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译优选论的书名汉译研究

2018-07-13耿慧申梦爽

北方文学 2018年14期

耿慧 申梦爽

摘要:本文以翻译优选论为指导,以《仰光30处历史古建筑》中书名的翻译为案例,探讨书名翻译的优选过程。研究表明,在进行信息类文本的书名汉译时,忠实性>艺术性>简洁性,其内部参数:主题、内容及语境>直接可感度和文学表现力>结构与字数。译者在汉译书名时,应判断源语文本类型及功能,运用相关翻译策略,对生成的翻译候选项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以确定翻译优选项。

关键词:翻译优选论;书名汉译;制约条件

一、翻译优选论

(一)何谓翻译优选论

翻译优选论是韦汉教授等在教育部重点课题“语料库在商务英汉互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PA115015)”的研究中首先系统地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并在其《计算机辅助翻译》课堂中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韦教授根据语联网时代的特点,强调指出“翻译是译者在主体和客体的互动下对源语的多种理解以及对译语的多种表达进行优选”(2017)。

关于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可以追溯到韵律语素学,它是一种音系学理论,最初由John McCarthy、Alan Prince及Paul Smolensky于1993年提出,之后很快引入中国,得到部分学者的认可,如王嘉龄(1995)、李兵(1998)、马秋武等,他们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该理论主要应用于音系学和语言学某些领域,如方言声调、变调、儿化音系、语言习得、句法学、语用学等。据王春平(2016)介绍,目前优选论在国内取得重要成就的领域主要有:汉语的音系、句法及二语习得研究等,其中汉语音系领域取得的应用成果最为突出,包括汉语声调、声母韵律研究以及儿童音系习得研究等。

优选论为很多领域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具有广泛影响。它还被借鉴运用到生成句法领域。其新意在于,当判断一个句子结构是否合乎句法时,并不是孤立地看一个候选项是否符合所有规则,而是把候选项进行对比,从而找到最好地满足制约条件的候选项以合句法。并且,优选项不一定要满足所有的制约条件。

随着优选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质疑之声开始出现。张洪明和尹玉霞(2012)在《优选论的是与非》中,分析了优选论在现代音系学中的地位及是非得失,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和完善措施。

(二)翻译优选论的理论框架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涉及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的对比研究,优选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笔者在翻译研究生创新项目文本30 Heritage Buildings of Yangon这一由拉萨·鲁尼撰写的英文原著时,碰到了源语文本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名,除位于封面的主书名30 Heritage Buildings of Yangon和副书名Inside the City that Captured Time外,还有贯穿于文章内部的书名,如,在序言后的介绍部分出现了The Secret Lives of Buildings这一书名;在描述缅甸建筑的历史脉络时,作者又引用了Wh Who of Burma等多个书名。因此,如何将英文书名进行最优化的汉译是值得考究的问题。笔者将优选论与书名翻译相结合,依据优选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推导出了指导翻译实践的翻译优选理论。

优选论的核心概念为制约条件(constraint)和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列(constraint ranking)。制约条件是指“普遍语法对语言的表层形式提出的肯定性的要求和否定性的限制”,具有普遍性和可违反性特点(李兵,1998)。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列差异体现出它们地位的差异,“语言的差异仅(或者主要)在于制约条件层级排列的差异(Languages differ only(or principally)in constraint ranking)”(McCarthy&Prince;,1993,p34)。层级排列扮演着解决制约條件间对立或冲突的重要角色。具体的语言内部结构因素则决定了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列。

由此,优选论形成一种优势层级体系,并以此作为评选优选项的工具,即较高层级的制约条件绝对优先于相对较低层级的制约条件。也就是说,将不同的制约条件进行排列,分出高低等级,凡最大程度满足较高层级制约条件的表达形式则为“最优”或“最和谐”选项。

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如下图所示(李兵,1998):

其中生成装置(generator)把特定的输入项生成n个候选项(潜在的表层表达形式);制约条件层级体系,即评估工具负责对生成的候选项进行评估和选择,最后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制约条件的候选项x,即最终选定的优选项(McCarthy&Prince;,1993)。

