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圃立交住宅工程项目
2018-07-13黄莺
黄莺
(广州市设计院 广东广州 510620)
东圃立交住宅工程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广州环城高速交汇处北侧,原东圃立交位置。本工程由商品住宅、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组成,整个项目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中部被东环快速路及绿化上盖平台分隔。项目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23303m2。容积率为4.05,总建筑面积约为539977m2(图1)。
图1 小区鸟瞰图
1 规划设计原则
1.1 生态小区的理念
本项目整体规划综合考虑交通、景观、地形和与市政道路相接等实际情况与要求,打破以建筑为界面的围合庭院式传统模式,设置与建筑交融的延伸式绿化景观体系。本体系强调连绵不断的绿化元素和流动的景观空间,以裙房屋面为主要场地打造生态绿色景观,并与东环高速上盖形成大面积的公园式绿化景观,创造充满趣味的建筑空间和生动的社区环境。
1.2 宽栋距邻里花园
设置宽栋距的邻里花园、绿化组团及各种活动空间以增进人和人的交流。其中健身步行道、分散布置的公共健身设施,联系各组团住所,并为居住者提供户外锻炼的场所。丰富的交流活动场所为身心提供恢复活力的体验,提高了生活品质。整个景观花园尺度自然近人,为居住者带来一种休闲、洁净、健康的居住环境。
1.3 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规划整体布局及单体设计中充分考虑在小区中工作、生活人员的各种行为需求,深入解决小区的安全、消防、物料及垃圾运输等小区运营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2 建筑布局、空间组织及环境设计
2.1 充分利用资源,根据商品住宅、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各自的特点合理分配资源
小区内商品住宅整体布局时在满足日照及规划退距要求的前提下,分别扭转一定角度以保证绿化景观及城市景观视野最大化,同时保证户与户之间无视线干扰。同时单户户型设计充分考虑岭南地域气候的特征,注重南北通风对流。
小区内商业网点的设置以商业面积最大化及人流引导为重点,把首层临街资源尽可能多的分配给商业,营造浓厚的商业气氛以引导人流。临街商业气氛的设计收放结合,节点空间与引导性的带状道路相结合,空间丰富、且人性化(图2)。
图2 商品住宅与沿街商业效果图
本项目共分为三期建设。
一期位于东侧地块北部,布置一层地下室、两层裙房和四栋高层住宅塔楼。裙房首层沿街布置商业网点及公建配套,内部为机动车库,二层布置公建配套及机动车库。1~4#住宅楼均为高层塔式住宅。一期建设还包含北部属于独立地块的公交首末站,以及绿化带下的部分商业设施。
二期位于东侧地块南部,布置一层地下室、两层裙房和九栋住宅楼。地下室布置机动车库同时设置人防区,裙房首层沿街布置商业网点及公建配套,内部为机动车库,二层布置公建配套及机动车库。5#、8#住宅楼为超高层塔式住宅,其余楼栋为高层板式住宅楼。二期建设还包含东南角属于独立地块的幼儿园,以及绿化带下的部分商业设施。
三期位于西侧地块,包括一层地下室,两层裙房以及四栋超高层塔式住宅。裙房首层布置配套商业网点及公建配套,内部为机动车库,二层裙房布置公共服务功能及机动车库。13~16#为高层塔式住宅。
2.2 尊重城市肌理,处理新小区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1)小区合理设置小区的人流出入口和车流入口,使小区内部机动车流线与人流流线相分离。住户可通过首层的垂直交通系统到达裙房屋面的架空层,并通过架空层到达各楼栋的入户大堂。同时各住户也可通过无障碍步行系统通达到小区各处。
(2)消防设计(图3)。
本项目分为东西两个组团,东环快速路的绿化上盖公园与两侧住宅小区组成一个大平台,此绿化平台的标高高于周边市政道路,住宅建于平台之上。绿化盖板下设置两层高的裙房(含商业、公建配套及车库功能)及负一层地下室。
由于上述的特殊规划设计,本项目以绿化盖板为分隔,形成两套不同标高的消防疏散系统。
盖板以下部分消防疏散系统:
图3 小区总平面图
东侧一二期盖板下设置环形的消防车道,与市政道路相接。西侧三期除了紧邻东环快速路一侧无法设置消防车道外,其他三边均设有消防车道,与市政道路相接。
盖板以上部分消防疏散系统:
二期地块设置8m宽消防车道从南侧市政道路以8%坡度从标高8.3m上到绿化上盖平台标高19.8m,在裙房屋面形成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净宽4m。消防车可便捷到达地块内的各栋住宅建筑,在消防登高操作场地内进行停靠施救。
三期地块同样设置从市政道路通往绿化上盖平台的消防坡道,坡度8%,消防车道上至盖板平台后在裙房屋面形成环通的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净宽4m。消防车可便捷到达地块内的4栋住宅建筑,在消防登高操作场地内进行停靠施救。
2.3 环境设计
东圃立交上盖公园绿化规划,不仅有效减缓东环高速对开发地块带来的噪声环境影响,而且为周边的住宅居民提供高绿化率、景致优美的休闲运动空间。
规划利用建筑之间的大楼距,打造具亲和力的邻里花园、绿化组团,多种驻足空间以增进人与人的交流。同时商品住宅首层架空为住户提供大面积休闲交往的场所,景观空间从中心庭院延展到小区的每个角落,院落间形成视觉连续及空间渗透,创造生动的小区环境。
3 超高层住宅设计重点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六栋高度大于100m的超高层住宅,10栋高度小于100m的高层住宅。其中超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原则如下:
(1)超高层住宅设防排烟系统,公共区域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每栋楼每层各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各设1部防烟剪刀楼梯间(计作两把楼梯)和一部消防电梯,且所有消防疏散楼梯都能直通屋面。所有进入前室和楼梯间的疏散门为乙级防火门。
(2)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层,第一个避难层距离救援场地高度小于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小于50m。其中,避难层内除了设备间之外均为避难区,并满足5人每平米的净面积要求。
(3)超高层住宅,每户应有一间房间设置为避难间,避难间靠外墙设置,并设置可开启外窗。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该房间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外窗宜为乙级防火窗,耐火完整性不宜低于1.00h。
本项目超高层住宅均按以上设计原则设计。
如图4所示,以5#楼住宅为例,5#楼住宅建筑高度129.2m(幕墙顶137.5m)。标准层共7户。每户均将一卧室设为避难间,该卧室房门为乙级防火门,窗为乙级防火窗。核心筒设于平面中心位置。核心筒内设三台电梯(含2台客梯、1台消防电梯兼无障碍电梯及货梯)及一部防烟剪刀楼梯。此剪刀楼梯梯段之间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墙。
其中一部楼梯的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另一部楼梯前室单独设置。两前室之间通过通道相连。所有开向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户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5#楼十六层及三十三层分别设避难层。十六层标高为45.1m,与消防登高面高差为45.1m。三十三层标高为94.4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差为49.3m。避难层内除避难区外,另设空调机房,分别给楼梯间、前室及避难区加压送风(图5)。
图4 5#楼标准层平面图
图5 5#楼十六层避难层平面图
4 总结
本项目综合考虑周边交通及生态环境特点,以人为本,打造一体化的城市中心生态绿色景观,创造有机趣味性社区环境,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展现了本项目生态性、高效性及整体环境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