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18-07-14陈丛刊

体育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全民体育

陈丛刊,陈 宁

前言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在历史进程中的前进方向和所处位置,是保证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举措和各项工作切合国情实际、发展阶段的关键,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基础和实践基础[1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8]。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为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发展方向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辨别历史方位,就是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49]。改革开放40年来,得益于国家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和相应制度空间的拓展,体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显著,体育社会组织规模和力量不断壮大,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渐次增强,逐步成为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推进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和体育普惠群众的重要载体和支柱力量。面对新时代群众体育需求的急速变化和体育发展定位的历史性转变,体育社会组织在展现非营利性、组织性、服务性等本体性特征,持续服务国家体育战略、满足群众体育需求的同时,正面临着体育大发展、大繁荣所带来的时代冲击。囿于公共性阙如和非协同治理的历史惯性,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还不适应,与实现国家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适应。其主要表现为: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竞技体育组织发展程度较好,群众体育组织触角未能向基层有效延伸,体育产业组织才见端倪;区域、城乡间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差异大,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好;2)设计不合理。高层体育社会组织裹挟在“政社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运动项目管理机构中,仅扮演“站位”角色,造成职能和身份混淆;3)治理碎片化。在国家体育治理体系中,体育社会组织社会主体地位缺失,在治理过程中处于缺位或错位状态,导致社会协作机制失灵,难以形成多元共治格局;4)权责相互剥离。体育社会组织内控能力尚显脆弱,未将发挥自治权利和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制度建构和内生动力受到约束,消解了正在建立却危若累卵的自律磁场和社会信任。这些问题表明,体育社会组织在新征程上的新方向、新任务、新路径亟待研究。确立体育社会组织新的历史方位,要以习近平体育思想为指导,基于群众体育需求的转型与升级、我国体育发展的因循与突破、体育社会组织未来路径拓展与贡献的递进思考,重新辨识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外部形态,从整体上把握体育社会组织的新时代特征。

1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认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阐述了我国体育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总依据、总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体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从体育强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建设健康中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所在,改革创新是体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尊重规律是体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原则,中华体育精神是凝聚13亿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等方面,阐释了新时代体育的丰富内涵,概括了体育于国家、民族和国民的巨大价值,洞察到国泰民安对体育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校准了体育改革和发展的航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48],这是决胜期、历史交汇期体育发展的新定位、新起点、新要求,对新时代我国体育转型发展及体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1 全民健身活动中体育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愈发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8];“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3];“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8];“要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50];“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72];“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73]。人民拥有健康身体是家庭幸福、生活美满、社会稳定、国家兴旺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习总书记提出了体育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51]。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全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这里把以往所提的“全民健身运动”改为“全民健身活动”,虽一字之动,却更加凸显全民健身的大众性、普惠性、亲民性。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反映在体育领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健身健康需求与健身健康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涉及诸多因素,但从国内外实践经验看,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必不可少。特别是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城乡、人群之间差异大,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稳步发展,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既需要高层体育社会组织设计、引领、示范,也需要接地气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甚至草根性的自发体育组织,动员普通群众随之效仿,使他们在活动中真正受益,逐步激发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扩大全民健身参与人群。目前我国流行的广场舞组织、路跑组织、马拉松组织等就是最好例证。截至2016年底,我国法人登记体育社会组织规模超过4.2万个[5],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数量超过百万,绝对数量不断增长[1],加上数量超过80万个的网络体育组织[20],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群众健身休闲项目、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实行科学健身指导、构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探索精准扶贫的“体育路径”等诸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指出,“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13],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

