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现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2018-07-13车静静
车静静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一、背景和意义
在衍生金融品中,股指期货是资本市场上交易最为频繁,交易量也最大的一种,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的重要标杆。在此之前,我国资本市场一直备受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冲击,投资者长期遭受着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股票现货市场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开始上市交易,这一股指期货的推出,改变了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处于单边市场的状态,给投资者带来了比较理想的规避风险、保值增值的金融衍生工具。目前,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已经发展了8年时间,这段时间,市场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直至现在慢慢趋于完善。股指期货是建立在股票市场上的各种股票指数上的,它的价格和成交量与股票息息相关,因此研究股指期现货市场的发展问题,对于整个股票市场的发展和规避金融风险问题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相关理论
股指期货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根据事先约好的价格,约好的标的物来进行买卖的一种有法律约束力的合约。经历过二战后的美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衰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接连出现衰落景象,经济停滞不前,全球首只股指期货合约应运而生。接下来几年,世界各国纷纷结合自身的国情推出股指期货合约,全面迈进了股指期货交易的时代。
(一)股指期货的特征
股指期货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根据事先约好的价格,约好的标的物来进行买卖的一种有法律约束力的合约。它带有期货属性,和一般的期货合约有着区别和联系。
联系:都是标准化合约;都是进行集中交易;都采用双向对冲交易机制、保证金制度和逐日盯市制度。
区别:一般的期货合约的标的资产是实物或者证券,而股指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是股票价格指数;普通的期货合约主要是以实物交割,但是股指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是股票价格指数,只能采用现金交割方式;普通期货合约多以实物交割,要有一定的持仓费用和保管费用等各项成本,但是股指期货合约只是针对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指数,因此成本比较少;投资者的目的不同,普通期货合约一般就是规避风险,但是股指期货合约的参与者的投机性比较强。
(二)股指期货的功能
1.套期保值。丰富的投资组合和策略可以有效的规避非系统性风险,但是系统风险是针对整个交易市场的风险,却是不能有效的规避掉。因此投资者可以建立期现货市场的反向交易机制,在期货市场上购买到和现货市场上价格相一致,但是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从而锁定风险,从而达到套期保值的效果。
2.价格发现。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大,交易更加频繁,可以作为现货市场交易的一个信号,从而预测现货市场的交易价格,从而发现现货市场的交易价格。
3.保证金制度下的高杠杆性。股指期货合约也需要像普通期货合约一样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从而凭借小额的资金来启动大额的交易,从而活跃了资本市场,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市场风险,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稳定性。
4.实现交易方式及投资者的多样化。股指期货合约的推出,丰富了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式、投资策略和投资动机,市场上投机及套期保值并存,投机者愿意为了追求的高收益行为而接受来自套期保值者转嫁来的风险。
三、我国股指期现货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期限交易制度存在差异
期货市场上的“T+0”的当日回转交易制度和现货市场上的“T+1”次日回转制度。在股票市场上买入的证券允许在当日卖出,而在现货市场上买入的金融产品只能隔日卖出,但是在当日卖出的股票取得资金流可以在证券市场上买入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我国资本市场就是采用这种制度,期货市场是有时效性的,投资者一旦出现错误,就没有机会和资金来追加保证金,随后就会被强行平仓,产生巨大损失。此外,期货市场是有一定的门槛的,多数投资者是不能进入期货市场的。而对于T+0制度来说,大家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随时决定买卖,可以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稳定。2015年的股灾也向我们充分展示了这两种制度的差异,股票“T+1”制度使大家错失了规避风险的先机,限制了投资者在当日进行股票买卖的过程,从而扩大了投资者的风险,给中小投资者带来了损失。但是反观机构投资者,由于其本身拥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可以更容易的规避风险甚至还可以利用期限市场上的制度差异进行投机,放大市场的波动,但是这也违背了市场的公平交易的原则。
(二)市场投资者结构失衡,投机氛围浓重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结合证券账户的地理分布状况展开调查,《2017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资本市场比较活跃的还是中小投资者,占比70%以上,并且刚刚参与进来的投资者中,年轻投资者占比呈缓慢增长趋势。大量的个人投资者,缺乏理性的判断,加剧股市震荡,不利于股市的稳定发展。而机构投资者则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机构投资者资金雄厚,对各个行业的了解更全面,做出的决策也更专业,从而可以稳定股票市场。第二,机构投资者投资方式多样化,可以更好的规避风险。第三,机构投资者具有法人资格,受到证监会等多方面的监管,因此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更为规范化;其次,为提升自身的信誉、维护客户利益,机构投资者具有较个人投资者更强的自律性。因此,股市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机构投资者多于个人投资者。
(三)股票市场准入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有待改进
目前我国因为自身的国情,采用的是新股上市的审批机制是核准制,并且正在向注册制迈进。核准制要对上市公司的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并且会根据申报人提供的申报材料,来判断发行人的发展前景和财力。这可以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稳定股票市场,但是这种机制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公司会根据核准制的相关指标进行财务报表的造价,从而扭曲了资本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而且这种机制会引起疯抢的现象,因为经过核准制的流程之后的发行公司一般都是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一经上市就会遭到股民疯抢,造成股市价格抬升引起股市震荡。同时,我们的股市信息披露制度也不健全,披露速度和质量偏低,投资者不能够通过信息披露制度来获得信息,造成投资者方的信息不对称。
四、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一)推进股票市场规范化建设
一方面,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国家和相关机构应该严格监管,避免出现财务造假,鼓励企业诚实信用,积极提高自身综合实力,通过正当途径发行股票或者证券来进行直接融资,充分发挥自身调节市场,稳定市场的功能,达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信息披露机制是维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的重要的基石,同时信息披露机制也是世界各地资本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但是我国存在着监管不严,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全面,透明,甚至存在披露虚假信息的现象,使得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披露制度形同虚设。因此,我们应该逐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详细划分行业领域和细分公司归属,完善信息披露流程,净化投资环境,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接受广大投资者的监督,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评价反馈机制。
(二)积极促进期现两市良性互动
第一,建立良好的跨市场信息交流机制。期现货市场相互影响,高度相关,有必要在两市场间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在先进的资本市场中,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均存在着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在信息交流的流程、披露方面均具有详细的相关规定。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可以有效的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信息不对称而给市场带来的冲击。因此,我国应积极建立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的信息交流平台。
第二,建立良好的跨市场风险联动机制。股指期货的上市,丰富投资工具,活跃资本市场,对于股票市场具有划时代意义。但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存在高度相关,风险收益互相牵制,因此就有必要建立起跨市场的风险联动机制,对两个市场进行有效监管,严厉打击操作市场的行为,避免市场过度投机,有效的平衡两个市场间的收益,维护市场有序运行,推动市场稳步发展。
(三)加强投资者教育,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
股指期货在我国推出时间不长,发展也不是很宽,广大投资者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而且我国投资者多数用它来达到套期保值的效果,但是他本身是一种杠杆,是一种金融工具,理想的状态是用它来进行投资。而且在我国,个人投资者比较多,在投资或者交易市,不够理性,对投资工具认识不足,专业能力不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弱,会影响市场的有效性。因次,我国应该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对投资工具的认识、专业分析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引导投资者全面认识股指期现货市场的发展问题。同时,我国应该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更好的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充分挖掘股指期货市场的作用,带动金融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