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语言 传承文化

2018-07-13吴丽华

北方文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初中

吴丽华

摘要:立德树人给国学教育定下基调,初中教育也应遵循这一原则。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项内容,其中,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将成为初中国学教育的基础内容与基本抓手。如何在国学中贯彻运用语言和传承文化值得研究。

关键词:初中;国学教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使学生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品位语言,感悟语言,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包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国学在内的中国“软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初中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当前由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泛滥,中国传统文化淡漠,国学作为历史与文明的载体,对于传承文化、实现民族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更好对初中生进行国学教育成为时代的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國学研究现状

上世纪末,国学悄然兴起,国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也日益彰显其魅力和价值。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中小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诵读经验。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中国教育学会组织开展的《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研究以及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合作进行的《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潜能开发》的相关实验研究。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开设国学科,“国学热”反映出国人普遍认同国学教育意义重大。但是,有关语文核心素养下对国学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国学经典进入课堂,可以引导学生亲近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畅游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帮助学生逐步积累传统文化素养。但是近几年来,学校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令人深思,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初中生学习生活状态令人堪忧:如谈恋爱、打群架、抽烟、赌博、不尊敬师长等等应有尽有,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处理问题学生,可是,今天处理了打架事件,明天学生晚上熬夜赌博的事情又来了。大会小会上,讲了若干的道理,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还是无济于事,真是防不胜防。以上事例证明进行国学教育、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国被称作礼仪之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三、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以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的学科教育理念,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中形成的有关语文学科的概念,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四、积累运用 体味语言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而记录文明的工具就是熠熠生辉的汉字。建构语言与运用语言是进行语文教育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国学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积累语言并学会运用语言。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学习语言“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这就是说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倾听,主动地积累,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积累,特别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这样学生们就能收集更多的语言材料,建立自己的语料库。学生们通过图书馆等语言文字传播手段学习、收集语料,学生通过这些媒介学习不仅不枯燥,而且能从中学会运用语言,从而进一步达到认识人物的个性和事物的善恶等目标,这样不仅对所听的内容记在心头,而且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耳熟能详,从而积累语言文字。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课内积累教育

课本中的语言内容优美,表达规范,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极佳材料。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它既是外化学习,又是内在学习。通过背诵,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熟记的言语材料的语言规律。有意识积累每篇文章的优美词句,经典篇章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手段。为此,我做了以下的实践:

1.撷取国学文化经典

中华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其中的国学经典就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最有价值的中华经典篇目,“读圣人书,与圣人居”,让他们耳濡目染于古代先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国学文化底蕴,形成自己的品质,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成长。而国学文化博大精深,作品浩如烟海,需要精选国学文化经典作品,以便撷取精华中的精华。

首先,整理出课内国学文化经典篇目,包括教材中的国学经典篇目及中考高考古诗文默写篇目。根据教材编排,整理出初中和高中各个年级的 国学文化经典篇目列成表格,设计安排好相关教学活动,明确重点,让老师和学生都一目了然,能够对这些经典篇目倍加重视,加强诵读,深入挖掘,深刻品味经典作品内涵。此外,中考高考古诗文默写篇目要整理打印出来,让学生在平时就加 强诵读,在日积月累中渐渐得到文化熏陶,提高语 文素养,提升思想境界,指引人生方向。

其次,结合教材内容,并根据实际需要,整理出相关课外国学经典作品。比如,初中语文的古诗 词,我们的初中语文版教材有《过零丁洋》《木兰 诗》《水调歌头》《关雎》《行路难》等等,这一颗颗 璀璨的明珠,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浸润着师生的心 灵,形成深厚无比的文化积淀与人文理念,为了加 深学生对国学文化的认识,我们还要精选课外经 典诗词如《蜀相》《乌衣巷》《芙蓉楼送辛渐》《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满江红》补充到课堂学习之中,让学生借助古典艺术经验和语言文字的汉文 化再现,在古代和现代的慢与快、常与变中重构中 华文化的诗学理想,让其如明镜般回照学生的思 维和心灵,让学生沐浴古典诗歌的民族风采和魅力,这样,又何惧新一轮欧风美雨的侵蚀。

(二)诵读经典诗文

诵读经典就是在积累民族语言的精华。初中孩子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一些经典不加讲解牢牢刻到孩子的脑海里,随着心智的成熟,学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会把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慢慢酝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最后会化成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这样就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语言感悟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达到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的目的,使学生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品位语言,感悟语言。

五、弘扬传统 传承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变得更为重要。传承文化和理解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生是国家的未来,教育他们传承文化具有深遠的意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教育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弟子规》就是这样的国学经典之一,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虽然简单却不乏魅力。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也是《弟子规》里的内容之一。孝敬父母是传承文化的一个,因为让一个基本点,因为人连父母都不孝敬,谈何去爱国、爱人民。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只有能理解父母的辛苦,才能热爱父母,为孝敬而努力学习。只有从爱父母开始才能家乡、爱人民、爱社会、继而升华为爱祖国,并为祖国的复兴做出贡献。为了将《弟子规》推进学校课堂,去年初,在德育处支持下,我们开启了国学教育。我和同组的老师一起整理材料,发给初二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孩子们有了变化,他们大多数按时到校,两个月来学生们大都有按时到校上课的学生,而且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他们也理解了父母,从而孝敬父母。通过教学实践,我坚信在传承文化、弘扬传统这个语文核心素养内容之一的基础上进行国学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国学教育,要探讨的问题有很多。语文核心素养,除了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还有思维发展与提升和审美鉴赏与创造,这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从四个方面理解初中国学教育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陈丹丹.论国学经典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北京: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作者单位:河北省定州市东亭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初中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