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典型女性形象的塑造
2018-07-13张锐
张锐
摘要: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他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其身处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有着深远的联系。本文试图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四位女性形象为原型,阐述了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莎士比亚的男权意识影响了他悲剧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指出莎士比亚的男权意识主要体现在作品中女性的地位,性格,生活和命运等方面。
关键词:莎士比亚;男权意识;女权主义;女性形象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在 16 世纪后半叶至 17 世纪初,在由男性控制的等级社会中,女性总是处于从属的劣势地位,被认为是男性的私有财产。整个英国社会的主流意识都对女性公民存在着偏见和歧视。而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男权主义的影响。
一、莎士比亚自身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莎士比亚传奇的一生中也接触过众多的女性,而正是这些从事不同行业的女性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莎士比亚的主观意识和个人经历也是通过他身边的这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投射到他的作品中的。莎士比亚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因此在莎士比亚的众多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其中充斥着对于女性的误解和仇视,以及在男权意识下对完美女性的期许。
同时17世纪初,封建社会开始逐步瓦解,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莎士比亚的诸多作品像一面镜子,呈现出的人文主义的思想,是妇女本质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在当时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人文主义思想中所强调的“人的解放”即强调男性的解放,女性仍然被认为是卑微的、渺小的,只要外表漂亮、内心顺从就足够了;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对于好的女性的描述总是善良、无私、美丽、顺从、贞洁、优雅的,这种“天使”型女性角色毫无反抗意识,她们就像是男性的附属品和牺牲品,这也是男权意识的一种集中体现。相反,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很多女性被贬为邪恶的“妖妇”,这些都反映了男权意识下男性对女性的幻想臆造和刻意歪曲,下文将这些受男权意识影响的女性形象分成两大类进行论述:
二、男权意识影响下保守软弱的女性形象
(一)苔丝狄梦娜
《奧赛罗》中的女主角苔丝狄梦娜就是男性贞洁观下的祭献品。文艺复兴时期,男权主义的意识形态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而莎士比亚笔下对女性人物的描写,也充分的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深刻的社会矛盾,女性必须遵守世俗的道德规范,始终无法摆脱贞洁观的束缚。《奥赛罗》讲述了主人公奥赛罗正直淳朴,是一员勇将,他与出身贵族的女性苔丝狄梦娜相爱,苔丝狄梦娜抵抗父命,勇敢地冲破世俗的眼光,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选择与奥赛罗私下成婚,结果遭到了父亲的遗弃。然而奥赛罗却受他人挑拨,误认为苔斯狄梦娜是一个人尽可夫的娼妇,进而将自己清白无辜的妻子杀害,造成了苔丝狄梦娜的悲剧,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从《奥赛罗》中所体现出的以父权、夫权为核心的男权主义有着其深厚的社会根源。在这部悲剧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苔丝狄梦娜是贞洁的、柔弱的、顺从的。她执着追求爱情但却被自己深爱的丈夫怀疑,她勇敢的选择了自己的婚姻却惹得父亲博拉班修大发雷霆,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女儿嫁给像奥赛罗这样的人,一定是受到了蛊惑,因为在博拉班修的心中,女儿一直是完美的、乖巧的、纯洁的、顺从的,而这种顺从就表现为苔丝狄梦娜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丈夫,不论她们是否是真心相爱。在男权主义社会苔丝狄梦娜的一言一行必须全部听从父亲的安排,不能对父亲的安排有任何的忤逆,否则就是堕落、就是大不敬。苔丝狄梦娜崇拜奥塞罗的经历,心痛他的遭遇,她对奥塞罗从不疑心,坦坦荡荡。结婚后,她依附于自己的夫君。即使当奥赛罗想要杀死她时,苔丝狄梦娜也仅仅会求饶,不知辩驳,不知抗争,充分的体现出她是一个柔弱的,需要被保护的女子。而奥赛罗无情的在床上闷死了自己的妻子,是赤裸裸的男权主义的体现。妻子必须贞洁,底线不容碰触。而这种“贞洁观,规定了女性的性别身份。这是对女性主体性的剥夺,是男权话语的滥权。”[1]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男权意识在对女性人物描述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奥菲莉娅
在《哈姆雷特》这一悲剧中,哈姆雷特的恋人奥菲莉娅,是莎士比亚笔下优美绝伦的女性代表之一,和苔丝狄梦娜一样,也是一位贞洁、善良、专一的女性。在这部悲剧作品中,从奥菲莉娅的身上,我们能够发现男权主义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巨大影响。奥菲莉娅是一个天真而多情的少女,她天生丽质,心地善良。然而,作为典型的封建贵族少女,她深受封建社会的影响,保守软弱,个性温顺,阅历浅显,始终以家庭、父兄为中心。在与哈姆雷特的感情中,她遭遇了命运的捉弄,父兄的阻碍,政治地位的差距使他们无望结合,最终她成为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奥菲莉娅想要做一个好女儿、好恋人,但她却一直被自己的父兄、丈夫所掌控,在现实生活中,她更像是一个被身边男性所操控的玩偶,或者说是傀儡。她软弱、无力抗争,最终失去了自我,只能用一死换来解脱。
奥菲利娅对父兄绝对服从、对爱情忠贞不贰,父兄的决定她不能忤逆,美好的爱情也无法割舍,内心的挣扎,使她痛苦纠结。莎士比亚对奥菲利娅形象的塑造,实际上暗含了他对女性的某种不公正的价值判断,认为女性普遍是无力的、软弱的,必须依赖男性生存,进而彰显了男性的强大,认为男性才是创造和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奥菲莉娅虽然一直深深的爱着哈姆雷特,但是作为哈姆雷特疯狂复仇计划的一部分,却被无情的抛弃,最终失足落水溺毙。苔丝狄梦娜、奥菲莉娅都是纯洁、顺从、善良的,她们二人都被丈夫要求必须要保持贞洁。这种所谓的贞洁,对苔丝狄梦娜来说就是一张催命符,她仅是因为自己丈夫受到了他人的蛊惑和挑拨,就枉死于自己的丈夫的手中;而对于奥菲利亚,因为所谓的贞洁,同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莎士比亚站在男性的性别立场,在他的作品中掩盖了女性真实的思想情感,而是把女性塑造成为具有愉悦男性功能的客体,女性的感受被无视,女性的行为被传统道德规范严格束缚,最终导致了她们沦为社会牺牲品的悲剧命运。
