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游成员的机会成本和消费者偏好的供应链产品策略
2018-07-13温小琴胡奇英
温小琴,胡奇英
(1.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1 引言
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为诱导消费者的购买,供应链企业除制定合适的价格外,选择一个与质量和数量相关的合适的产品策略也至关重要。
关于质量和数量的产品策略在产业组织理论研究领域备受关注[1]。尽管好的质量能为企业赢得声誉,但Lauga和Ofek[2强调在产品定位过程中不能忽视质量成本因素,因而企业需结合其资源条件来选择合理的质量水平以获得差异化竞争的优势。譬如,华为公司一直以市场为导向且坚持以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费用投入产品的质量研发,公司在2014年的研发投入为408亿元,占当年营收的14.2%。 而供应链下游企业沃尔玛公司却一直依靠合适的中低价和大数量多品种的产品销售策略在大众零售业独占鳌头。对供应链企业来说,在制定合适的产品策略时,一方面要考虑到自身的资源优势,兼顾供应链其他成员的资源条件;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与消费者在产品的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上的匹配。例如,供应链的竞争结构、渠道占优模式和成员的议价能力都会影响到供应链产品的质量选择策略[3-4]。此外,Hidier 和Mettetal[5]提出企业组织生产除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数量的日益增长需求,同时还需满足他们对产品质量的预期。随着收入的增长和高质产品的可获,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根据一份食品调查报告显示,影响欧洲居民对食品选择偏好的前两位因素:第一是质量,第二是价格。不过,消费者对质量的偏好随产品品类、个人收入和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从而是异质的。由此,基于上游成员的机会成本(即议价能力)和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本文研究供应链企业在质量和数量选择上的最优产品策略。
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主要涉及供应链质量管理和渠道占优分析。Robinson 和Malhotra[6]给出了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概念并分析了它与学术和行业实践的相关性。Hsieh 和Liu[7]研究了在不同信息揭示水平下供应商和制造商各自的质量投资和质量检验策略。 Dong Yan等[8]考虑了在制造外包情况下的多级供应链质量管理问题而Chen Jingxian等[9]则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中的质量和价格决策。国内也有一些研究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文献,如洪江涛和黄沛[10]利用微分博弈的方法研究了供应链质量协调;申强等[11]考虑了基于两种策略的四级供应链质量控制问题;而牛文举等[12]基于市场竞争溢出效应研究了共同供应商的质量投资策略。本文与以上文献的区别在于:我们主要考虑在供应链某个成员渠道占优的情况下,其他成员的机会成本对供应链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产品策略,进而对供应链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针对渠道占优模式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Xue Weili等[13]认为渠道占优由各代理机构的权利分布不均所导致;在不同的渠道占优模式下,供应链有着不同的定价和运作决策,从而对应不同的成员间利润分配和消费者剩余。关于渠道占优对供应链质量选择的影响,Xu Xiaowei[14]的研究表明在制造商占优的模式下产品的质量水平依赖于边际收益函数的性质。 Xie Gang等[4]研究了在供应商渠道占优的情况下,成员的风险厌恶态度反而促使供应链选择更高的质量;但当制造商渠道占优时供应链对产品质量的选择不受其成员风险态度的影响。以上文献主要考虑在几种渠道占优模式下供应链的质量和定价决策,并假设消费者在质量偏好上是同质的。与他们不同,我们假设消费者在质量偏好上是异质的,并主要研究这种消费者在质量偏好上的异质性对供应链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产品策略,进而对供应链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与本研究最相关的是Ferguson和Kavadias[3]。考虑到消费者对质量的偏好是异质的,Ferguson 和Kavadias[3]比较了供应链成员的行动序贯对供应链产品质量和零售价的影响,进而对供应链成员利润分配的影响。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别于他们的研究:(1) Ferguson 和Kavadias[3]没有具体讨论消费者在质量偏好方面的异质性如何影响供应链质量决策;本文主要研究消费者在质量偏好上的平均水平和对质量偏好分布的异质性程度如何影响供应链的质量决策。(2)他们研究竞争对供应链质量决策进而对供应链利润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渠道占优成员以外的其他成员的机会成本对供应链的质量决策进而对供应链利润分配的影响。(3)他们主要对两种博弈序贯下的供应链决策和利润分配作比较;我们主要考虑下游零售商渠道占优,基于上游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和终端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作为供应链领导者的零售商是如何决定供应链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产品策略。(4)他们的主要内容涉及理论比较;我们除了理论分析外还做了相应的算例分析。(5)他们得到的一个最有趣的结论是领导者的优势不总是存在,供应商也可以从跟随中获利;在我们的研究框架下我们发现占据先动优势的一方在利润分配中基本上不会处于劣势。
