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地区农业保险的巨灾风险管理研究

2018-07-13宋晴晴

时代金融 2018年36期
关键词:巨灾西北地区损失

宋晴晴

(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我国西北地区山区广布,板块活跃,易发生地震、崩塌等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受大陆气候影响,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极易形成旱灾;春季容易受到来自北方寒流的影响,导致农作物冻害;西北地区植被稀疏,在夏季降水持续的情况下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农业属于高风险的弱质产业,对自然气候依赖性极强,社会因素影响也十分巨大,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市场环境变化感应极为敏感[1],若要助力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推动以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为主要手段的巨灾分散机制。

一、西北地区农业保险其发展现状

农业保险能够保障由于自然灾害、社会因素等外部因素导致农业生产遭受到损失进行的保险;其中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波及范围十分广泛的风险是农业巨灾风险[2]。

2016年,西北五省农业保险原保费收入57.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7%,赔付支出为4413亿元,同比增长20.18%。新疆农业保险发展历史悠久,其农业保险占据西北地区62%的市场份额,2015和2016年度,保费收入均达到35亿元以上,占据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3%以上,2016年农业保险密度为150.72元/人,农业保险深度为0.37%,远远超越西北其他省份。全国来看,2016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421.34亿元,赔偿支出为264.18元,西北五省占据全国农险保费收入12.7%、支出的13.9%。

从保险公司来看,截止2016年底,在西北五省农业保险市场中存在12家保险公司,其中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占据西北地区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各个省区均开展农业保险,而在陕西省开展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最多,有11家之多,且陕西省农业保险规模仅次于新疆,农业并非陕西省的主要产业,其农业保险密度仅17元/人,深度仅为0.03%。总体来看,由于西北地区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农业保险绝大部分是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形式进行开展,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大。农业保险在本地区的发展势头良好,市场潜力巨大,仍然有待挖掘[3]。

二、西北地区巨灾风险管理现状

风险管理是一种科学的风险处理方法,风险管理的方法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和损失融资,损失融资包括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两种方式。

风险回避虽然具有可能性,但是不一定具备可行性,即使具备可行性,强行回避一种风险可能会引发新的风险;损失控制可以从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减轻损失发生的损失程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购买保险是风险转移风险管理方法的重要手段,保险是以合同的形式建立保险关系,对特定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提供资金保障的一种经济形式。风险自留也是一种融资性的风险管理方式,但是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造成农业科技普及条件有限,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保险意识的农民们习惯上采用风险自留的方式处理风险,但是对于波及范围广、损失巨大的巨灾风险并不适用,给当地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压力,也导致农户贫困、返贫现象的发生。

三、构建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国内学者普遍持巨灾风险为不可保风险的观点,但也有很多学者持相反观点,针对巨灾保险的可保性进行了研究。谢家智(2011)认为巨灾风险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纯粹风险,应适当弱化、延展可保风险同不可保风险之间的界限,这也是现代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4]。卓志(2011)创新性地提出巨灾风险的可负担性,间接佐证了巨灾风险的可保性,借助再保险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以及合理定制巨灾风险衍生产品利于提高巨灾风险的可保性和可负担性[5]。

虽然巨灾风险只有在放宽条件下才能算是可保风险,但是回避和分散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巨灾风险仍然是巨灾救助机制的核心,我国政府和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建立以农业保险为中心的巨灾救助机制。

(一)加强农业保险立法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保障农业风险转移、保障农业稳步发展必须要以立法为前提,很多农业保险体制健全的国家,农业产业和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条例非常健全,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科技现代化推进提供保障和支持。而我国正在实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制约了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保险在经营运行中缺乏对运行规则约定和约束,长此以往,农业保险发展必将受到阻碍。

(二)建立农业巨灾分散体系

灾前融资体系能有效缓冲了巨灾造成的冲击,农业保险市场应当发挥主要作用,根据风险的发生率和分散情况,将原始风险在尽量多元的主体之间进行分散。由于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征,因此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过程中政应起到支持的作用。建立农业巨灾救助基金,从多个渠道收集或募集资金,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应该设立监督部门进行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最后各地区政府的财政救助进行补充。

(三)个性化定制农险产品

农作物种植密度高的情况下,往往面临的风险也会加剧,西北广大的农村地区农作物广布,不同省域内风险因素多样,因此量身定做保险扶贫产品十分有必要。因此建议根据风险区划或者风险因子建立具有区域性差异的保险产品,积累巨灾分布特征的数据科学厘定费率。积极进行调研和访谈,了解各个区域的保险需求特征,加强试点的推行及建设,开发个性化的保险产品。

(四)提高农户对保险的认知程度

农民对保险意识的缺失是导致保险产品需求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少数农民对保险分散风险的功能、补偿损失的作用有全面的认识,多数仍然停留在极低的层面,政府或保险公司组织应该积极宣传农业保险,将农业保险的作用、功能阐释清晰,多列举真实案例,让农民能切实感受到保险的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巨灾西北地区损失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如何推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
我国巨灾保险的实践探索及发展方向
宁波巨灾保险:覆盖广泛的公共服务模式
一般自由碰撞的最大动能损失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