三、男权意识影响下负隅顽抗的女性形象
(一)麦克白夫人
在《麦克白》这一悲剧中,麦克白夫人是一个充满负面色彩的女性角色,作为麦克白的妻子,残暴的麦克白夫人为了帮麦克白登上皇位,她野心勃勃,冷酷狠毒,不择手段,在丈夫弑君篡位的过程中,始终充当了怂恿者的角色。莎士比亚从男权的角度强烈斥责了以麦克白夫人为代表的这类女性,认为她们心狠手辣,天性邪恶,是恶魔般的杀手,完全是站在了“天使”型女性的对立面。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男性群体对于这类女性的惶恐和厌恶。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从战场上凯旋归来,被女巫所蛊惑,最终在妻子的怂恿下,弑君自立,却最终走向了灭亡的故事。在这部悲剧中,女性角色完全的被妖魔化和丑恶化,其中包括麦克白立功归来路上遇到的三位女巫,用充满诡异色彩的话语,“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你那太多的慈悲心肠使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2]蛊惑着麦克白逐步走向弑君的歧途。麥克白性格性格优柔寡断,缺乏胆量,而麦克白夫人却坚定镇静,心狠手辣,善于权衡利弊,嫁祸于人,被定义为“恶”的代表性人物。在莎士比亚笔下,麦克白夫人与其他的诸多女性角色不同,她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是她一直用言语和行动误导自己的丈夫,导致了麦克白误入歧途,后悔不已。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麦克白夫人就是这样一点点被妖魔化的。在《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被塑造成为了凶残暴虐的形象,作品几乎将麦克白的所有罪过都归咎于她身上,似乎是由于她,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的恶果,最后麦克白夫人精神失常而死,麦克白却无一丝难过,这说明麦克白真正在意的只有权利和荣耀。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是不折不扣地以男权主义视角,形象表现出男性话语中对女性形象的误解和歪曲。
(二)高纳里尔与里根姐妹
《李尔王》,主线索讲述的是古代不列颠国王李尔年老昏聩,根据三个女儿,长女高纳李尔,次女里根,和小女儿考狄利娅,对他“爱的表白”分配财富和国土,结果却导致他自己颠沛流离,沦落到荒野中与乞丐为伍,最终痛失爱女。在这部作品里面,莎士比亚将男权意识投射在三个主要的女性角色的塑造上,李尔王的三个女儿被机械化的分为毒辣的妖妇型女性和善良的天使型女性。妖妇型女性形象的代表就是高纳里尔与里根姐妹。她们阴险狠毒、自私自利、冷血无情。她们对父亲不孝,对丈夫不忠,在她们的内心里只有对权势的无尽的欲望。她们并未遵循男权社会的规则,呆在家中相夫教子,而是花言巧语、费尽心机的抢夺她们想要的一切,包括财富,政治权利和地位。她们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从未有过一丝犹豫。
高纳里尔与里根姐妹在《李尔王》中是不折不扣的反派人物,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道:“想到女人那里去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3]她们身上的反叛精神在当时的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是无法被接受的,两姐妹虽然贵为公主,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莎士比亚却从未描绘过她们身上的纯真与美好,却重点描述了两姐妹如何将年老的父亲扫地出门、两姐妹如何相互厮杀迫害,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她们无德、无知、无耻、贪婪、暴虐、蒙昧、狡诈、淫荡,这种写作方式已经完全将两姐妹妖魔化了,但同时也影射出在男权主义社会中男性的绝对权威,女性一旦违背了男性的规则和要求,就将被妖魔化,没有一丝宽容和同情可言。
莎士比亚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在《麦克白》和《李尔王》的创作中,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浓厚的性别意识,在人物塑造上不断重复的刻画出,似乎男性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即便是有过错都与其自身无关,一定是受到了身边众多的妖妇所蛊惑而造成的结果,在男权主义的语境中,所有问题都是女性的过错,女性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在这四部作品中,男性是善良的、正直的、英勇的,而女性则成为“麻烦的制造者”,是不具备独立个体特征的、一直被批判的对象,这些都表明了女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艰难处境。
四、结束语
纵观莎士比亚笔下的模式化的各色女性形象,她们的性格、生活、地位、命运被莎士比亚的男权意识深深地影响着。在他的悲剧中,被赞美的女性多是温柔、善良、贞洁、温驯、美丽、屈从于男性的。但社会的主宰依旧是男性,而女性只能够依附于男性生活,正因为莎士比亚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特殊性,造就了他的悲剧作品中的独特的男权主义视角。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自然而然作品中男性女性之间关系与地位的建构,更多的展示出了莎士比亚的男权主义视角,在男权中心的世界里,通过对各色女性形象的描写,我们也能够更清晰的窥视到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对于女性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四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编著.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9[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5:97.
[2]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五)[M].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206.
[3]尼采著.钱春绮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2:58.
(作者单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