具体地,本文首先研究中心化供应链关于质量和数量方面的最优产品策略。然后,受Wal-mart[15]和Starbucks[16]与其供应链伙伴合作模式的驱动,我们考虑由一零售商和一制造商(供应商)组成的分散化供应链。其中零售商是该供应链的领导者,并在采购谈判过程中向制造商(供应商)描述有关产品的各方面细节要求(质量);随后,制造商(供应商)针对零售商的质量要求和产品的质量成本结构给出批发价; 接着,零售商基于上游的批发价和市场的需求制定订购量; 最后,谈判成功后上游成员按合约规定的质量和数量水平组织生产。我们假设上游成员存在机会成本和消费者对质量的偏好存在异质性,除了研究它们如何影响供应链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产品策略,我们还进一步讨论它们对渠道成员的利润分配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这是因为消费者的利益直接关系到市场的培育和供应链企业的长期盈利[17]。
本研究的贡献概括如下:(1)对中心化和分散化供应链问题建立模型,分别获得解析形式的最优解和博弈均衡解;(2)利用灵敏度分析研究了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和上游成员的机会成本是如何影响供应链的产品策略、供应链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3)阐明了一些关于供应链在质量和数量选择上的管理启示。(a)当市场中消费者对质量的平均偏好水平较高时,供应链应选择高产高质高价的产品策略。(b)在较低的边际质量成本下,供应链生产应更多地考虑大众需求;而当边际质量成本和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程度都较高时,供应链生产只需考虑那部分有着较高的质量敏感度从而有着更高的支付意愿的顾客需求。(c)在消费者对质量的平均偏好水平较低,边际质量成本较高和顾客需求趋于同质的情形下,由于供应链绩效和消费者剩余极低,这时应考虑产品退出市场。(d)为获得较高的供应链利润和社会福利,渠道成员需在权利对比上取得均衡;但如果供应链战略侧重的是消费者的培育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则下游零售商取得强势是关键。
本文剩余内容组织如下:§1对文中符号进行说明,并给出有关消费者需求和产品成本的假设;§2 讨论中心化供应链在质量和数量上的最优产品策略;§3分析分散化供应链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均衡策略;§4灵敏度分析消费者的质量偏好分布和上游成员的机会成本对供应链的产品策略和利润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5算例分析;§6 结论和未来研究。
2 符号说明与相关假设
符号说明:
Q1:中心化供应链的产品质量;
Q2: 分散化供应链的产品质量;
q1: 中心化供应链的产量,称之为中心化供应链的产品数量;
q2: 分散化供应链中零售商的订购量,称之为分散化供应链的产品数量;
w:产品批发价;
p1:中心化供应链的产品零售价;
p2:分散化供应链的产品零售价;
Π1:中心化供应链的利润;
Π2:分散化供应链的利润;
ΠM:分散化供应链中制造商(供应商)
的利润;
ΠR:分散化供应链中零售商的利润;
CS1:中心化供应链中的消费者剩余;
CS2:分散化供应链中的消费者剩余;
C:在分散化供应链中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代表其议价能力。
消费者需求:
首先,我们将市场的消费者人数正则化为1。类似Economides[18]和Wauthy[19], 假设每个消费者至多消费一单位的产品,并且消费者以价格pi购买质量为Qi的产品,其效用为V(θ)=θQi-pi(i=1, 2)。其中,θ代表消费者的类型,它描述了消费者在质量偏好和支付意愿方面的异质性。显然,θ越大的消费者其对产品的支付意愿越高。类似Wauthy[19],我们假设θ服从θ-与θ+之间的均匀分布,即θ~U[θ-,θ+],容易看出θ+=θ-代表所有的顾客在质量偏好上是同质的;同时假设只要产品给消费者提供一非负效用,消费者则选择购买,于是边际顾客类型为pi/Qi,进而我们得到市场需求D(pi)=(θ+-pi/Qi)/(θ+-θ-),i=1, 2。因此,当供应链的产品数量为qi时,逆需求函数为pi(qi)=(θ+-qi(θ+-θ-))Qi,也称之为产品的出清价格(i=1, 2)。
产品成本:
3 中心化供应链问题
中心化供应链的问题是根据消费者的质量偏好和基于对产品的质量成本考虑,供应链的唯一决策者选择最优的产品质量和数量以最大化利润。由最优化理论,我们建立该问题的以下数学模型:
(1)
通过计算上式中目标函数的偏导数,我们可得中心化供应链问题的一阶条件:
∂Π1/∂Q1=0,∂Π1/∂q1=0, 即:
(2)
求解(2)式得到唯一解:
(3)
进而,以上极值问题的Hessian 矩阵为:
(4)
由于该矩阵的一阶和二阶主子式分别满足
(5)
最优产品价格和消费者剩余分别为:
(6)
(7)
4 分散化供应链问题
