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努瑶艺术生态探论
2018-07-14广西艺术学院530000
周 泱 (广西艺术学院 530000)
一、 研究目的与文献综述
1.布努瑶作为瑶族的第二大分支,在改造自然和生产劳动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艺术,在整个瑶族文化艺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布努瑶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提供了不同领域不同体裁的文化艺术“活化石”,(其中包括节日庆典文化、崇拜信仰文化、服饰饰品文化、铜鼓文化、民歌文化等)。
2.艺术生态与其所在环境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又互相影响。现在所呈现的布努瑶艺术生态既是历史发展的自然选择也是布努瑶人文风情的集中表现,对其研究可以更好的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作用。
3.对于布努瑶的相关文献以社科类文献居多,布努瑶艺术研究和整理主要集中在广西都安县与大化县的瑶族本土研究人员,最著名的主要有布努瑶史诗《密洛陀》,罗炳高撰写的《都安瑶族史》和《布努瑶历史文化研究与整理》,韦标亮主编的《布努瑶历史文化研究文集》等几部,关于专门从艺术层面分析布努瑶艺术生态有关的专著和相关学术论文比较少。
二、艺术生态概述
所谓自然生态指的是大自然中生物与生物之间,还有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彼此存在的方式,包含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资源。所谓社会生态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彼此作用的生活形势,指的是人类目标存在的法学方面上的外在制度体系。所谓文化生态指的是人类群体所生存的精神环境,包含人文传统精神以及对传统所添加的共时性的创造思维。社会生态受到文化生态四象的限制,从而影响并且逐步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所谓社会生态指的是人类创造的十分庞大而且十分繁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包含经济生态、政治生态以及文化生态三大系统,艺术生态体系是文化生态体系其中之一。“艺术生态”是指艺术的生态环境,主要是分析影响艺术生态的各种各样有关环境因素还有艺术生态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从专业性角度分析,艺术生态是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生态的社会人文华景的主要内容。
三、布努瑶艺术生态来源
1.布努瑶历史
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为布努瑶艺术生态的诞生和传承提供了丰富的滋养,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也是世界性的民族,关于瑶族的民族历史来源众说纷纭,多数民族史家认为瑶族原始居住地在现在的湖南省的三江流域(湘江、沅江、资江),还有洞庭湖沿岸等地。汉朝以后,瑶族族民先后往南迁移,隋唐时期已到达广西东北部和湖南大部分地区,宋朝后还继续往南迁移,之后深入到广东与广西地区。到了明清后期,一些瑶族经过广西进入到了贵州地区与云南省。由于一直以来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南方少数民族被迫移居到山区中。所以,素有东方“吉普赛人”之称的瑶族是我国迁徙最频繁的少数民族之一。
2.布努瑶的族群性格形成和特征
自称为“布努”的瑶族是瑶族第二大支系,占瑶族总人口30%。又称“东努”、“努努”等,广西的都安、大化、巴马三个瑶族自治县是目前布努瑶的主要聚居地,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等35 个县也有布努瑶的聚居地。因为布努瑶族大部分远离其他族而独自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所以不像其他瑶族支系被汉族和壮族所影响和同化。广西境内三大瑶族支系的迁徙路线也各不一样。中国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生态学的层面分析,指的是生存环境对人类气质、思想、性格、民族、素养、观念等都有重要影响。一边受到统治阶层的压迫,一边穿山越岭、颠沛流离的游耕生活,造就了布努瑶克勤克俭、吃苦耐劳、团结拼搏的群体性格,并且深深的刻在了族群记忆中,融会贯通。所以,作为一个跨境民族,瑶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被其他民族所同化,其完整的艺术生态也得以独立保存。