1.2 体育强国建设中体育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密关系,将体育发展与国家兴衰的关联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他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23];“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8];“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52];“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23]。“中国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1],“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体育强国”[53]。习总书记极为重视以排球、篮球和足球为重点,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强调“‘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54]。在接见从里约归来的中国奥运代表团时称赞“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50]。在南京看望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讲到,“我们的篮球排球有过辉煌,也有过高水平,可把篮球的目标定得更高点,争取拿到更好的成绩”[54]。在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时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给予有力的、持续性的支持。中国现代足球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与足球强国相比差距还很大。足球运动的真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55]。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对“三大球”改革和发展作出指示,特别是针对改变足球发展落后的现状提出了3个关键词:改革管理体制、发展青少年足球和解决场地设施问题[44]。由此可见,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不仅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还将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既是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建设体育强国要站在新起点的高度,紧密结合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特别是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改革体育管理体制中的政社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逐步实行体育单项协会实体化管理,是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这既是中国体育深化改革的制度逻辑,也是中国体育进入世界体坛中心、发出中国主张的必然要求。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在平昌冬奥会期间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要想有更多的中国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推进体育社团改革,破除体制障碍,让专业的体育人才来参与国际事务,更有助于我们进入决策层,争取话语权[59]。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是创新中国特色足球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通过调整组建中国足球协会,按照“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原则,建立符合世界足球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专业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中国足球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作为具有公益性和广泛代表性、专业性、权威性的全国足球运动领域的社团法人,是代表我国参加国际足球运动组织的唯一合法机构,主要负责团结和联系全国足球力量,推广足球运动,培养足球人才,制定行业标准,发展完善职业联赛体系,建设管理国家足球队。目前,足球、篮球等项目协会已按照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原则,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各级体育协会正依照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管理、党建外事等“五分离”的方式与体育行政部门逐步脱钩,姚明、王海滨等一些曾经的优秀运动员已任国家体育单项协会主席。随着深化体育综合改革的推进,赋予体育社会组织新的更加重要的职责会逐步到位,充分认识体育社会组织的时代坐标和使命,有利于为建设体育强国发挥基础性作用。此外,建设体育强国要有国际视野,实现全域开放,主动与世界一流体育强国对标定位,注意借鉴它国发展的有益经验。事实证明,发达国家在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中,体育社会组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英国的体育俱乐部作为开展体育活动的社会组织相当普遍且历史久远,大约15%的英国人口属于体育俱乐部成员[46]。德国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单项体育协会的指导和体育俱乐部的基础作用,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涵盖了国家层面61个单项体育协会和地区层面9万个体育俱乐部以及2 755万名会员。德国人从小就加入所在社区的体育俱乐部参加体育活动,平均4个人中就有1人是体育俱乐部的成员[34]。美国体育社会组织繁多复杂,在竞技体育发展上主要由奥委会、国家单项体育协会和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导,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承担着为全美竞技体育发展输送运动员的重要角色。可见,发挥体育社会组织选材、塑材、用材之作用,走体育社会化之路是世界体育强国经历的基本启示。

1.3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体育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特殊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深刻指出:“在北京办一场全球瞩目的冬奥盛会,必将极大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也有利于向世界进一步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平发展主张”[33];“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同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56];“申办冬奥会,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推动冰雪运动快速进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57];“高质量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力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备战工作,加快冰雪运动普及和提高,努力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23]。可见,办好北京冬奥会不仅要全力实现全面参赛、冰上求金牌、雪上求突破的竞赛目标,而且要开创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形成群众性冰雪运动创新突破、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23部门印发了《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群众冬季运动开展地区广泛、场地设施供给充足、赛事活动丰富多彩、体育组织普遍建立、冰雪产业方兴未艾、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冬季运动文化深入人心的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格局”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充分发挥冬季运动社会组织的作用,培育、扶持冬季运动社会组织的发展,激发冬季运动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支持群众性冬季运动体育社团建立”等主要任务[7],彰显了体育社会组织在冬季运动项目及办好冬奥会、冬残奥会中的特殊价值。

志愿精神作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断被体育志愿者诠释和传承。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离不开体育志愿者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冬残奥会中的运动员,由于身体的特殊原因外加天气寒冷,尤其需要志愿者帮助。国际大赛的组织经验表明,体育社会组织在组织赛事志愿者、提供赛事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2014年索契冬奥会组织了2.5万名志愿者参与服务[41],2016年里约奥运会招募了5万名志愿者开展活动[28]。2018平昌冬奥会期间,我国共派出了113名体育志愿者,参加冬奥村服务、赛事服务、媒体运行服务等工作,为服务北京冬奥会积累经验[65]。体育社会组织应主动协同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多方力量,着力培育、发展体育志愿者,把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彰显中国体育志愿者的志愿精神和奉献精神,展现中华儿女良好的精神面貌。

