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自然科学基金体系 更好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2018-07-13王承文
王承文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这是对新时代基础研究提出的新任务和新目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必须以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思想为指导,肩负起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重大历史责任,把握国际科学前沿及发展脉络,进一步强化需求牵引,关注国家重大需求导向的关键科学问题,不断开拓创新,努力促进我国源头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根本性贡献。
坚持以改革创新促进基础研究能力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涉“深水河”,建立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发挥源头供给和前沿引领的作用。
深刻领会“引领和支撑”两大使命的内涵,把握好基础研究的功能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需要基础研究引领和支撑”。在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基础研究的源头供给不仅仅是前沿引领,同时对下游还肩负着支撑保障的责任。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把握好其不同的属性,建立分类的管理机制,调整好资源分配的比例,这是谋划好改革的基础。对于引领探索类的基础研究,要充分认识到其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的客观属性,决不能心浮气躁,要宽容失败,敢于持之以恒。对于支撑保障类的基础研究,要提高服务意识,主动与各领域创新需求相对接。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制度优势,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在创新链和产业链各细分链条之间要建立好协调机制,善于跑“接力赛”,而决不能将条块分工异化为条块分割。综合部门要抓好顶层设计,指导监督建好“接力区”;专业部门和机构要专心致志跑好本赛区,交接好“接力棒”。与国家各领域、各属性的创新力量交叉融通,有機构成高效率的创新体系,基础研究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发挥。
强化国家重大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加强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提高发现和凝练需求导向的核心科学问题的能力,努力在战略性、前瞻性等重大科学问题上实现重大突破。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加强部署,加大投入,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构建科学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兼顾的人才培养资助体系,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坚持“三个面向”,提升基础研究的有效供给和支撑能力。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培养科学创新人才,引导科技工作者探索、瞄准科技前沿潜心科研,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努力跻身世界前列。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加强科技供给,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强化国家战略导向,下大力气攻克解决一批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战略安全的“卡脖子”问题。
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过去的成功经验,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已有相当多不合时宜的地方,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深入分析研究。该坚守的要继承好,该改革的要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锐意改革,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二是要处理好需求导向与兴趣驱动的关系。科技工作者不仅是科学疆界的探索者和开拓者,同时也是国计民生主战场的服务者和保障者,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当前需要加强的重点是,建立适合的激励机制,引导多数科学家将学术兴趣与国家需求相结合,鼓励科学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背后的关键科学问题,集中力量突破瓶颈。三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管理部门要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转化为促进科研创新的战略战术,强化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做好基础研究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发挥引导监督作用,逐步提升市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份额。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原创思想和原创成果,充分调动科研人员从事科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积极稳妥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层次改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肩负着促进基础研究、培养科技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重要使命。基金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勇于破除藩篱,自我革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谋求新发展,力图新作为,积极构建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的部署,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各领域重大需求,做好需求输入和成果输出,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新时代科学基金资助导向,制定实施科学基金项目分类评审和管理的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新资助导向的主要目的是对需求牵引、探索发现等不同属性项目的分类遴选和对不同类别项目资源投入的合理分配。“鼓励探索,突出原创”旨在让新思想及时得到支持,鼓励源于科学家灵感的自由探索,强调首创性,使科学基金成为新思想的孵化器;“聚焦前沿,独辟蹊径”旨在扩展新的科学前沿,强调开创性和引领性,使科学基金成为科学前沿的牵引器;“需求牵引,突破瓶颈”旨在破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科学问题,使科学基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驱动器;“共性导向,交叉融通”旨在以共性科学问题为导向,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使科学基金成为人类知识的倍增器。基金委将深入开展调研,研究制定与分类属性相适应的项目申请、评审、资助、实施、管理、监督、评价的全流程改革方案。同时,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监管和问题惩戒,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为实施自然科学基金改革提供保障。
筹备建立交叉融合和成果应用体制和机制。一是通过交叉融合机制的设立,加大支持交叉研究的力度,推动形成科学基金学科交叉融合机制,打破学科隔离对创新的阻碍,为未来学科布局系统调整等深度改革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对各个领域的需求重点进行梳理,根据发展大趋势和结构性需要研究确定重大方向和领域,先期要从解决“卡脖子”的重大科学问题入手,坚持问题导向,遴选一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难题予以突破。二是通过设立成果应用贯通机制,做好需求输入和成果输出,建好“接力区”。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创新体系的第一链条,要提升基金课题承担者的“首棒”意识和服务意识,跑好并交好“接力棒”。加强识别并支持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的深度开发,加大开放共享力度和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改革需求导向类项目的验收评价机制,注重结果导向,加强将科学基金资助产出的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提高科学基金服务国家需求的效能。
强化协同创新,拓展科学基金多元化投入渠道。研究拓展科学基金接受社会或个人捐助等新机制;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平台导向作用,研究制定联合资助工作改革方案,创新与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等的联合资助模式;深化推进军民融合,探索建立需求、人才、成果对接管理平台;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促进行业与区域原始创新能力提升。
成立科学基金战略咨询委员会,为科学基金准确把握新时代优先资助领域和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保障。充分发挥两院院士等高层次战略科学家群体对科学基金工作的科学指导和决策咨询作用,构建形成科学基金全委会审议决策、监督委员会诚信监督、战略咨询委员会学术咨询的三位一体决策咨询监督体系。借鉴全委会、监委会的成功经验,明确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人员组成和运行机制等,使战略咨询委员会能够在打破学科界限、凝练重大科学问题、明确新时代优先资助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和未来改革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咨询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