艺术的审美教学体验——以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抽象绘画欣赏为例[J].美术界,2016,16(3):206-207.
[5]杜碧莹.论现代美术作品赏析对大众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5,11(3):104-106.
[6]蔡丽丽.中国县级美术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新河县美术教育调查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22(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