2 从群众体育需求转型认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发展阶段决定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8]。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后的深层逻辑是社会需求的转型和升级,其中群众的体育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等发展趋势,体现了人们对高质量、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体育情怀、体育梦的执着追求,也为着力培育更亲民、更利民、更惠民的体育社会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

2.1 把满足全民健康需求作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既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和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体现。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48]。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58]。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基础、前端要地和有力支撑,是全体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目前,体育健身在健康促进中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日渐成为全球共识,世界卫生组织把缺乏身体活动列为全球10大死亡风险因素之一[40]。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达到了空前高度,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关系的认识前所未有。当前,以身体活动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成为影响全民健康的突出问题。缺乏身体活动已严重威胁着当今人类的健康,是全球人类死亡的第4个危险因素(占全球死亡人数的6%),是当今慢病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是缺血性心脏病(30%)、糖尿病(27%)、结肠癌(25%)、乳腺癌(21%)的主要病因。据报道,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变化中,用于看电视、听广播等日常主要休闲活动形式占总休闲时间的80%以上,出现了身体活动明显减少的趋势,成为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62]。2016年度我国居民健康状态比例为51.0%,即有近一半居民处于亚健康状态[3]。因此,加大健康保障的前端投入,加快健康端口前移,构建主动自助型健康干预模式是保障我国全民健康最积极、投入产出效益最高的手段。国外研究证实,1美元健身步道投入相当于2.94美元医疗投入;1美元体育活动投入相当于10美元疾病预防投入或100美元疾病治疗投入。通过体育活动干预(如每周3次,每次30 min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每年至少可以减少10%的人均医疗开支。美国“健康公民2010”的10个健康指标中,体育活动排在第1位[29]。因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实现全民健康的有力支撑,加强各类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动员更多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根本途径。英国社会学家卡尔·波兰尼提出了“嵌含”(Embeddedness Concept)这一概念,指出人类的各类活动总是“嵌含”在社会发展之中,任何“脱嵌”行为都只是空想[22]。与此同时,社会也在不断适应环境中塑造特性、丰富机能[14]。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于全民健康的路径应触角延伸、重心下移、服务群众,深刻嵌入乡镇、农村、社区中,大力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和村落体育组织,加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基层的覆盖面,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重点人群、特殊人群、弱势人群延伸和倾斜,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采用认知性嵌入、文化性嵌入、结构性嵌入等策略,扩大群众受益面和共享体育资源的覆盖面,探索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多种融合形式,保障群众的健康和体育权利。

2.2 把满足体育消费需求作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消费观念也逐步升级,开始对健身品质提高要求,追逐高档体育赛事的热情高涨,逐渐将喜爱和参与运动的习惯转移到体育消费上,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增长,这是人们体育消费意识和能力提升与消费需求理论中的“跟潮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了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13],体育消费成为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从消费习惯来看,我国中产阶层比例增加,体育消费习惯导入初步完成。2016年作为实物型消费的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11 962.1亿元和2 863.9亿元。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总产出为6 827.0亿元,增加值为3 560.7亿元。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长较快,总产出和增加值名义增速均超过30%[4],反映了体育消费需求急剧增长,健身活动的逐步普及。此外,人们购买体育用品的分类日渐细化,其中体育装备的销售额增长迅猛,商机无限。要进一步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特别是项目协会和体育俱乐部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以举办各类体育赛事、体育培训、节假日体育观光、体育主题庙会等为抓手,以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家庭体育活动、乡镇体育活动、村落体育活动等为渠道,关注体育消费需求的快速变化,不断创造条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体育消费需求,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建立体育消费信息资源库,扩大赛事、表演、健身、体育用品、运动器材等门类的消费人群,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

