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标 手里有法
2018-07-13沙志娟
沙志娟
当前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被挤压、课堂提问缺少深度思考、教师唱独角戏等。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教师心中缺“标”:大到对国家、市区级层面的相关教育政策理解不透彻,小到对课标要求、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理解不到位。其二,教师心中缺“法”: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缺少设计或盲目追求多样而忽略实效。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引领、监控:缺“标”,补“标”。针对教师心中缺“标”的问题,学校将校本培训的重点确定为“加强备课指导”。以语文学科为例。学期初,学校请市基教研中心的专家针对语文学科的学段目标进行培训,进一步明确小学语文各学段目标及教学基本策略;邀请市级语文特级教师,结合听评课进行“新理念下教师如何备课”的专题讲座;请区教研员走进高年段常态课堂,深入诊断、指导高年段语文教学。同时,以“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利用假期,各组教师分单元备课,每人负责一到两个单元的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件制作、作业设计等。开学初,以组为单位进行研讨交流。分组交流后,各组长把发现的问题汇总反馈,学校再请专家把脉指导。例如,高年段语文学科在备课中发现,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设计和活动的实施方面存在困难。于是请来了教研员,连续几次走进课堂,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开展与名师同课异构活动,让教师清楚地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示范、评价:缺“法”,得“法”。针对教师心中缺“法”的问题,学校结合新教材开展“学生阅读方法与习惯培养策略”的主题讲座;干部研究课程和课堂教学,引领教师“从课程的视角看待课堂教学”;学校的两位教学主任分别做数学和英语的研究课,以真实课例为载体,引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此外,评价课采用随机推门听课的形式,督促教师定准教学目标,扎實上好每节常态课。课堂中,落实学校给每位学科教师提出的改进意见,不断调整教学。我们始终倡导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实现对学生的智慧引领。对极个别“满堂灌”、课堂低效低质的教师,我们进行反复跟踪听课,进行一对一指导,并对教师的课采取发展性评价。如以“春芽杯”为主题的评优形式,旨在引导教师“聚焦核心素养,落位育人目标,打造学为中心的自主课堂”。评价侧重引导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侧重是否安排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时间,目的是推进、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进一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打造自主课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