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粒黑粉病综合防治措施

2018-07-13康东岭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3期
关键词:稻粒乳熟期种田

康东岭

稻粒黑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稻粒黑粉病对制种田母本产量一般损失 3%~ 5%成 ,重者 80 %以上。据调查成都地区一般年份损失产量 10 %左右 ,重发病年份一般损失20 %以上。该病严重影响水稻制种高产、稳产和种子外观品质。

1.发病症状

又称黑穗病、稻墨黑穗病、乌米谷等。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水稻扬花至乳熟期,只为害谷粒 ,每穗受害1粒或数粒乃至数十粒,一般在水稻近成熟时显症。染病稻粒呈污绿色或污黄色,其内有黑粉状物,成熟时腹部裂开,露出黑粉,病粒的内外颖之间具1黑色舌状凸起,常有黑色液体渗出,污染谷粒外表。扒开病粒可见种子内局部或全部变成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

2.发病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沾附种子内外和散落田间越冬,存活期一年以上。连年制种田的田间越冬菌量大,每平方米达2~4亿个。病菌主要在水稻开花至灌浆期侵染,侵染高峰为盛花期。病菌从花柱进入子房,再侵入珠心组织,菌丝在其中生长蔓延,有的紧贴糊粉层细胞,有的在糊粉层细胞间,后期侵染菌丝产生许多瘤状突起,逐渐膨大为椭圆形或近球形。病菌入侵花器后2天,子房内出现树枝状膨大菌丝,3天后形成雏形冬孢子,4~5天后冬孢子变褐色,6天后形成小刺,11天后病粒破裂露出黑粉,散落田间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

3.发病病因

病原物为狼尾草腥黑粉菌,属担子菌、黑粉菌目。冬孢子球形,黑色,大小为25~32×23~30(微米),表面密布无色或淡色的齿状突起,在显微镜下呈网状,略弯曲,基部宽2~3微米,高2.5~4微米。不育细胞圆形至多角形或长圆形,无色或淡黄色,大小为15~23微米,膜厚1.5~2微米,有一短而无色的尾突。冬孢子萌芽时长出无色先菌丝,随水的深度而伸长,大小为23~150×6.0~7.5(微米),水下萌发的先菌丝可长达580微米,顶端生指状突起,担孢子集生在突起上,多达50~60余个,线状,稍弯曲,两端尖,无色透明,不分隔,大小为38~55×1.8(微米)。经15天左右,反复芽殖形成酵母状菌落,表面粘稠,初期白色,后变奶酪色,后期革质化,表面产生辐射状皱褶。病菌在水稻抽穗至乳熟期侵染,开花至乳熟期间,如连续阴雨,大气湿度高,温度25~30℃时,对病菌侵染有利。开颖时间长,颖壳张开角度大,柱头外露率高的制种田母本品种发病重。氮肥施用过多,更有利于发病。

4.传播途径

病菌以厚垣孢了在种子内和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随播种进入稻田和土壤带菌是主要菌源。该菌厚垣孢子抗逆力强,在自然条件下能存活1年,在贮存的种子上能存活3年,在55℃恒温水中浸10分钟仍能存活,通过家禽、畜等消化道病菌仍可萌发,该菌需经过5个月以上休眠,气温高于20℃,湿度大,通风透光,厚垣孢子即萌发,产生担孢子及次生小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抽穗扬花的稻穗大,侵入花器或幼嫩的种子,在谷粒内繁殖产生厚垣孢子。水稻孕穗至抽穗开花期及杂交稻制种田父母本花期相遇差的,发病相率高,发病重。此外雨水多或湿度大,施用氮肥过多也会加重该病发生。在杂交制种不同组合中,存在着母本内外颖最终不能闭合的现象,称作开颖。

5.防治措施

5.1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制种田通过栽插苗数、苗龄、调节出秧整齐度,做到花期相遇。孕穗后期喷洒赤霉素等均可减轻发病。

5.2注意明确当地老制种田土壤带菌与种子带菌两者作用的主次。以种子带菌为主的地区,播种前必用10%盐水选种,汰除病粒,然后进行种子消毒,消毒方法参见稻瘟病。

5.3选用抗病品种。在杂交稻的配制上,要选用闭颖的品种,可减轻发病。

5.4实行2年以上轮作,病区家禽、家畜粪便沤制腐熟后再施用,防止土壤、粪肥传播。

5.5杂交制种田或种植感病品种,发病重的地区或年份,于水稻盛花高峰末期和抽穗始期,各喷1次14%黑偻净胶悬剂2400倍液或灭黑1号胶悬剂250倍液。轻病年则于盛花高峰末期喷1次即可。此外也可选用30%百科乳油每667m275ml或50%可湿性粉剂50,40%灭病威胶悬剂200ml、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g,对水50L进行喷雾。使用三酮时应避开花期,于下午施药,以免产生药害。此外也可在水稻穗期喷洒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能有效地防治本病,还可兼治纹枯病、稻曲病、叶鞘腐败病。

(作者单位:161022黑龙江省齐齊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莽格吐达斡尔族乡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稻粒乳熟期种田
水稻不育系稻粒黑粉病抗性QTL的定位
水稻与稻粒黑粉病菌互作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的刈割期及刈割次数研究
芷江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探讨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期研究
稻田里的争吵
80后农民工返乡种田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