根据上述内容,由笔者推导后的翻译优选论如下:翻译实践中的特定输入项即为源语言文本,生成装置是根据译者的认知、翻译能力及语境等生成n个翻译候选项(候选译项);作为评估工具的制约条件层级体系,则是根据适用不同文体的翻译原则(翻译原则1>翻译原则2>…>翻译原则n),对翻译候选项进行评估选择,能最大限度满足翻译原则的翻译候选项即为翻译优选项(最终译项)。这一过程即为翻译优选的过程。即如下图所示:

二、英汉书名的特点

(一)书名的概念与功能

书名,指各类出版物的名称,通常出现于封面、扉页或版权页上。除正书名外,还包括副书名和并列书名。根据《图书书名页》中的编辑要求,正书名的编排必须醒目,一般排在扉页上部。副书名又叫解释书名,是指书名页上用以辅助书名意义完整的文字或片语。单从文字形式来看,副书名之前常出现破折号。并列书名在《文献著录总则中》的定义为:“在题名页上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字互相并列、对照的题名。”

书名通常是整本书中心主旨的高度凝练和体现,概括了全书的关键信息,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其语言通常简明扼要,立意新颖,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深印象。

结合赵晶(2010)研学课题“解析畅销书书名”成果的统计数据发现,中文书名具有下述特征。在字數上:(1)书名的字数主要为十字以下,以四字为峰顶,呈三角状下降;(2)由于中国文化讲究和谐对称,四字书名占相对优势,如四字成语、对联横批、俗语等;在结构上:(1)命名的主要方式为短语;(2)质限格(定中)占绝对优势,主要归因其修饰具体和标示明晰的双重作用;(3)副标题出现频率低,仅在少数长标题中体现,以破折号引出。在功能上,体词性书名多于谓词性书名。而英文书名则有别于中文书名,其功能词汇较多,字数相对较长,且副标题出现频率高,以冒号引出。英文书名在结构上以介词短语、名词性短语、分词短语或省略句等居多。

(二)英汉书名的异同

无论是英文书名还是中文书名都具有重要的导读作用,都“承载着文本的信息功能,吸引读者的美学功能,调节文化差异的文化功能”(饶凡,2014);都是整本书内容的点睛之笔,揭示全书主旨内容和中心思想;都追求相同的效果:最大程度吸引读者。然而,英文书名和中文书名存在以下不同之处:

首先,副标题出现频率不同。英文书名副标题出现频率高,中文书名副标题出现频率低。英语重形合,通常需要再加一个副标题补充说明书的内容,因此副书名在英语书名中十分常见。汉语重意合,根据中文书名特征可知,中文书名以四字居多,主要为十字以下,因此中文书名一般用一个正书名就能说明图书内容,副标题仅出现在少数长书名中。

其次,符号使用不同。英文书名中正书名和副书名通常以冒号区分,仅极少数用括号把副书名括起来。中文书名中正书名和副书名间则以破折号为主。

三、基于翻译优选论的书名汉译

(一)书名翻译的制约条件

“立书名难,译书名更难”。书名乃一本书的灵魂,高度凝练了书中的内容,体现了全书的中心思想,因此翻译时,译者需要根据对源语文本的分析,向目的语读者传达有效信息,并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笔者依据书名特点等因素,归纳出翻译书名时遵循的几点翻译原则:一是忠实性,即忠实地再现原书名所揭示的主题、主要内容及语境,其中语境又主要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二是简洁性,简洁是书名的一大特点,作为书眼,不可能长篇大论的赘述,而是要醒目生动,因此要考虑其结构、字数等因素,保持语言简练;三是艺术性,即译语要尽可能体现源语的语言风格、修辞特征,同时在营造书名的文学表现力时要首先注重目标读者的直接可感度等。

在翻译优选理论的框架下,本文将对上述三原则进行书名汉译制约条件的层级做出排序。由于具体的语言内部结构因素则决定了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列,根据每项原则的内部参数排列,可以得出:主题、内容及语境>直接可感度和文学表现力>结构与字数,因此可推导出三原则的等级排列顺序为:忠实性>艺术性>简洁性。具体操作过程如表1:

