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山西转型综改
2018-07-13杨凤平
杨凤平
在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山西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前夕,国家信息中心和《财经界》杂志社组派调研组,前往山西调研。
6月4- 5日,国家信息中心综合部综合处处长武小欣和《财经界》杂志社总编辑吉喆、副总编辑王鑫洁及国家信息中心综合部综合处副处长赵霄伟等一行五人,前往山西开展“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调研,了解《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的落实效果,探讨进一步深化综改区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张金旺及管委会各部门领导出席调研活动。
从“示范区”中寻求新突破
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是世界难题,亦是我国多数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困扰,其中山西更为典型。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基地,山西省境内约有11座资源型城市,119个县(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分布,一直以来为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经过长期开采,这些县市已经接近或几乎接近“资源枯竭城市”。
为了突破发展困局,山西省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2010年4月,正式向中央申请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于2010年12月1日获批复成立,成为获得批准最快的综改区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综改区。
随后,山西紧紧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个改革主题,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能够坚持先行先试、锐意突破,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调研组重点参观了山西综改重头项目——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为了尽快找到突破口,山西省委、省政府将建设转型综改示范区作为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振兴崛起的战略举措,2017年2月,山西省整合太原和晋中的4个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和山西大学城,并向南、向北扩展,形成总规划面积约60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重点打造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健康医疗、文化创意等6大专业化产业园区,为全省的转型综合改革探路。
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调研会议上,吉喆表示,示范区紧紧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营造“六最”营商环境,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在项目引进落地上强力推行,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型成果,为其它地区提供了优秀的案例参考。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一些创新做法,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设立专门服务企业的政策咨询台,编写政策兑现服务指南,帮助企业获得政策支持和补贴。此外,政务服务中心还设立了中介企业服务窗口,建设中介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获得更专业的中介服务,节省企业运营成本。武小欣指出,这些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的做法很值得其它地区学习。
形成具有推广价值新经验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形成了一些比较有效的创新性做法,剖解了制约项目落地的几个重大难题,具有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的价值。去年11月10日,由国家商务部国际商报社、上海社科院重磅发布的“2017中国开发区竞争力报告”,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凭借“三化三制”改革,制定“1+2+26”政策体系,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十大新兴产业集群,跻身于“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的行列。
“1+2+26”政策体系是指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实施方案》、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转型综改示范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落实转型综改示范区实施方案的若干意见》的“1+2”省级政策大框架下,围绕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和尖端人才,对标先进,大胆创新,复制推广国家自贸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验,出台了26项系列配套政策,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法制保障。
按照“1+2”顶层设计,对标一流,集成创新,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对入区项目给予全过程、订单式扶持。所有优惠政策实现窗口化兑现,做到公开、透明、便捷,破解了与先进地区政策落差大的难题。
通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三化三制”改革,示范区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打破身份界限,在人员选聘、薪酬分配、职务晋升、考核奖励等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将服务绩效考核权重由20%提高到40%,增加潇河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城两个新区的绩效工资系数,形成以绩定酬、服务至上、激励一线的正确导向。
在招商方面,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采取龙头+配套企业、产业基金+项目、合作共建、购买招商服务等招商新方式,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先后引进了一批龙头及配套企业,重卡、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大数据、高端制造、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同时,示范区管委会建立重大项目联动推进机制,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军民融合等重大项目落地,中铁磁浮交通装备、中航城市轻轨、东风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将在完善各项手续后,加紧开工建设。目前,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正积极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自贸试验区”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在调研会议上,张金旺总结了示范区一年多来的成绩。他说,一是机构改革非常成功,管委会由原来的6个合为1个,内设机构由52个减为12个,领导班子成员由34名减为8名,事业单位总数由79个减为29个。二是投资额快速增长,是过去5年总和还多,今年1-4月的工业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三是实现了原有优质企业的扩能和部分企业的升级改造。四是围绕企业为中心的改革非常成功,实现“三个一”,即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大厅管服务和一个队伍管执法,极大提升了示范区的管理服务效率。五是搭建中介服务平台和一网一线平台,提升了示范区的整体效率。
武小欣认为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同时建议将人才引进放在更高的位置。他表示,人才应该放在比资本更高的高度谋划,引进针对性人才。对此,张金旺表示,示范区正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引进国际学校和清华国际学校、建立国际大健康医疗城、打造潇河国际文化生活景点,自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三个研究院。
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的项目园区,调研组看到京东、原野新能源汽车等企业已在此圈地划线,大批高科技企业抢先进驻。
近年来,山西将供改与综改结合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聚焦“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集中发力,建设“示范区”,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从煤以外寻找战略支撑点,做足新动能新产业的文章,使现代产业体系具备高质量发展要求,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
山西将推动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作为现代产业体系最鲜明的特点。近年来,山西省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戰略,结合本省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努力打造制造强省,重点扶持龙头、完善配套,做强做大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电力装备、重型机械、节能环保等先进装备制造业;跟踪前沿、重点推进,大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增材制造、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医疗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通用航空等产业;提升档次、扩大规模,加快发展特种钢、铝镁合金、碳纤维、石墨烯、半导体等新材料产业;延伸链条、定向突破,走出差异化、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路子;盘活需求、引进项目,积极发展新型日用消费品产业。
构建山西现代产业体系,核心是顺应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跨界通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山西一是推动“两化”融合,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工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互促共荣,尽快抢占制高点;二是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围绕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重点领域,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推动军民融合,调整完善“十三五”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关心支持省内现有军工企业发展,积极争取军工先进技术装备项目在山西布局,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中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园。
山西转型发展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但转型之路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