2.3 把满足康复休闲需求作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愉悦身心的养生方式和轻松休闲的生活体验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体育发展应着眼于提高人们生活品质,致力于实现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此外,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6.7%,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1.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0.8%[36],大数据背后牵涉一系列养老、医疗等问题,也为养老休闲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依据《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政策规划,近年来以运动休闲、体育旅游、健康养生养老为主题的各类体育休闲产业呈井喷态势发展。2016年全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名义增速均超过30%[47],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驱动力。新制度主义学派认为,任何一个组织发展都必须适应环境而生存,要从组织外部环境的角度去理解和阐释[75],组织或个体在成长、发展和自我维持的过程中,必须确立适合于社会结构和环境的适应机制,否则,会丧失其自身存在的基础[37]。康养休闲作为新时代供不应求的外部社会环境和提升生活品质的激增需求,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释放出巨大活力和潜在动力。通过进一步深化体育项目协会改革,瞄准新需求,培育服务型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康养休闲设施建设和运营,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多点发力促进“运动+康养+休闲”融合发展。此外,健全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培育各类体育俱乐部,积极扶持冰雪、山地、户外、湖泊、营地、汽摩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增强项目的趣味性和时尚型,让更多人通过体育社会组织搭建的桥梁,参与到体育休闲和康养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体育的魅力。

3 从新时代我国体育发展特征认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体育部门紧密围绕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精心谋划、统筹推进体育改革和发展,群众体育成效显著,竞技体育基础更加牢固,体育产业发展实现了跨越,体育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紧紧把握新时代我国体育发展的特征来认识体育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以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为核心要务,充分发挥社会机制的作用,构建“三位一体”大格局,着力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相互促进、相互依托、深度融合发展。

3.1 群众体育广泛开展,充实体育社会组织结构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群众体育发展注入了强劲能量,群众体育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开创性成就。截至2016年底,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34%,体育场地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63 m2,全民健身站点平均已达到每万人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200万人,全国县及以上体育总会覆盖率超过72%[30]。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之一。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2 500美元时,大众会对体育健身有所需求;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必然需求[25];人均GDP超过7 000美元时,体育健身需求进入快车道[30]。当前,我国人均GDP已接近9 000美元[71],在健身类型、健身目的、健身方式、健身时间、健身场地等方面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生活化、科学化趋势。但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明显,且人口数量多、分布不均,人群结构复杂、流动性高,加上群众体育工作在社会事业发展中较为弱势,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明显滞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解决这一主要矛盾需要从近期、中期和长期统筹规划、前后衔接、逐步落实。要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群众体育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全域覆盖,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积极探索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使全民健身成为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在此基础上,经过若干年努力形成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到21世纪中叶,以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标准的健康促进服务理念,积极拓展世界大众体育文化交流,引领世界大众体育发展方向,成为世界大众体育的标杆。全面完成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的宏伟规划,实现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加大政府对群众体育的统筹领导,注意总结汲取群众体育发展中的经验。

从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的基本经验分析,群众体育取得成效主要得益于政府的主导作用,而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的社会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种现状是由我国长期以来社会组织弱小无力,发展不健全、不成熟有关,有学者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结构称为“伞状同构”[19]。基于这一状况,越是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和农村村落,群众体育越要发挥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从社会力量中释放群众体育的活力,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应是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基本策略。应对群众体育发展的需求,体育社会组织至少应考虑从4个方面充实调整其组织结构:1)积极扶持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大力推进“六个身边”工程中,首当其冲的是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重点加强社区和村落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把群众体育开展得更深入、更普及、更便利,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高层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充实群众体育的内容。正在进行的国家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是体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改革赋予了单项体育协会更重要的职责,从过去只关注竞技体育成绩到重视项目的群众体育基础,进而推动运动项目的普及与提高;3)政府主动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提供的主要方式之一即向社会组织购买。通过购买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产品,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如上海市从2012年起,在市民运动会、市民体育大联赛和青少年阳光十项系列赛中开始探索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全市购买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资金已突破1亿元[39],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购买民间游泳俱乐部的游泳服务,对中小学生普遍实施游泳普及教育[2];4)鼓励建立群众体育基金会。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群众体育需求的增长,应通过立法鼓励支持建立群众体育基金会,专门针对群众体育专项发展,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基层体育进行扶持帮助。

