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丽云:成长,一直在路上

2018-07-13汪倩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刘老师班级老师

汪倩

如果生活可以浓缩成一本书,那么,那些光阴的故事就都被折进了书中的某个章节。每一次翻开这本书,记忆的闸门便会打开,各种滋味纷涌而来。刘丽云老师的这本“书”,是关于成长的,是美好的。

从一味“用力”到学会“走心”

1992年从首师大英语系毕业后,刘丽云老师回到了母校大兴一中。刚担任班主任那会儿,她激情满满,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付出,认真负责,就一定能把班级带好。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给了她当头一棒。

一天,班里一个学生将一个喝剩下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从窗户扔了出去,正好落在经过的一个学生面前,把这个学生吓坏了。刘老师知道后很生气也很后怕,决定要严查这件事情。然而,她刚刚当班主任,对于怎么处理这件事也有点儿懵,于是向组里一位老教师求教。老教师告诉她:“你就在班里说,让扔瓶子的学生放学前主动找你承认错误,否则的话就会有很严重的后果。”结果,放学前根本没有学生找刘老师,不仅如此,在此后的三天也没有动静。

这件事情让刘老师非常尴尬,但是更多的是让她开始思考:班级管理不能一味“用力”,还得“走心”;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情况来管理班级。于是,她开始改变策略和方式。例如,有的班级学生非常活泼,刘老师就会用开玩笑的方式指出他们的错误。如看到学生乱扔垃圾,刘老师假装生气地说:“刘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当时正值《天下无贼》上映不久,学生听到这句熟悉的台词先是一愣,随后哄堂大笑。之后,再也不见学生乱扔垃圾了。

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常随意摆放个人物品,刘老师在班里说过很多次,甚至专门召开主题班会,但是并没有明显改善。思考之后,她想:为何不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让学生来管理学生呢?于是,班里形成了这样的制度——每当发现学生乱放个人物品,宣传委员就会给他们拍照,洗出来后贴在班里的宣传栏。照片里没有学生,刘老师也不会在班里点名,但被拍的学生看到后很不好意思,马上就回座位整理。慢慢地,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除此之外,怎样激发学困生的积极性,也是她一直思考的问题。班里总有几个水平较差的学生,以前,刘老师做的就是课余给他们“加餐”,课上多给予关注。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刘老师想是否可以挖掘他们更大的潜能。在排座位的问题上,她做了一些文章。她定期轮换座位,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此外,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如有一个学生数学成绩不好,想调到另外一个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旁边,刘老师在征求双方意见后同意了。一段时间后,刘老师向数学老师咨询,看看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否有进步,座位调整是否有效。时间长了,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大大激发,一些偏科的学生薄弱学科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整个班级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从一味“用力”到学会“走心”,刘丽云老师在17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给予学生温暖的陪伴,同时也温暖了自己。

用思想点燃课堂

刚开始工作的几年,刘老师觉得特别累——课下埋头备课,课上对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一遍遍地重复。讲课对于她来说,更像是体力劳动。“为什么课上说了这么多遍,学生还是不会呢?”她很困惑。

后来,她参加了各种培训,如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市级中学英语骨干培训班等,在专家的引领下研究学科教学,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

语言学习,大量的输入是基础,适当的输出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形式。明白了这一点,她改变以往“费力不讨好”的机械背诵的形式,创造让学生“输出”的机会。例如,学生学完一篇文章后要重写、复述,通过变换人称,如“I”换成“He/She”,重新复述故事或者写下来。又如,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设计“free talk”,每个学生都要站在讲台上,用英语介绍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一个男生,对计算机很感兴趣,就给同学介绍DOS系统,虽然内容非常专业但学生们都听得非常认真,中间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本来五分钟的“free talk”拖到了10多分钟。

刘老师教的班级中,有理科班,也有文科班;有实验班,也有平行班,面对层次不同的班级、水平不一的个体,怎样有效开展教学呢?刘老师进行了“阶梯式教学法”的尝试。所谓“阶梯式教学法”,就是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思维挖掘等方面进行不同的设计。例如,有一个写作任务是“I have a dream”,学生要围绕梦想是什么(what)、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why)、为实现梦想应该怎么做(how)进行阐释。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刘老师引导其就社会发展中的某个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如“解决人口问题”“消灭大气污染”等,充分挖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水平稍差一些的学生,则引导其介绍自己想从事的一个职业,如医生、警察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在此基础上,刘老师参与完成了《阶梯式写作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的课题,并获科研成果优秀奖。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更多自由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刘老师又开始思考怎样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要做很多的模拟题,对于错题的处理,刘老师并非直接告诉学生做错的原因和正确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讨论,对于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她再统一讲解。如有一道阅读理解题学生做错了,在学生讨论时,刘老师听到他们的对话:“你为什么选C呢?你是怎么想的?”“你再读一下文章第二段,答案就在里面呢!”“好,那我再在读一下!”……

从用身体教学,到用思想教学,刘老师在与学生同行的路上也发现了更好的自己。

一颗好奇心,让成长一直在路上

改变固有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并非一件易事,但刘丽云老师敢于突破自己、挑战难题,这一切,都归结于她的性格特点——对新鲜事物总有一颗好奇的心。

刚刚工作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教师都是在黑板上写板书,虽然教室里都配备了投影仪,但很多教师因为不习惯所以弃之不用。刘老师则不然,她琢磨如何把板书和投影片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那段时间,刘老师积累了大量的投影片,虽然现在已尘封在办公室的书柜里,但是它们却是刘老师大胆尝试、突破传统方式的见证。

三年前,刘老师从班主任的位子上“卸任”了,担任年级主任一职。虽然学科教师、教研组长已经让她千头万绪、忙碌不已,但敢于挑战自我,愿意不断尝试的她还是接下了这一重任。

“新的岗位,让我‘解锁了很多新的技能!”刘老师开玩笑地说。以前,刘老师的电脑技术水平仅限于用word写写教案,但是成为年级主任后,要做整个年级的成绩分析对比,就得用excel里各种计算工具,这对于已经不再年轻的刘老师来说并不容易。但她丝毫没有犹豫,立刻参照教程学起来。这一点,同组的年轻老师都佩服得不行。

不仅自己对新知识有求知欲,她还带动更多的同事一起探索未知。面对新高考,刘老师带领40多名教师,在实验班内部进行物理、化学两个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尝试;为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她又带领老师们在年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年级文化行走社会实践活动、环保主题演讲比赛、英语原创戏剧表演、校本课程开发等。

一路走来,一路成长。26年来,虽经历过迷茫、困惑,但刘丽云老师收获了成長的幸福。虽然前方还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但相信她会用自己的智慧、爱心续写成长的故事。

猜你喜欢

刘老师班级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不称心的新班级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