四、“密洛陀”崇拜——布努瑶艺术生态特征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一个民族艺术生态的生命土壤,布努瑶宗教信仰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了以“密洛陀”崇拜为标签的文化个性。布努瑶的宗教信仰是以其先民在长期的自然改造和探索外部世界中形成,包括独具特色的雷神崇拜、始祖母崇拜等多种崇拜相互重合的综合体,是布努瑶社会意识形态最为重要的内容。纵观人类社会信仰的产生,都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多个阶段逐步发展的,布努瑶艺术生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密洛陀”崇拜影响了整个艺术生态系统。 民间宗教信仰和少数民族艺术生态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相互共生关系,由少数民族节日的祭祀活动演化而成的艺术生态在所有的少数民族艺术史中都能找到佐证。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他于1935年到广西进行社会调查时发现了这首“密洛陀”古歌,经过深入发掘后根据古歌整理的文本《密洛陀》得以出版,《密洛陀》是当前人类所发现的记录瑶族最完整、最恢弘的史诗,融合了神话、英雄、世界起源等内容,使用文学化方式来记录布努瑶古代社会风貌、风俗礼制、历史地理、医药卫生、农耕节气、宗教哲学等众多方面的历史文本。在每位布努瑶民心目中密洛陀被视为精神指引,自古流传的许多风俗信仰被当作她的指示自觉遵守,民众采用不同方式在不同时间祭祀她,其中祝著节就是布努瑶表达对其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的节日,以最隆重的纪念活动来表达对密洛陀的信仰,布努瑶群众性和民间性的文体活动都是围绕着这种信仰和由此派生出来的其他信仰,实际上是表现布努瑶族群的心理情结、精神思想、品味认知。密洛陀是创造与主宰世间万物的“神灵”,这是每一位布努瑶族民的心理认知,是祖先征服大自然,经历坎坷与磨难,永不屈服,不放弃的精神。密洛陀的形象和精神渗透在布努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多种口头文学体裁,同时也贯穿到节日典礼、婚嫁丧葬、祭祀仪式等活动中。
五、“祝著节”——布努瑶艺术生态表现形式
节日文化是民俗学还有民族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化的主要分支,是研究民族文化的窗口,是分析地域文化的入脚点。与此同时,是艺术生态的重要平台与展现方式。
“祝著节”是布努瑶过的纪念始祖母“密洛陀”的节日,时间刚好在五月末二十九日,“祝著”的由来,是因为瑶族语言里“祝著”的发音跟“二十九”很像,因此,人们就将其称之为“祝著”。
“祝著节”的起源和布努瑶的历史神话故事以及传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布努瑶“祝著节”中最热闹的就是农历的五月二十九,这一天是节日最高潮的一天。每一家都会在这一天酿造米酒,杀猪宰羊,为了纪念和传统,他们会收集采摘各种各样的植物,制成燃料,将它们用在五色饭的制作中,准备丰富的节日食品。在家中长辈带领下向密洛陀敬奉各种精心准备的祭品,祈求明年家庭幸福、身体健康、风调雨顺实现大丰收。在完成祭祀仪式以后摆设酒席,享用各种应节美食,酒足饭饱过后,全村的村民都会穿上盛装,呼朋结伴的去到山腰村场,击打铜鼓,唱祝酒歌,跳铜鼓舞,为的是纪念祖先,怀念祖先。相传始祖母“密洛陀”得知三儿子种的庄稼经常被野兽糟蹋时,始祖母送了三儿子一面铜鼓,传说当有野兽或鸟兽来庄稼地时只要敲击铜鼓,它们自然就会散去。从此铜鼓就成为布努瑶的通灵神器和传家宝,有专门对应各种庆典的鼓谱,铜鼓舞经过不断加工和演化,形成了最具瑶族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
六、结语
总的来说,艺术也是一种生态,是人们用生态观的角度去看艺术的存在。同时,人类社会的艺术会以因为宗教、种族、文化、地域、表现与工具等不同的因素而有所不同,也同时呈现出了艺术生态非常繁盛的景象。以生态学角度观察艺术,有它独具魅力的生态存在性,而在艺术与社会这两方面看,社会方面总是会占主导地位,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最终的决定性也属于社会这个层面,整个艺术生态的成长会直接受到社会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研究布努瑶的艺术生态,非常有利于促进瑶族文化的发展,也是整个瑶族文化研究的一个全新视角。
参考文献:
[1]戈锋. 现代生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2]高占祥.中国民族节日大全[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3:1.
[4]彭修银,臧红秀.当代艺术教育的生态美育走向.《江汉大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02-28.
[5]布努瑶“祝著节”的文化内涵解读 蓝巧燕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