3.2 竞技体育转型发展,强化体育社会组织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在竞技体育发展中实施“举国体制”战略,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连续5届(2000—2016年)在奥运会的金牌榜中稳居世界前3。“金牌战略”背后有国家的强力支持。现阶段,摒弃“唯金牌论”并不等于“金牌无用论”,竞技体育实力是衡量体育强国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但采用较为封闭的单一体制发展竞技体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体育发展的要求,也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主流脱节,需要以更加多元的视野去谋划和推进。在发展方式上实现转型升级,在发展路径上进行研判抉择,这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当今正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办赛理念和方案上进行了重大创新,突出“全运惠民、健康中国”主题的实践,取消奖牌榜,增设群众项目,打破业余与专业和国际与国内的界限,破除地区壁垒,实施教练员奖励等措施,使全运会成为真正的全民运动会,更加“接地气”。处在转型关键期的竞技体育发展,正进入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必须首先理顺管理体制机制。逐步使奥运项目全国单项体育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行政管理体制分离,在内部机构设置、工作计划制定、人事管理、财务和薪酬管理、国际专业交流等方面拥有自主权。全国单项体育协会成为实体化的全国单项运动项目领域的社团法人,主要负责各单项运动项目从基层到顶层的发展管理,是代表我国参加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唯一合法机构。实行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后的体育行政部门,主要精力集中于顶层设计、行业监管和购买服务。近年来,我国体育领域改革中,政府逐渐向体育社会组织放权,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社团法人的实质作用,这一方向是正确的。应该认识到,改革既包括规则改变,也涵盖行为转化,二者不可等量齐观。前者可以通过一纸公文立刻改变,与规则变化相适应的对改革内在精神的领悟和认同,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却需要较长过程。因此,脱钩不可“一脱了之”,改革不可“一放了之”,持续的行为转化需要加强引导。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实践看,各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主要依靠体育社会组织运作。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与它的国家奥委会、国家单项体育协会、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密切关联。国家单项体育协会组织覆盖了各地区、各州,项目的基层便是普及的体育俱乐部。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注册的俱乐部已达2万个以上。英国、德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也基本如出一辙,英国有15.1万体育俱乐部,德国有9.1万个体育俱乐部[31]。相比之下,我国注册的篮球运动员只有3 000人,而足球运动员也只不过6 000人[63],塔基薄弱导致塔身松软,以致难以在塔尖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因此,要大力促进我国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竞技体育发展,在统筹规划、赛事举办、人才选拔、运动训练等领域发挥作用。特别是从青少年抓起,普遍实施体教结合,建立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通过俱乐部体制遴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提高国家竞技体育实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北京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基础上,继续打好“体育外交牌”。从参与制定全球体育规则,到主导建构全球体育价值,提升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确当代中国体育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做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推动我国体育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这不仅是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要求,也是顺应世界体育发展潮流的善治之举。

3.3 体育产业全面拓展,丰富体育社会组织形态

体育产业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加快做大做强体育产业,既是体育综合、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发展动力更加清晰,社会资本对体育产业的关注日渐升温,体育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2013—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5.8%[70],2016年度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9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11.1%,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达0.9%[6]。2015年中超版权以80亿元成交,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万达集团收购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美国世界铁人公司等“大动作”让体育产业界瞩目[27]。但由于起步晚、基础薄等原因,相比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比重3.5%还有较大差距[12]。2014年美国体育产业市值约4851亿美元,占全球体育产业市值1/3,5大联盟举办的各项体育赛事是其重要收入来源[69]。以英格兰足球总会属下的英超联赛为支撑的英国体育产业年产值已经达到200亿英镑,支撑着超过45万个就业岗位[66]。“十三五”时期,我国制定了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的发展总目标[42]。实现体育产业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力量,协同发力、多方配合、共同发展。1)要固本强基,拓展运动项目的产业链。运动项目产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要依附若干运动项目构建体育产业链,整体推进若干运动项目产业的协调发展,完善运动项目协会组织,调动其积极性,扩大运动项目的参与面和影响力。2)要跨界融合,拓宽产业发展的支点。以“体育+”和“+体育”为路径,实现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医疗、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鼓励跨界交叉组建新型体育社会组织。2018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整合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优势,联合中国篮球协会、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中国体育场馆协会等成立了“中国体育产业联盟”,搭建体育政产学研多方交流互动平台。联盟体现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体育资源开放共享的创新理念,为体育产业中不同业态的行业协会、运动项目协会、地方体育产业组织等提供了协同发展的良好契机。

