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女生家庭美德教育对策研究
2018-07-13王柳丁胡一乔
王柳丁 胡一乔
摘要: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近年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入学比例逐年增加,高职女生既是现实家庭生活中的女儿又是未来家庭生活中的妻子、母亲。为进一步加强高职女生家庭美德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侵润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引领高职女生家庭伦理价值取向,学院自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面向大一女生展开的“对家庭美德和传统文化认知调查”,本文以问卷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学院女生家庭美德现状及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女生;家庭美德;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目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入学比例呈现走高趋势,她们既是现实家庭生活中的女儿又是未来家庭生活中的妻子、母亲。“目前女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被弱化。社会转型所造成的学校功能、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承载着厚重道德资源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是家庭美德教育弱化的原因。”(1)因此,加强高职女生家庭美德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侵润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发挥经典的教化能量,引领高职女生家庭伦理价值取向,发挥女性在弘扬家庭美德方面的独特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及发放
本问卷的设计思路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对高职女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和家庭美德教育现状及其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五个层面进行调查。传统文化认知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经典学习和掌握情况;家庭美德教育主要包括父母、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世界观主要包括对女德及婚姻的初步认识情况;人生观主要包括对女性自尊自爱自重情况;价值观主要包括消费观、金钱观认识情况;最后广泛征求在大一年级就读的女性学生对提升自身传统文化修养及家庭美德现状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样本
三年间累计发放问卷样本3078份,收回问卷3047份,作废问卷31份,有效问卷3047,有效率为98.9%。其中生源地为乡村的2382人,占78.2%;来自县城的376人,占12.3%;来自城市的289人,占9.5%。
三、学生家庭美德现状及传统文化认知分析
(一)总体情况
从整体上看,我院大一女生大部分来自于乡村,有着淳朴的勤俭持家、珍视亲情、和睦邻里的遗风民情。调查显示,56.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家庭非常和谐;2456名受访女生表示与邻里间的关系是亲密型、彼此互相帮助的;79.5%的女生表示自己花钱的时候考虑到父母亲的辛苦并能够节省日常开销。与家庭美德相比,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569名受访女生表示对传统文化认知模糊;有少部分女生读过《女论语》、《女孝经》、《女范捷录》等相关女子教育类经典著作,这个数量仅占受访女生的3%。不过,有52%的女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特别是女教经典有强烈的求知渴望,表示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传统文化学习。
(二)具体情况
1.家庭美德。调查表明,大多数女生认为自己的家庭是和谐的,少有矛盾冲突。其中,“非常和谐”所占比例为56.8%,“一般和谐,偶尔有矛盾冲突”所占比例为39.1%,“不和谐”所占比例为4.1%;在构成家庭和谐重要因素的选项中,有55.9%的受访者认为是平等尊重,也有 31.6%选择同甘共苦;有48.3%的女生计划自己在大学期间做兼职,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有81.2%的女生在高考之后的暑假帮助父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情;在“跟父母吵架后,你会不会主动道歉”一题的调查中,有41.4%的受访女生表示如果自己没错,不会主动向父母道歉。
2.传统文化认知。调查显示有1425人认为自己对传统文化只是一般了解,18.7%的女生对传统文化概念模糊;在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有哪些的问题回答中89.2%的学生回答正确,但对于您完整读过哪一部传统经典的回答中只有45人占8.6%的女生表示只读过《论语》。在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时,有84.83%的女生认为仍占重要地位并有其巨大的影响力。
3.传统文化传播。在对传统文化传播渠道的调查中有52.3%女生表示是从课外书上接受的仁义忠孝等传统美德教育;在分析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有 72.4%的女生认为是没有完善的教育体制;在如果学校组织传统文化学习,你是否参加的问题考察中,有52%的同学表示会选择积极参加,45.6%的女生持观望态度。
4.世界观方面。有88.4%的女生认为窈窕淑女的标准是端庄,只有0.9%的女生认为是性感;在对“一夜情”行为的调查中,有50.2%的女生坚决反对一夜情,不过有32.4%的女生也表示不反对一夜情,但自己不会那么做;在对“同样是情人节,你会选择过哪一种?”的回答中47.5%的女生会选择中国的情人节,同时有34.3%会选择两个都过,也有452人则表示两个都不过。
