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寨锦鸡舞的符号功能及传承

2018-07-14岩,王

运动 2018年4期
关键词:锦鸡丹寨芦笙

王 岩,王 丽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2005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指出: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该工作方针的提出对于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努力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作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中演练而成的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动态的肢体符号,可以不受语言的阻碍进行沟通和传播。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体育文化已经成为民族的标签。本文运用美国哲学家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符号媒介、指称对象、符号意义”的三元符号模式对锦鸡舞的功能、传承以及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锦鸡舞的传承策略。

1 丹寨锦鸡舞的起源和发展

苗语中将 “锦鸡舞”称为“zuk gix”,Zuk在汉语中直接译为“跑”,这里有“跳”“快速地舞动着脚步行走”的意思。Gix在汉语中直接译为“芦笙” 。锦鸡舞表演时以芦笙伴奏,动作三、四、七步等,以四步为主,兼以六步转身,腰、膝的自然摇动为舞蹈的基本特点。。

在贵州省丹寨排调镇内,锦鸡舞主要流传于苗族“Ghab Nes”(丹寨苗族对族群的说法,有鸟的传人之意)支系中穿着外形似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排调、也改、羊先、雅灰、送陇等十余个苗族村寨。

2 丹寨锦鸡舞的符号功能

2.1 锦鸡舞的健康符号

对舞者来说,跳舞能够对人的肌肉、神经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使人们的身体和心理获得一种健康的体验,有利于增强人们的体质。锦鸡舞是苗族人民为了纪念锦鸡给他们带来的自由和幸福的生活,不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舞者主要是模仿锦鸡觅食、嬉戏及展翅飞翔时的动作,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组合。锦鸡舞多数以走步、跳跃为基本动作,且不局限于下肢活动,而是全身性运动。而且在跳的过程中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运动量可以自行控制。适宜的运动负荷和运动时间能达到有氧锻炼的效果,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族民身体健康。

2.2 锦鸡舞的休闲娱乐符号

自娱自乐也是锦鸡的主要特色。锦鸡舞是当地苗族人在春节喜迎新年、夏天爬山玩乐、秋天庆祝丰收时表演的舞蹈,也是民间苗族的一种体育游戏活动。锦鸡舞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原来的祭天祭神、到自娱自乐的过程,成为苗族群众健身休闲的重要内容。锦鸡舞的表演场面是很壮观的,男性吹芦笙前导,女性和小孩随后,一般是年轻女孩在里圈、稍微年长的母辈带小孩在中圈、年老在后圈,这样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不仅这样,在结婚、立新房等都会跳,只是芦笙乐不一样。这种让人喜闻见乐的场面,不管是观众还是舞者,每个人都能体会到锦鸡舞的愉悦感。因而,锦鸡舞成为人们享受休闲娱乐,追求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锦鸡舞的休闲娱乐符号意义也随之得到了体现。

2.3 锦鸡舞的交往符号

少数民族体育乐舞的另一个功能就是促进民族的团结,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锦鸡舞也如此,在每一个节日里,都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进行锦鸡舞表演的时候,都是不限性别、年龄、地区,只要客人愿意都可以上场一跳。例如排山节,都是来自各方的青年男女聚在一个山坡上,吹着芦笙跳着锦鸡舞,这是他们在找心上人,用舞姿歌声来传达爱意。这样的交往比在路上与陌生人直接交往来得自然而不显得尴尬。又如过春节,每个村轮流举办比赛,参赛者以村落为单位,如此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众都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加强了本村居民之间的团结与互助,同时也促进了村与村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各村落之间的和睦相处及和谐发展。

3 丹寨锦鸡舞的传承

3.1 发展旅游产业,增加锦鸡舞文化的宣传方式

在国家大力提倡“旅游消费”“文化消费”“体育消费”的社会背景下,重复发挥“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的特点,打造贵州民族旅游品牌。贵州省丹寨县作为“天下第一舞”——锦鸡舞的故乡,可以挖掘锦鸡舞文化,打造完美的锦鸡舞旅游品牌,如百鸟裙、绣花鞋、彩带、银饰等物质和锦鸡舞蹈的表演等。通过“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还可以促进当地人对锦鸡舞的挖掘和创新,吸引外来游客的同时也吸引当地外出打工的人们返乡就业。

3.2 推进校园文化,增强学生锦鸡舞文化意识

学校教育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桥梁,学校体育是锦鸡舞传承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弘扬民族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就要突破传统的口口相传的方式,把苗族锦鸡舞引进课堂,这样不仅可以培养更多后备传承人才,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校特色办学和地方文化建设。锦鸡舞作为一种体育乐舞,其广泛地开展有利于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逐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可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然而,通过电话对丹寨县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访谈显示,只有少部分学校开展锦鸡舞活动。多数学校是以武术为主。但是锦鸡舞进校园确实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至于在开展的过程中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锦鸡舞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