根据上表假设可知,假如翻译候选项n满足忠实性中的主题和内容参数,艺术性中的直接可感度以及间洁性中的结构和字数参数,则翻译候选项n要优于候选项2和候选项1。因为与候选项1相比,候选项n满足的内部参数在数量和层级上都要优于候选项1;与候选项2相比,候选项n虽在总量上与候选项2相同,但从等级上来看,候选项n更多的满足处于较高层级的忠实性制约条件,因此候选项n优于候选项1和候选项2。也就是说,在具体评估优选项时,可以根据翻译候选项x满足制约条件等级的高低以及每一制约条件内部参数的多少作为选择和评估的依据。

(二)基于《仰光30处历史古建筑》文本中的书名汉译案例分析

例1:

源语:30 HERITAGE BUILDINGS OF YANGON

INSIDE THE CITY THAT CAPTURED TIME

译语:候选译项一:《仰光30处古建筑——见证历史时光》

候选译项二:《时光细语:仰光市30处古建筑》

译者在拿到源语文本后,发现英文“30 HERITAGE BUILDINGS OF YANGON”位于扉页上部,字号较大;“INSIDE THE CITY THAT CAPTURED TIME”位于扉页中部,字号较小。据此特征和书名的分类可以判断,“30 HERITAGE BUILDINGS OF YANGON”属于正书名,而“INSIDE THE CITY THAT CAPTURED TIME”属于副书名。

书名作为一本书的窗口,应尽可能留给读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翻译时,译者既要抓住核心内容,突出主题,吸引读者注意力,又要在忠实原作立意的基础上,跳过字面结构,译出文字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笔者试从以下三个角度对上述汉译版本进行分析和优选,以确定相对和谐的翻译选项。

在结构方面,候选译项一《仰光30处古建筑——见证历史时光》将正、副书名的含义分开翻译,“captured”转译为动词“俘获”的引申义“见证”,整体来看结构顺序与英文一致;候选译项二《时光细语:仰光市30处古建筑》则将副书名融合于正书名中翻译,“city”与“Yangon”作合体处理,“captured time”在语境中转译为“时光细语”。那么究竟哪种结构更为合理呢?根据研究发现,中文和英文书名具有不同的特征。由于英文中不习惯用名词修饰名词,尤其是一个接一个的名词修饰名词,所以国外的英文书籍往往加以副书名说明补充书的内容。笔者从亚马逊网站上随意抽取了60余本英文书,有副书名的占到70%以上。这一比例远高于国内的中文图书。而汉译英文书名进行时,把副书名融进正书名翻译会更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此处第二候选译项为优。

在内容方面,首先,根据畅销书书名统计规律,由于中国人讲究对称和谐,而四字格具有高度凝练和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包含四字格的书名占有相对优势。其次,作者在此部英文原著中描述古建筑时涵盖“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层次,汉语“时光细语”不仅浓缩了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能够表现出这种三维层次感,而且具有拟人效果,耐人寻味,于读者而言更加富有亲和力。最后,第二种译项比第一种译项的互文性更强,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时光细语建筑,建筑诉说时光”这一主题,正、副书名互为解释,相得益彰。在内容上候选译项二为优。

在标点符号的使用方面,候选译项一《仰光30处古建筑——见证历史时光》中使用一个破折号,候选译项二《时光细语:仰光市30处古建筑》中存在一个冒号。那么标点符号会影响翻译效果吗?根据统计数据研究,英文书名里的正副书名之间往往有一个冒号,只有极少数是用括号把副书名括起来;中文书名里的正副书名之间很多使用破折号。由于标点符号自西方引进,所以在英译汉语书籍时,不妨参照英文书名的表示习惯,正副书名之间使用冒号;在汉译英文书籍时,破折号呈现居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当英文书名出现于封面时,正副书名之间的冒号通常略去,而是以不同字体来区分正副书名;当中文书名出现于封面时,为不破坏书籍封面的美观性,正副书名之间的破折号可以省略。所以,第二候选译项中冒号的使用不会对整体翻译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由此,在以上两个翻译候选项中,两者的忠实性虽然相当,但在艺术性,即目标语读者的直接可感度和文学表现力方面,翻译候选项2 > 翻译候选项1,同时,在简洁性上,翻译候选项2 > 翻译候选项1,所以可以确定翻译候选项2为优选项。

