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探讨
2018-07-13谢利
谢 利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0)
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要求事业单位认真履行政府的职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不需要考虑资金的问题,所以他们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只要管理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就好,内控体系的建设能够保证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也能够提高单位的资金使用率,有利于事业单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但是由于近年来事业单位的改革,经济活动呈多样化特点,所以就需要事业单位重视内控体系建设。
一、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内控体系,有利于规范管理事业单位的员工,规范他们的工作秩序,同时因为单位存在财务和经营的风险,只有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才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解决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局面,优化内控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各部门的相互促进和相互约束,便于单位管理者的职能发挥。还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内部控制的内容与整个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有关系,财务收支情况,财务报表,财务凭证,应收账款管理,项目资金的使用用途等,还能够减少事业单位的违纪行为的发生,最终保证国家的资金的安全,减少浪费现象,所以说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首先,合法性原则,事业单位是国家的职能部门,所有的经济和经营的活动都应该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合法性原则是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最主要的原则。
其次,保证监督的权威性原则。因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所有单位部门共同参与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环节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同的部门在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需要相互之间的监督和牵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数据的真实,有效,也才能有利于监控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最后,权责统一的原则。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需要对所有员工的工作职责划分清楚的,并且让大家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权利,这样在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便于单位管理者的追责,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同时做好工作细则的划分,这也有利于事业单位监督部门的监督权利的发挥。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欠缺
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度不够,他们对内控的知识缺少了解,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事业单位没有现实的意义,所以在单位内部很容易忽视了内控的建设,很多单位管理者将财务预算与内控制度混淆,还有的单位阻碍内控制度的完善。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影响了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认为财务和会计工作只要做好资金的收支就行,不用参与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决策中,导致财务信息不真实,财务问题经常出现,这就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导致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不出来,财务岗位设置不合理,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权力下降。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松懈,基础薄弱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管理,虽然在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准则的改革下,单位的预算管理的问题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其控制能力还很薄弱,对预算的编制不重视,导致预算编制环节粗糙,很多都是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财务预算环节,同时由于财务预算没有计划性,缺少科学实践经验,因此财务预算的执行力不够,不利于给单位的发展提供依据,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也是不健全,岗位责任制落实不清晰,财务管理缺少细致的规定,财务管理随意性强,单位内部经常出现违纪行为以及资金的使用不安全的因素,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重视财务管理,便于加强内控建设。
(三)事业单位的内控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的内控人员素质尤其是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因为很多长期工作的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了,所以就需要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主动学习相关的财务知识,并且积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不重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高,所以就招聘了一些能力不足的会计工作人员,加上一些会计人员工作的安逸,所以缺少工作积极性,缺少创新精神。
(四)事业单位会计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要想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内部顺利发展,就需要监督部门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事业单位的监督部门缺少权威性和独立性,监督人员都是兼职的人员,监督机制的表面文章已经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的发展,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事业单位管理者的不重视,已经成为全面阻碍事业单位发展的因素了,所以不利于在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是否重视,直接关系到整个单位对待内部控制的贯彻落实,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才能保证内控体系的建设的完整。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应该是依据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增强单位管理者与员工的内控意识,通过培训让他们全面了解内控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其灌输内部控制的基础知识,让大家意识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对单位健康发展的影响,在单位内部重视文化氛围,最终形成控制观念,提高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
(二)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内控制度制定力度取决于内控人员的素质和执行力,事业单位应该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全面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其中要组织培训学习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内容,重视工作经验,在单位内部健全内控制度,让员工清楚其工作职责,学习内部重要性的相关知识,开展经验交流会,大家集思广益,制定奖惩制度,破格提拔优秀人才,提高人才的待遇,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各种学习交流的方式,选拔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同时也为内控管理储备人才,便于建立专业的内控团队,服务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中,最终体现单位员工的工作价值的同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我国的内控重要性的认识较晚,很多还在探索的结算,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完善,所以事业单位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依据事业单位的发展特点,发展结构,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等,制定适合本单位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注重内控制度的建设的信息收集,最大限度的规避单位的内控风险,同时针对风险要有预见性,重视风险管理,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发展做进一步的调整,最大限度的发挥内控对事业单位的作用。
(四)重视监督部门的作用,保证监督的执行力
事业单位监督机制的作用能够正常的发挥,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因为监督机制的作用是能够监督所有部门的工作,及时的帮助其部门查找问题,能够监督所有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帮助其发现工作中的各类问题,这是最客观的角度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最终提高事业单位内控的作用,提高单位的管理能力,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要设置独立的监督部门,配备专业的监督人员,做好人员分工,严肃监督的工作纪律,一经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一视同仁,保证其工作的公平,公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事业单位要想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就应该首先清楚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同时事业单位应该正视在构建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针对问题提出改革的对策,最终有利于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