4 从新时代体育社会组织的使命、目标和愿景认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48]的重要论断,对体育社会组织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发挥体育功能、参与体育治理、建构体育秩序,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担当新的历史责任,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未来的发展,既会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又会受到社会力量的引导,两者叠加很可能进入既快速发展又问题迭出的矛盾凸显期。为此,一方面要大力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实施有效治理。

4.1 履行社会责任是体育社会组织的根本使命

体育社会组织具有重要的社会属性,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其“应责力”与一个社会是否文明、是否正义息息相关[11]。同时,体育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都必须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这是体育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基础。从规范性维度来讲,组织的合法性基础是国家构建的重要前提之一[9],也是体现国家与社会通过“服从—参与—合法性”路径进行互动的最有效指标[35]。新时代体育社会组织确立其合法性基础,要与社会发展的脉搏和自身发展的宿命紧密相连。1)兑现社会承诺。体育社会组织应在大型体育赛事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举办中凸显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不断满足社会需要、回应社会期盼。如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要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推广大众冰雪运动发展中的作用,将推动大众冰雪运动的广泛开展作为冬季项目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重要举措加以实施[43],体现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使体育社会组织成为办奥进程中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2)构建信用体系。共同体的建立基于信用之上,缺少信任,共同体不可能自发形成[10],信用能够使社会产生一种“架构上贯通的力量”[17]。以《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颁布为依托,通过加强信息公开,提升体育社会组织内部透明度和外部公信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信誉。此外,注重听取民意、吸取民智、实行民决,促进体育社会组织与社会和体育参与者之间实现深度融合贯通。通过体育“社会共同体”的打造,发挥组织在减少社会失信、实现社会整合中的作用[26]。3)提升自律能力。提高组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建设现代体育社会组织体制的必然要求。体育社会组织应强化组织章程和组织制度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和人员培训,依法建立等级评估机制并积极参与评估。促进体育社会组织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弘扬先进的组织文化,将体育社会组织的当前发展与长远规划有机结合。

4.2 扩大群众参与是体育社会组织的中心目标

从制度系统角度出发,人类以自愿的方式构建自发秩序是社会秩序的重要表现形式[24],新公共行政理论也强调了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过程的重要思想[68]。帕特南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公民参与网络和社会规范共同塑造了社会信任[32],群众积极、规范地参与体育活动为营造良好的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条件奠定了基础。从组织成立的动机上讲,任何体育社会组织的成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其成员所共享的体育目标、体育理想和体育追求。因此,吸纳体育参与者是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新时代体育社会组织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展现“人人参与,人人健身,人人快乐,人人健康,人人幸福[15]”价值观念的重要渠道。第一,加强群众互动。体育社会组织可通过开展体育健身技术指导、体育竞赛表演与服务、体育志愿服务、体育人才培训、民间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提升群众的参与度。特别是数百万的草根体育社会组织,要切实成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生力军,讲好群众身边的体育故事。第二,发展体育人口。我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并持续释放人口红利。据不完全统计,体育人口在发达国家的比重超过70%,而在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仅为30%左右[21]。截止2017年1月,我国体育人口达4.34亿[38],这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体育人口到2030年达到5.3亿[74]的目标尚存差距。体育社会组织,尤其是体育俱乐部要通过举办体育活动、发展俱乐部会员等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特别是大力促进青少年体育和大众体育健身业发展,让体育成为人们生活的刚需。第三,丰富参与平台。体育社会组织可以借用新兴渠道和先进手段,拓展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以体育政策为导向,体育综合体为平台,建立体育大数据库,利用移动社交媒体、网络视频直播等技术,加强人工智能开发和体育新媒体服务,催热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体育赛事IP,使参与的可行性和便利性惠及最广大群众。