5.人生观方面。大部分女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只有8.2%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的观点,有43.7%的女生认为不可以,要等到正式结婚;就目前社会闪婚闪离现象有48.7%女生不赞成,表示要慎重看待婚姻大事;在对女大学生夜不归寝的现象调查中有92.8%的女生表示不会这样做;就现代女性堕胎现象的看法有86.1%表示对女性身体损害很大,不会做。
6.价值观方面。有54.3%的女生表示自己的家庭消费观是量入而出,适度消费;28.7%的女生表示自己家庭的消费观是勤俭持家,节约消费;对于服装挑选有62.8%的女生认为自己会选择大方得体的服装。
四、学生对传统文化需求分析
综合学生给出的如何提升我院女生传统文化认知及家庭美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总体有如下几点:(1)85.7%的女生认为原生家庭教育在自己品质修养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表达自身渴望得到传统文化滋养的愿望;(2)91.52%的女生希望学院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讲座、论坛、校广播站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家庭美德修养;(3)67.29%的女生希望通过课堂选修课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走进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五、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课堂主渠道作用重点推进问题
尽管目前学院基础部已经开设传统文化相关选修课程,但还没有形成“女大学生传统美德”方面的系列教育课程。
解决对策:在学院尚未开设女大学生专题教育选修课之前,首先以學生处学生“端本正源”育人项目为载体,举办题为“主敬存诚,践行经典”传统文化研习班。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络自修优势,在蓝墨云班课程中分别开设《孝经》、《女论语》、《大学》等相关课程,结合学院翻转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师生共同探讨、分享并结合自身学习实际借助经典的教化力量,使自身在经典中得到滋养,同时形成相应的系列传统经典课程标准。
(二)讲座用语与时俱进问题
传统文化及家庭美德教育有其特有的语境,如果单纯迎合学生喜好,过分利用网络语言、流行语言讲授,可能会失去传统经典语句本身的教化能量。如果禁锢于经典本身的特有语境,则学生有可能听不懂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经典研习,深刻领悟知识内容,做到理论上的融会贯通,语言上的通俗易懂,案例上的形象直观,内容上的深入浅出。
解决对策:加强教师自身文化修养,充分运用学院多媒体资源,学习国内知名学者讲座的风格和语言特点。
(三)家庭美德教育内容与时俱进
不容否认包括《女四书》在内关于女德的纲常礼教尚存有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点,如果锢守经典内容的传授,无疑已经不再适应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了,因此,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将传统经典思想与我们的校训、学风紧密结合起来,把握好扬弃。
解决对策:加强教师时事政治理论学习,将家庭美德教育融入新时代的道德要素,并与学生“三自”教育有效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少
有84.8%的女生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品牌活动来亲近传统文化。这既与高职学生知识结构、学习特点有关系,也与学院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有关系。
解决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品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及提升,结合实践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增长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认知和提升家庭美德素质。
六、问卷调查的总结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院大一女生原生家庭多处于乡村,普遍具有民风淳朴诚实善良的优秀品质;就传统文化认知现状而言,学生的传统经典掌握水平不容乐观,女子教育方面的认知让人尤为堪忧。党的十九大报告着重指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通,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因此,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对广大学生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必须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此,我们将以学院国家优质院校建设期学生管理、学风建设为契机,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高职女生家庭美德教育,使之懂得伦常之道,素位而行,在学习、生活中做好自己所应该做的事情,行好自己所应该行好的路,充分发挥女生在弘扬家庭美德中的独特作用。
注释:
(1)于光君·传统文化与女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5)p23
参考文献:
[1]于光君.传统文化与女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5):23.
[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R].人民出版社,2017(10).
[3]张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兰州大学学报,2018(3).
[4]于光君.传统文化与女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5).
[5]张丽平,徐年春.“思政”课家庭美德教育方法探讨与思考[J].教改探讨,2014(7).
(作者单位:王柳丁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胡一乔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