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角下的古希腊城邦文明再理解
2018-07-13杨宇
杨宇
摘要:古希腊城邦文明留下了丰富的世界遗产,其中教育同样是重要的一笔。基于此,本文以教育视角为基本研究对象,针对古希腊城邦文明进行在理解,重点分析其形成与发展以及对现代教育制度的指导价值,希望为现代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古希腊;城邦文明;研究思考
所谓的教育视角主要是指利用观察教育的方式观察一个文明,通过此种模式一方面能够探究文明的发展带来的文明制度;同时通过文明建设带来对教育贡献的分析。此种视角能够为社会分析提供另一种思路,同时对现代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以此种贯彻视角再度理解希腊城邦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并重点探究其对于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一、希腊城邦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希腊城邦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一方面由于其确立了现代民主制度的雏形,同时进行了若干场基于当时生产力及社会矛盾的民主改革,虽然未取得本质性成果,但是为后续的社会治理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后续的希腊城邦文明初具现代超大型城市的状态,尤其是其中所存在的社会矛盾更是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故而,以不同的视角来探究希腊城邦文明具有实际作用。在教育视角下,希腊城邦文明的发展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城邦为带动形成文明吸引力。从城邦的构成角度来看,独立城邦包括了城镇及其周边的郊区,而多个城邦之间互成联盟组成了希腊城邦文明的基本构成。在吸引力层面,城邦内的城镇在教育资源与成果上具有巨大的优势,从而形成了对郊区的广泛吸引。而在教育普及层面上,希腊城邦也首次出现了脱产学者这一“职业”,由于该群体对社会生产的贡献(知识的研究不纳入社会生产贡献)及对于社会价值贡献之间的不匹配而产生了内在的社会内敛效应。进而使得该群体能够更为有效的投身于新知识的产生与传承(即教育)过程中来,同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低的经济地位。
第二,以城邦为特征形成有效的文化聚集。城邦是一个客观实体,而教育则是一个虚拟的体系。通过教育,对一个人的水平及社会地位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可。而从古代教育的基本属性来看,师资力量(学者)及文献资料(书籍)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上述元素需要形成有效的聚集才能夠发展出响应的体系建设。在希腊城邦中由于诞生了脱产学者,也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教育职业,而形成了稳定的师资输出。城邦的稳定则为文化的积淀、书籍的生产与保存奠定了必要基础。二者相结合形成了与城邦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城邦文明催生了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巩固了城邦文明。
第三,以城邦为代表形成鲜明的文化分布。城邦文明是一个多城邦的联合体,除了需要考虑城邦内部关系之外,还需要对城邦之间的关联进行探究。结合相关史实,笔者认为在希腊城邦联系过程中基于教育分类而形成的多中心化成为了外部联系力的关键。如希腊城主要以政治、哲学、基础科学为主,奔尼撒城则以哲学、神学、天文为主,罗马城则更为重视艺术文化的教育与传承。不同文化特征与分部一方面形成了若干城邦的核心竞争力与文化辐射,另一方面也极大的刺激了基于城邦之间的人的流动,从而避免了由于文化冲突或经济冲突而产生的社会性矛盾,保障了希腊城邦的稳定。
二、希腊城邦文明对现代的指导意义
从古希腊城邦文明的发展中不难发现,教育与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同时能够进一步刺激教育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现代社会要从古希腊城邦文明中汲取如下两方面经验:
一方面,教育是一个系统化产业,需要通过不断的人才累积以及硬件设施的完善来奠定必要基础。这一过程相对漫长,但是效果显著。单一的学科建设很难在长久的时间阶段中产生效果,更多的是由于缺乏后续力量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失去了发展的土壤。为此,现代教育一定要形成给予分科的多元化体系,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容形成更为广泛的遵从。要明确综合素养的考察与教学正是为更好的分类治学而奠定基础,是为有基础的提升提供必要通经。
另一方面,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特征化。按照不同的教学层次与教学需求,在教育体系的范畴内形成不同的教学中心。一是形成从科研、到教材、到教学方法、到素质教育等多领域的中心体系,构建不同领域内的“峰值”,从而带动各类教学模式的综合发展;二是在不同中心的情况下有效形成人才与资源的合理流动,在合理分配的基础上形成规模化与专业化建设,从而保障教学体系的顺利推进。除此之外,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要格外注重个人的培养,利用个人的标杆与表率作用来修订教学制度中的不足,更好的发挥现代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梁继程.以史料为依托,以问题为抓手——《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教学设计及分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7(02):52-54.
[2]王润英.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的中西方文明差异性比较研究[J].新课程(中),2016(02):9.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