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当地人口大量外流,大人出门打工,留在乡村里的只有小孩和老人,许多民俗节日已变得冷淡,慢慢地被现代文化侵蚀。在锦鸡舞的故乡,可以打造锦鸡舞的旅游产品,如服饰、银饰、表演节目等,促进当地人们对锦鸡舞的挖掘和发展,让锦鸡舞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宣传。同时积极开展锦鸡舞文化的培训活动,特别是对芦笙演奏师的培训,以使芦笙演奏师的培养后继有人。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大力宣传锦鸡舞方面的知识,展示锦鸡舞在各个领域及地区所取得的成绩。因此,加大力度开展锦鸡舞文化传承活动,是展现锦鸡舞的魅力,增加苗族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将使得更多的人热爱和积极挖掘锦鸡舞文化,为苗族锦鸡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健全管理体制,落实锦鸡舞文化相关工作

锦鸡舞是苗族的文化结晶,2006年锦鸡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国家已经启动立法保护程序,开展申遗保护工作。当时丹寨县部分中小学以锦鸡舞便服作为校服,以锦鸡舞为课间操。但据现在调查得知,10年来仍然只有少部分学校开展锦鸡舞活动,有些学校表示开展校园锦鸡舞没有多大的效果,开展不下去等。因为种种原因,目前来看锦鸡舞还没得到很好的传承。这就需要政府健全和完善保护和管理机制,使保护锦鸡舞文化不再是一时热。同时政府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确保在深入挖掘、搜集和管理上的需要,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立法工作,明确锦鸡舞文化保护的法律地位。

3.5 以创新形式推进丹寨锦鸡舞的传承

在当今体育全球化,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可以对锦鸡舞的动作、配乐、表演形式做适当的加工、改造,加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力度。本着“充分展示民族符号,着力弘扬民族动律,纵情享受快乐游戏,吸收融合现代元素” 的原则,突破传统的传承方式,加大对锦鸡舞的宣传和保护,以达到代代传承的目的。

3.5.1 丹寨锦鸡舞传承形式的创新 我们需要从传统转向创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保护锦鸡舞自身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思维和方法。从锦鸡舞自身来看,原来简单单纯的锦鸡舞的芦笙音乐、舞蹈动作以及表演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锦鸡舞想要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就必须走创新之路。锦鸡舞应该在配乐、动作以及表演形式上作努力,因为这些是锦鸡舞自身的价值得以发挥的条件。在动作上,锦鸡舞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不断演变,经再创作,大胆的模仿了锦鸡觅食、嬉戏、展翅飞翔时的动作。但是锦鸡舞要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走进现代舞蹈的圈子里,我们应该再添加一些现代舞蹈元素,丰富锦鸡舞的表演内容。这样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又不失锦鸡舞内容的民族性、体育性和观赏性。在配乐上,现在锦鸡舞主要是由四滴水芦笙来给锦鸡舞到引导和伴奏。虽然音乐婉转优美,但节奏单调。可以经过对芦笙制作的创新和吹奏的创新,如改变芦笙芦子的数量、长短以及吹奏者的技术等来改变锦鸡舞的配乐,使其更有艺术性。在表演形式上,可以打破原来只是在本土庆典活动上才表演的传统模式,登上现代舞台,以独特的民族符号来表现新世纪的民族精神。

3.5.2 丹寨锦鸡舞传承方式的创新,目前锦鸡舞在丹寨的传承方式主要是村寨传承、节庆活动传承等。这些传承方式虽然形式多样,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只顾形式而没有内容或只顾内容而没有形式。锦鸡舞动作虽然不多,但经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种类,而这些组合都是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得到的启发,它代表着一个村寨或一个家族的精神。丰富锦鸡舞内容也是丰富苗族人们的精神活动。而传承的方式需要在时代背景下做出合理的改变,跟上形势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不仅从现场中获得信息,还可以从电子网络上获得大量信息。因此,除了传统的村寨传承和节庆传承及校园传承以外,锦鸡舞还可以实现“互联网+”的传承方式,通过互联网站来转载和保存,这样不仅可以让世界每一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锦鸡舞、观看锦鸡舞,还可以让锦鸡舞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4 结 语

从锦鸡舞的起源可以看出,这里的苗族祖先经历了沧桑与苦难才建立起了家园,创造了这些璀璨的文明。锦鸡舞是丹寨苗族的体育乐舞之一,素有“天下第一舞”之称,是苗族人民用肢体符号来表达他们在长期生活生产中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了锦鸡舞的健康、休闲娱乐以及促进民族交往的符号价值。在现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锦鸡舞的传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传承就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地从锦鸡舞的动作、配乐、表演形式上完善和创新,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才有利于在现代的社会传承下去。而传承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大力支持,以及借助互联网平台,才得以让锦鸡舞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单凤霞,郭修金.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3):20-24.

[2]啜静,范春燕,王若光.中国民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扎根理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3):25-29.

[3]龙佩林,舒颜开,鲁林波.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及主体博弈模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22-26.

猜你喜欢

锦鸡丹寨芦笙
江苏锦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春耕大典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岜沙芦笙节
贵州苗族蜡染文化在平面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轮值镇长
——丹寨万达小镇的独特IP
丹寨扶贫创新模式探析
丹寨扶贫创新模式探析
你好,芦笙
集石会锦鸡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