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热应激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018-07-13冀威
冀威
本文概述了热应激以及在热应激条件下对猪的生产性能、采食量及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并根据环境及营养两方面因素的调控,减少或消除猪只热应激的发生。
1 病历
某猪场157 头三元杂交育肥猪平均体重50 kg 左右, 饲喂全价饲料, 每天每头平均采食量2.6 kg, 每天早、中、晚各喂1 次。2012 年9 月2 日个别猪开始食欲不振, 不愿站立或不能站,个别食欲废绝, 粪便干燥, 呈球状, 尿量少, 呈黄色。病猪被毛粗乱, 消瘦, 体温40℃左右, 呼吸急促。后来逐渐扩展到全群90%以上, 采食量明显减少。起初认为软骨症, 维丁胶性钙肌肉注射, 口服葡萄糖酸鈣、骨粉。连续治疗3 d 不见效。后经观察, 猪舍为单列式, 坐北朝南, 猪舍低矮, 而且北墙没有通风窗口, 运动场受太阳直射,热应激可能性大。
2热应激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 .1热应激对猪体的影响
北方夏季,高温影响主要表现:种公猪性欲低下、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率高进而造成母猪受胎率降低,空怀及后备母猪乏情或行为乏情(发情表现不明显但是可以排卵);妊娠母猪采食量下降,进而仔猪的初生重下降,也可造成母猪的流产、早产、弱产、死胎、木乃伊。育成育肥猪采食量低下,增重缓慢等。
2.2 热应激对猪采食量的影响。
猪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而下降,初生仔猪为27~29℃,20 kg猪为21~24℃,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0~16℃,生长育肥猪为18~21℃。当舍内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采食中枢兴奋受到部分抑制,维持需要的能量降低,从而导致猪的采食量下降。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猪的日采食量约下降40 g。
2.3 热应激对猪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环境温度变化可剌激肾上腺素等内分泌腺的活动,引起体液及细胞内的pH值、渗透压的代偿性调节,从而导致矿物质需要的改变。高温时,机体内的钾和碳酸盐排出量增加,氯和钠的排出减少,对体内矿物质平衡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研究表明发现,日粮中硫胺素需要量在30℃和35℃时可能大于等热区温度时的需要量。高温条件下,在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作用下,机体代谢速度可增加2倍,意味着猪需要耗费2倍的能源和其它辅助因子,产生更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CO2等。
3 减少猪只热应激的环境和营养调控对策
3.1 营养对策
3.1.1 提高日粮脂肪浓度
提高能量水平,以便让猪在采食量低时有可能摄入较多的营养物质。根据热力学原理,在高温条件下,体增热较多可导致采食量降低。脂肪的体增热较低,而纤维素体增热较大。因此,在夏季猪日粮中,应降低纤维素含量,而添加脂肪,且以1:1.5的动植物油脂按2%~3%的比例添加效果较佳。但应考虑日粮能蛋比,避免猪只长得太肥,使其抗热性变差。
3.1.2 饲喂理想蛋白质
饲喂产热量高的蛋白质,但应适量提高日粮中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在热环境下,以理想蛋白质为基础,增加赖氨酸含量,可提高饲料转化率。如添加合成氨基酸,降低饲料中粗蛋白的水平。
3.1.3 提高维生素、电解质和矿物元素浓度
VE具有抗应激作用,热应激时,维生素可按常用量的2倍添加。添加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和磷酸氢钙等,可补充因热应激所损失的离子。在集约化猪场中,同时添加维生素及氯化钠,对防止猪中暑有明显的效果。有机硒与VE有协同作用,在热应激条件下,需要量大大增加。另外,有机铬可降低动物在热环境中的应激,减少PSE和DFD肉的产生,一般添加量为0.2 mg/kg。
3.1.4 添加抗热应激剂
应激剂对调控猪热应激时的内环境稳定有一定的作用,可提高猪对高温的耐受力,主要包括应激预防剂、应激适应剂和应激缓解剂三类。
3.1.5 改变饮水和饲喂制度
热应激条件下,需水量较适温情况下提高很多。水对体温调节发挥重要作用,一定要提供足量的清凉、卫生的饮水。尽量利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间饲喂。因为温度相对低时,猪的食欲相对旺盛,可提高采食量。通过饮水添加矿物质、维生素、电解质等是缓解热应激的重要手段。增加饮水还能增加每次呼吸带走的热量。
3.2 环境对策
3.2.1 控制饲养密度
应激时要严格控制饲养密度,以利于猪体的散热和空气流通。适宜的饲养密度一般对于小于45 kg的猪,实体地板为0.74 m2/头,漏缝地板为0.37 m2/头;对于在大于45 kg的猪,实体地板为0.93 m2/头,漏缝地板为0.56 m2/头。
3.2.2 提供适宜环境
舍的朝向应对着南北方向,以减小早晚的直晒;猪舍屋顶做绝缘层可阻断屋顶积累的太阳热向猪体辐射,或者往屋顶喷水,减少房顶的传导热,也可减少对猪体的辐射热,在开放式猪舍可利用通风扇,在30~35℃的高温环境下风速应在0.5~1 m/s;在猪体周围间断喷水,同时辅以通风,对减缓热应激非常有效;使用湿帘+正压通风系统,可明显改善干燥地区猪舍的温热环境。
热应激条件下的猪群将影响猪群的生产性能和生理变化,增加了猪群的发病率,势必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环境和营养的改善,势必会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