4.3 服务体育治理是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愿景

新时代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体育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集成要素,不断在持续深化的体育改革中进行新的探索。体育社会组织是新时代体育治理的主要载体之一,对实现体育善治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作用。1)促进体育协调发展。体育发展要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思路,树立“大体育、大健康”意识,构建“大群体”工作格局,在发展中突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体育社会组织通过协会办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以体育俱乐部办赛带动衍生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等多措并举推动体育全面发展。2)实现社会共享。让人民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新时代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突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就是要通过建造“强政府、强社会”模式,促进体育社会组织从政府的“伙计”转变为强大的自治主体,走向“政府+社会”深层治理的阶段[64],培育“政社合作、社社合作、社企合作”的共生性体育社会组织,提升组织与社会的耦合度、组织与群众的紧密度,让体育的魅力和感召力通过体育社会组织传递给每一名社会成员。3)体现协同治理。新时代治理理念要求摒弃“国家治理社会”“国家中心主义”等传统概念[61],紧密围绕谁治理、如何治理、依靠什么治理这3个基本命题,处理好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工具的关系[67],把社会治理、社会组织治理、公民治理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纳入国家治理范畴。体育社会组织在参与治理过程中,要注重协同政府、企业、同业组织等力量,提高联合治理能力。采取参与式管理、交互式决策、利益攸关方治理等方式,突出协商和共识导向[45],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实现改革强体、科技兴体、依法治体有机统一,加强多中心、全方位协作治理,推动形成体育善治新格局。

5 结语

认清和把握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塑造国家体育治理未来的制度安排和战略擘画。以习近平体育思想为指导,更加明确新时代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与创新路径,进一步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活力,促进体育社会组织以强基础、惠民生、高增长的形态,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体育需要,既是推进国家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又在上下求索、令人充满憧憬中凝聚起实现体育强国梦的磅礴力量。

[1]陈丛刊.体育社会组织监管的价值诉求、多维困境与实现路径--以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为视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4):13-18.

[2]陈宁.完善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体教结合"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238.

[3]2016年度中国国民中医健康指数为60.9[EB/OL].[2018-03-04].http://news.sina.com.cn/o/2017-05-16/doc-ifyfecvz1565185.shtml.

[4]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EB/OL].[2018-03-04].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1/t20180113_1573 014.html.

[5]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5-22].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708/20170815005382.shtml

[6]2016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9万亿元[EB/OL].[2018-03-04].http://www.gov.cn/shuju/2018-01/13/content_5256335.htm.

[7]23部门关于印发《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8-03-04].http://www.gov.cn/xinwen/2016-11/07/content_5128878.htm.

[8]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3-09-01(01).

[9]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7:42.

[10]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8.

[11]高丙中.社会领域的公民互信与组织构成:提升合法性和应责力的过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291-292.

[12]国家体育总局赵勇副局长在全国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03-04].http://www.sohu.com/a/216450063_1000 57704.

[13]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8-05-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23/content_5084564.htm.

[14]赫伯特·斯宾塞.社会静力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4.

[15]胡鞍钢,方旭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16,36(3):3-9.

[16]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307.

[17]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94.

[18]黄守宏: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EB/OL].[2018-03-04].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1124/c117092-29665211.html.

[19]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体育社团改革[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20]健身组织成网络到基层[EB/OL].[2018-03-04].http://sports.163.com/16/0219/04/BG5MHPJ00005227R.html.

[21]江小涓.网络空间服务业:效率、约束及发展前景—以体育和文化产业为例[J].经济研究,2018,53(4):4-17.

[22]卡尔·波兰尼.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1-23.

[23]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N].人民日报,2017-08-28(01).

[24]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71.

[25]雷涛.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6):664-669.

[26]李强.社会分层十讲[M].2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45.

[27]李颖川解读《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8-03-04].http://www.sport.gov.cn/n316/n337/c733831/content.html.

[28]里约奥运共招募志愿者5万人[EB/OL].[2018-03-04].http://2016.163.com/16/0805/23/BTO9P9AR00050I18.html.