例2:

源语:The Secret Lives of Buildings

译语:

候选译项一:《大楼的秘密生活》

候选译项二:《建筑的神秘生活》

候选译项三:《建筑的神秘往事》

候选译项四:《建筑物鲜为人知的那些事儿》

候选译项五:《建筑奥秘》

候选译项六:《建筑变形记》

候选译项七:《建筑的前世今生》

“The Secret Lives of Buildings”出现于源语文本前言后的介绍部分,关于这一书名的翻译可以有很多种版本,那么究竟哪一种为最优选项呢?

从词义本身来看,“Buildings”既有房屋、大楼的含义,又有建筑的含义。通过网上搜索,笔者发现有一位名叫雅库斯的摄影师曾把其一系列作品收录于这部同名摄影集中,而译者陈伊俐将这部摄影集的名称译作《大楼的秘密生活》。那么此处是否可以借鉴这种译法呢?继续浏览这些摄影作品,则可观察到雅库斯是在曼哈顿的各个大街徘徊,拍摄的作品多为美国纽约市的大楼。因此,这种“大楼”的译法在摄影集中并不突兀,然而若放置于笔者的源语文本中,就有违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且不能契合书中主题。由于仰光不只有大楼,还有各式各样的宝塔和干栏式建筑,所以不能仅仅狭义地译作“大楼”,译项一在主题、内容和语境的忠实度上显得逊色。

译项二、三、五、六、七都把“Buildings”译为建筑,不同之处在于对“Secret of Lives”的处理。Secret作形容词时表示秘密的、神秘的,作名词时表示秘密、奥秘。在艺术性方面,译项一和译项二的“秘密生活”或“神秘生活”与主词搭配会让人不明所以。在网上我们可以搜索到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一套“秘密生活系列”书籍,但是其命名方式皆为人作主语,如The Secret Lives of Great Authors(《笔误:文学大师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ves of Great Artists(《无码:艺术大师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ves of Great Composers(《跑调:音乐大师的秘密生活》)以及The Secret Lives of Great Filmmakers(《穿帮:电影大师的秘密生活》)。所以,当“建筑”作主语,“建筑的秘密生活”或“建筑的神秘生活”对读者而言皆不具备直接可感度。而译项三的“神秘往事”,虽比前两者略胜一筹,但读来仍然有些生涩。译项四“建筑物鲜为人知的那些事儿”通顺且有文学气息,直接可感度较高,但是作为七个候选译项中字数最多的一个,它增译了“鲜为人知”这个形容词,“鲜为人知”就一定“神秘”吗?“Rarely known by people”其实与“Secret”并不表意对等,译项四有失内容主题的忠实。

候选译项五和译项六是七个译项中相对简明扼要的两个,译项五的“建筑奥秘”主题突出,可以直观感受到一本书的走向,但是在内容方面稍显狭隘,它并未把“Lives”的生命感表现出来,似乎更倾向的是建筑结构的奥秘,而不是有人在场的具备了生命体征和感情色彩的奥秘。译项六的“建筑变形记”,在忠实性方面意译成分略多,虽然它为现有的一个翻译版本,但是通过调查,它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悬念感,不够清晰直观,反倒更像一个电影的名字。简洁性方面,这个译项和译项五具有一定优势,因为书名中的几个字全部为实词,不存在虚词。而笔者通过进一步阅读The Secret Lives of Buildings 的内容,得知这本书作为一本建筑史著,不仅叙述了世上许多知名建筑在记载之外鲜为人知的秘密功能,而且传递出建筑隐藏着强大的表达功能,如历史的改朝换代和主人的易换,皆让这些建筑进行着不同功能上的进化,每一次的修建和扩张,都可以成为当代政治和社会格局的真实写照。由此,第七种译项应运而生。