我们假设分散化供应链由一制造商(供应商)和一零售商组成。其中,零售商为博弈的领导者,但制造商(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即其机会成本非负。在分散化供应链中,事件发生的顺序为:首先,基于对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和消费者的质量偏好的考虑,零售商为产品选择一质量水平;然后,制造商(供应商)基于产品的质量成本结构和对零售商订购反应的预期,确定批发价以最大化自身的利润;接着,零售商根据制造商(供应商)所提供的批发价并基于市场的需求结构,做出最大化自身利润的订购决策;最后,若合约谈判成功,上游成员则按合约规定的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产品策略组织生产。以下,我们建立分散化供应链问题的数学模型,即在博弈各阶段供应链成员的目标函数为:
(8)
(9)
(10)
本文利用逆序归纳法求解以上博弈模型,并得其纯策略精炼纳什均衡解。
阶段3:按照质量协议和制造商(供应商)给定的批发价,零售商确定最大化自身利润的订购量。
由于
q2(Q2,w)=(θ+Q2-w)/(2(θ+-θ-)Q2)
(11)
阶段2: 制造商(供应商)在零售商拟定的质量水平下,并结合对零售商选择订购量的预期,确定使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批发价。
将最优反应函数(11)代入(9)的ΠM中有:
(12)
由于dΠM/dw=(θ++h)/(2(θ+-θ-))-w/((θ+-θ-)Q2),进而有d2ΠM/dw2=-1/((θ+-θ-)Q2)<0,即ΠM是w的严格凹函数。解一阶条件dΠM/dw=0,可得在零售商拟定的质量水平Q2下,制造商(供应商)关于其批发价的最优反应函数为:
w(Q2)=((θ++h)Q2)/2
(13)
阶段1: 零售商基于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和消费者对质量的偏好并根据对制造商(供应商)确定批发价的预期,选择最大化自身利润的质量水平。将最优反应函数(13)代入(11)中得:
q2(Q2)=(θ+-h)/(4(θ+-θ-))
(14)
然后将(13)和(14)代入(8)得:
(15)
由(15)可看出,零售商对质量水平的选择是越高越好,但为使制造商(供应商)接受质量协议,其对质量的选择必须确保制造商(供应商)的利润不低于其机会成本C, 即合约的设计需满足激励相容约束ΠM≥C。于是在博弈均衡中,零售商将选择一个使制造商(供应商)的利润为C的最高质量水平。在这,将(13)和(14)代入(9)的ΠM有:
(16)
进而,令ΠM=C得均衡中分散化供应链的最优质量水平为
(16(θ+-θ-)f)
(17)
相应地,最优批发价、最优产品数量和最优产品价格分别为:
(18)
(19)
(θ+-h)2/(64(θ+-θ-)f)+(3θ++h)
(20)
在博弈均衡中,制造商(供应商)和零售商所获利润分别为:
ΠM*=C
(21)
(22)
进而,分散化供应链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分别为:
(23)
(24)
证明:本命题由(3)、(17)、(21)和 (22)通过简单地比较可得。
命题1表明基于消费者对质量的偏好,在博弈中占据先动优势且更接近于终端消费者的零售商会比制造商(供应商)更多地考虑产品的质量,不过这种对质量的考虑是以牺牲制造商(供应商)的利益为前提的。随着制造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提升,博弈双方的权利对比结构发生变化,于是远离顾客端的制造商(供应商)对渠道利润的争取导致分散化供应链质量的下降。
5 灵敏度分析
5.1 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影响
给定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C,本节主要研究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程度如何影响中心化/分散化供应链的产品策略,同时分析这种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如何影响中心化/分散化供应链的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的。
根据在第一节中的假设,随机变量θ的分布位置参数和形状参数分别为(θ++θ-)/2和(θ+-θ-)2/12,前者描述了整个市场的消费者对质量的平均偏好水平,后者度量了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程度。首先关于消费者对质量的平均偏好水平的影响,我们有以下定理
定理1固定θ的分布形状参数在(θ+-θ-)2/12,则最优的产品数量、质量和批发/零售价随θ的分布位置参数递增;中心化/分散化供应链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随θ的分布位置参数递增。
证明:对任一增量Δθ≥0,改变θ-→θ-+Δθ,θ+→θ++Δθ,于是θ在区间[θ-+Δθ,θ++Δθ]上的分布形状参数保持不变,仍为(θ+-θ-)2/12;位置参数变化为(θ++θ-)/2+Δθ,故由(3)、(5)、(6)、(7)和 (17)、(18) 、(19)、(20)、(24)式,容易得到本定理的结论。
定理1表明当市场中消费者对质量的平均偏好水平越高,供应链越趋向于选择高产高质高价的产品策略;在此产品策略下,供应链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消费者剩余也随之提高。
关于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程度对中心化/分散化供应链的产品数量的影响,我们有以下定理