[29]刘国永.实施全民健身战略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J].体育科学,2016,36(12):3-10.

[30]刘国永.对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体育科学,2018,38(1):4-8.

[31]刘国永,裴立新.中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331-332.

[32]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01.

[33]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EB/OL].[2018-03-0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319/c1024-28210774.html.

[34]彭国强,舒盛芳.德国体育战略演进的历程、特征与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5):28-35.

[35]乔尔·S.米格代尔.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54.

[36]邱苑婷.社区养老服务探索[J].南方人物周刊,2017,533(35):20-26.

[37]渠敬东.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88.

[38]让体育成为生活刚需[EB/OL].[2018-03-04].http://sports.qq.com/a/20171201/013832.htm.

[39]上海市体育局:构建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枢纽式管理的新格[E B/OL].[2018-03-04].http://sports.people.com.cn/n1/2015/1228/c2 2155-27986215.html.

[40]世卫组织:身体活动指南[EB/OL].[2018-05-26].http://www.sohu.com/a/232033136_613653

[41]索契冬奥会开始大规模志愿者培训活动[EB/OL].[2018-03-04].http://sports.163.com/13/0312/09/8POMV3VF0005227R.html.

[42]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8-03-04].http://www.xinhuanet.com/caipiao/2016-07/15/c_1119227456.htm.

[43]体育总局: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助力2022冬奥[EB/OL].[2018-03-04].http://sports.qq.com/a/20160130/026324.htm.

[44]王登峰.教育中的体育和体育中的教育[J].体育科学,2017,37(12):3-6.

[45]王浦劬,臧雷振.治理理论与实践:经典议题研究新解[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336.

[46]王英峰.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47]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EB/OL].[2018-03-04].http://news.sina.com.cn/o/2018-01-15/doc-ifyqqciz7130491.shtml.

[4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8-05-22].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 ntent_5234876.htm.

[49]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01).

[50]习近平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N].人民日报,2016-08-26(01).

[51]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并接受奥林匹克金质勋章[N].人民日报,2013-11-20(01).

[52]习近平欢迎出席青奥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N].人民日报,2014-08-17(01).

[53]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N].人民日报,2013-11-20(01).

[54]习近平看望南京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N].人民日报,2014-08-16(01).

[55]习近平会见国际足联主席[N].人民日报,2017-06-15(01).

[56]习近平在瑞士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N].人民日报,2017-01-18(01).

[57]习近平在河北张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N].人民日报,2017-01-24(01).

[58]习近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EB/OL].[2018-05-22].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8-21/7979460.shtml.

[59]新华社专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争取国际话语权须推进体育社团改革[EB/OL].[2018-05-22].http://www.xinhuanet.com/sports/2018-02/24/c_1122448678.htm.

[60]徐家良.中国社会组织评估发展报告(2017)[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7.

[61]燕继荣.中国治理:东方大国的复兴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7.

[62]杨炳忻.香山科学回忆第511-516次学术会议简述[J].中国基础科学,2015,17(4):35-41.

[63]姚明一语道破为何中国篮球、足球落后[EB/OL].[2018-03-0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50534964166556&wfr=spider&for=pc.

[64]叶林,樊玉瑶.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沿革、现状与未来[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8,126(2):41-50.

[65]113名中国志愿者将赴平昌冬奥会服务[EB/OL].[2018-03-04].http://www.xinhuanet.com/sports/2018-01/13/c_1122252803.htm.

[66]英国体育产业达2 000亿[EB/OL].[2018-03-04].http://industry.sp orts.cn/news/ss/2015/0519/103017.html.

[67]俞可平.中国的治理改革(1978—2018)[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3):48-59.

[68]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4.

[69]张建辉,黄海燕,约翰·诺瑞德.国际体育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349.

[70]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支柱地位[EB/OL].[2018-05-26].http s://www.sohu.com/a/231162082_499982.

[71]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 L].[2018-05-22].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 228_1585631.html.

[7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91.

[73]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5(01).

[7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 018-05-22].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 174.htm

[75]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06-107.

[76]周雪光.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333-334.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全民体育
全民·爱·阅读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