在忠实性上,第七种译项“建筑的前世今生”有效契合了源语文本的内容、主题和文化语境,因为作者首先在文中引用“Architecture is all too often imagined as if buildings do not-and should not-change.But they do,and have always done.Buildings are gifts,and because they are,we must pass them on.——Edward Hollis,The Secret Lives of Buildings”作為题记,后紧接着在下文中引出自己真正想要撰写的内容:“殖民期建筑就是一部关于仰光的近代史史书,每个存活至今的建筑物都刻满了历史的印记。这些建筑物背后皆隐藏着与人密切相关的故事,其中既包括昔日的建造者,也包括曾经和现在一直在这些建筑中工作、生活的人们。”由此可见,作者拉萨·鲁尼把The Secret Lives of Buildings中的一段话当作引子,是精心设计的行文布局,即刻提高了读者对此书信息的捕获和感知能力。“建筑的前世今生”,文学色彩较强,而四字格使用更易抓住中国读者的眼球,直接可感度较高。

现将以上七个翻译候选项在表格中根据书名汉译制约条件的层级做出排序整理,并判断优选项(见表2):

(三)书名汉译的翻译策略

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书名特征,笔者归纳出如下翻译策略:首先,译者在拿到一本英文著作时,应当对输入项即源语言文本的类型和功能作出判断,因为文本类型决定了翻译候选项输出的整体方向或偏好。如赖斯将语言文本分为表达功能文本、信息功能文本、感召功能文本和视听型文本,在汉译书名时,译者要围绕其文本重心选择合理的翻译原则。如本书为信息类文本,文本的中心在其内容和主题,因此候选项要突出主体信息。

其次,在输出书名的翻译候选项时,译者一方面要结合源语言文本内容,找到发挥提纲挈领作品的关键词,另一方面,需参照源语言文本的语境。语境主要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包括词汇、短语、句群、段落、语篇等;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来自语言外部,反映了语言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由于翻译语境,字、词、句、篇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在书名层面,译者在翻译其中的字词时,不仅应当参照原文的言内语境,还应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参与者的身份、时间、场合等要素,对词语的真正含义进行考证,尤其在词语具有多义项难以判别其准确内涵时,要以优选论的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采用直译、意译、分译、合译、转译等方法,输出合适的翻译候选项,如本文例2就有7个候选项。

最后,再根据优选论下推导出的书名汉译制约条件进行定量分析,如在30 Heritage Buildings of Yangon这一信息类文本中,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序为忠实性>艺术性>简洁性,主题、内容及语境>直接可感度和文学表现力>结构与字数,译者可通过表格的方式对候选项进行对比,从而判定最优选项。

四、结语

书名乃一本书的灵魂,高度凝练了书中内容,体现了全书的中心思想。在明确书名概念、特征与功能以及英汉书名异同的基础上,译者在汉译书名时要以优选论为指导,结合源语文本类型,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同时围绕影响翻译的制约条件和内部参数,对生成的翻译候选项进行分析和取舍,以确定翻译的最优选项。

参考文献:

[1]MacCarthy,J.J.,&Prince;,A.S.(1993).Prosodic morphology:Constraint interaction and satisfaction.Rutgers Center for Cognitive Science.

[2]McCarthy,J.J.(2000).The prosody of phase in Rotuman.Natural Language&Linguistic; Theory,18(1),147-197.

[3]李兵.优选论的产生,基本原理与应用[J].现代外语,(1998)3,71-91.

[4]饶凡.书名翻译的互文性[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6(5),73-75.

[5]王春平,朱志聪.汉语音系学领域优选论研究现状综述[J].新校园:阅读版,2016(5),30.

[6]王嘉龄.优选论和天津话的连读变调及轻声[J].中国语文,2002(4),363-372.

[7]韦汉,董惠华.翻译术语库的术语特点与Transmate术语萃取功能的缺陷[A].翻譯探索,2017,20-30.

[8]尹玉霞.规则为基础的音系学理论与优选论的比较研究[D].Doctoral dissertation,天津:南开大学,2012.

[9]张洪明,尹玉霞.优选论的是与非:现代音系学研究的若干反思[J].中国语文,2012(6),483-499.

[10]赵晶.解析畅销书书名.2007-2008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程改革论文,2010.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