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脱贫红旗飘扬在“世界屋脊”
2018-07-13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西藏自治区的贫困问题得到显著缓解。但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西藏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治贫难度大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世界屋脊”的脱贫攻坚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总体看,西藏贫困现状呈现出“六多、四少、三重”特征。“六多”就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多,高山峡谷和边远封闭的地方多,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多,陈规陋习消极影响多,高原地方病多,脱贫制约因素多。“四少”就是具有劳动技能的人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愿少,致富带头人少,有辐射带动能力的优质产业和企业少。“三重”就是持续长期全面稳定任务重,反蚕食和守边固土任务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务重。这些特征既是深度贫困的客观表现,也是造成长期贫困的主观因素;既体现了物质层面的贫困,也体现了精神层面的贫困,是西藏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
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两年来,西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59万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3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32%下降到12.4%;2713个贫困村退出,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5个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林芝市群众在自家院子里用手机阅读网络新闻
多措并举,全方位保障。2016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围绕“四个强化”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强化财政投入,2016年自治区统筹整合36类财政涉农资金98亿元;2017年,自治区整合资金110亿元。二是强化金融扶贫,2016年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18.15亿元,扶贫贴息贷款余额422.59亿元、增长44.19%;截至2017年底,全区扶贫贷款余额1139亿元,较上年增加了两倍多。三是强化社会参与,全面启动“百企帮百村”行动。17家对口援藏省市、16家中央企業与受援地签订了扶持框架协议,落实产业、人才、就业等援藏项目111个,培训贫困人口9370人,33个援藏县(区)与区内对口县建立了乡(镇)援助机制。四是强化党建扶贫,选派21868名干部到村(居)驻村开展工作、546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居)担任第一书记,全区132家单位参与定点扶贫,实现5467个贫困村(居)全覆盖,13.67万科级以上干部与26.62万贫困群众结对帮扶,汇聚起了强大攻坚合力。
精准施策,全维度落地。西藏在脱贫攻坚工作领域狠抓落实、力求实效。一是加快推进产业扶贫。2017年,全区落实产业扶贫资金202.06亿元,完成投资172.67亿元,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720个,脱贫6.94万人,辐射受益人口达24万多人。二是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安排的342个安置点已竣工338个,搬迁入住7.55万人,入住率达98%;2017年计划实施的433个安置点全部开工,其中已竣工133个、搬迁入住1.99万人。三是逐步完善教育扶贫。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三包”标准提高到3480元;新建村级双语幼儿园555所,改造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107所;开展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12680人次;中职招收贫困家庭“两后生”1000人,高等院校专项录入农牧区贫困学生6054人;全年资助贫困大学生12508人,生均资助7000元。四是全面落实生态补偿。新增各类专兼职生态补偿岗位20万个,总量达到70万个,兑现落实62万个,人均补助标准3000元,让贫困群众吃上了“生态饭”。五是继续完善兜底保障。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3311元,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494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提高到每人每月55元和110元,农牧区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由435元提高到475元。包虫病纳入基本医疗统筹基金和大病保险补偿范围;推行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将9类15种疾病纳入救治范围。六是着力提高培训就业质量。统筹培训资源,采取企业订单培训等方式,将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培训范围,全年累计培训贫困人口4.97万人,转移就业4.62万人。七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2017年实施“十项提升”工程项目17类5367个;在21个边境县的628个边境一二线行政村实施产业、基建等项目,惠及边民24万余人。八是全面启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综合考虑贫困发生率等因素,确定了44个深度贫困县(区),层层编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经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审后,已印发实施。
以“三个坚持”促提质增效
2018年,西藏的脱贫目标是: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以上,2100个贫困村(居)退出,25个贫困县(区)脱贫摘帽,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以上,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以下。为完成这一目标,自治区将精准锁定44个深度贫困县(区),围绕“三个坚持”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促进脱贫提质增效。
坚持工作定力,坚决落实各项措施。一是加快产业扶贫。培育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能人带动、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动同质产业合并重组;结合电商扶贫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股份化。二是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收尾工作。2018年,除完成0.5万户2.9万人的搬迁建设任务外,将全面实施昌都“三岩”片区易地搬迁建设;全面核查各搬迁点产业配套,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富得起”;加强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指导,让每名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有技能、有活干、有收入。三是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攻坚。发挥驻村帮扶作用,把脱贫攻坚作为干部驻村工作的政治任务;发挥企业帮扶作用,鼓励各援藏省市和西藏本土企业开展基建扶贫、商贸扶贫等工作,把援藏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聚集。
坚持工作标准,加快保障政策的落实。兑现好“两项制度”衔接政策。定期联合开展农村低保对象与扶贫对象信息比对,将符合救助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全部纳入特困救助范围,提高托底供养水平。兑现好培训就业政策。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开展餐饮服务、民族工艺制作等技能培训;积极对接各类企业和对口援藏省市在藏招聘用工;计划培训贫困人口3.2万人次,转移就业3.6万人。兑现好生态补偿政策。全面核查清理生态岗位落实情况,对一人多岗、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清理调整。兑现好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三包”政策,计划摘帽县乡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5%以上;落实建档立卡家庭大学生“三免一补”政策;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面向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及“两后生”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专项招生1000名。兑现好健康扶贫政策。通过确定定点医院,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通过建立贫困家庭医生制度,实施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通过兜底保障,实施重病救治保障一批。开设住院绿色通道,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保险、医疗救助,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降低贫困人口大病、慢性病费用支出,完善先治疗后结算的医疗救助机制。
坚持与时俱进,切实推动“五个转变”。一是推动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二是推动从注重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三是推动从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性和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四是推动从外部帮扶为主向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转变。五是推动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