定理2在中心化/分散化供应链中,固定θ的分布位置参数在(θ++θ-)/2,当0 证明:对0≤Δθ≤(θ+-θ-)/2,改变θ-→θ-+Δθ,θ+→θ+-Δθ,则θ的分布位置参数保持为(θ++θ-)/2,形状参数减小为(θ+-θ--2Δθ)2/12。容易看出固定θ-和θ+,形状参数(θ+-θ--2Δθ)2/12越大,Δθ越小。记g(Δθ)=(θ+-Δθ-h)/(θ+-θ--2Δθ), 我们有g(0)=(θ+-h)/(θ+-θ-) 。通过计算g(Δθ)的一阶导数我们有g′(Δθ)=(θ++θ--2h)/(θ+-θ--2Δθ)2。因此,对于0 定理2表明消费者关于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对中心化/分散化供应链的产品数量的影响依赖于与质量相关的生产成本。在边际质量成本较低且消费者对质量的偏好趋于同质时,供应链选择高产战略,这意味着在较低的边际质量成本下供应链生产更多地考虑满足大众需求。在较高的边际质量成本且消费者对质量的偏好趋于异质的条件下,产品生产更趋向于满足那部分有着较高的质量敏感度从而有着更高的支付意愿的顾客需求。 注:在定理2的证明中,为确保Δθ的取值有意义,我们假设了θ+-Δθ>θ-+Δθ和θ+-Δθ>h两个条件。 定理3在中心化供应链和给定C≡0的分散化供应链中,固定θ的分布位置参数(θ++θ-)/2,当0 证明:类似定理2的证明,同时利用(3)、(5)、(7)和 (17)、(23) 、(24)式,容易得到本定理的结论。具体证明忽略。 定理3表明消费者关于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对供应链的产品质量、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依赖于与质量相关的生产成本。 在边际质量成本较低且消费者对质量的偏好趋于同质时,供应链为产品选择一个较高的质量水平,相应地供应链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得到提高。对于其他情形,一个较低的质量水平被选择从而导致较低的供应链利润和消费者剩余。 概括地,给定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在较低的边际质量成本或即使边际质量成本相对较高但只要消费者对质量的平均偏好水平较高且具有高度异质性(市场中存在较高比例的高端客户),供应链应选择高质高产的产品策略,从而导致较高的供应链利润和消费者剩余。 给定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分布θ~U[θ-,θ+],本节讨论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如何影响分散化供应链的产品策略,同时分析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即议价能力如何影响分散化供应链的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以下我们定义社会福利为供应链的利润与消费者剩余之和。 证明:本定理的结论可利用(5)、(7)和(17~24)式直接或通过简单计算得到。 定理4 表明在零售商为Stackelberg博弈的领导者的供应链中,随着上游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即议价能力的提升,尽管供应链的质量、价格、零售商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逐渐下降但制造商(供应商)的利润却逐渐上升,从而上游成员拥有太高和太低的议价能力都不利于整个渠道的利润和社会福利,即上游成员拥有合适程度的议价能力才有助于整个渠道利润和社会福利的提高。这也意味着要获得更高的渠道利润和社会福利,在博弈过程中成员之间在权利对比上取得均衡是关键,任何一方太强势都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当然如果分散化供应链更侧重于对消费者的培育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回顾命题1和结合定理4,则零售商取得强势是关键。 本节利用算例分析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是如何影响价格的以及C≠0时定理3的结论是否仍适用于分散化供应链。在算例分析中对于各参数的取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0≤Δθ<(θ+-θ-)/2,(b)(θ+-Δθ-h)/(2(θ+-θ--2Δθ))≤1 ,(c)h<θ+-Δθ, 以及上游机会成本(d) 0≤C≤(θ+-Δθ-h)4/(256(θ+-θ--2Δθ)2f) 首先,我们固定θ-=20,θ+=200,f=100;然后,改变Δθ的取值,得到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各分布区间,进而基于各分布区间计算分散化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利润和消费者剩余;最后,对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消费者关于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程度如何影响分散化供应链的决策及其绩效。 具体地,相应于定理3,我们分别对低边际质量成本(0 为满足低边际质量成本的条件,取h=10,同时该取值也满足所有(a)~(c)的条件;继而我们令C=1,可以验证该取值满足条件(d)。 表1 低边际质量成本下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的影响结果 由表1可看出,给定消费者对质量的平均偏好水平,当上游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不为零即存在一定的议价能力时,则在低边际质量成本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程度的减小,在均衡中分散化供应链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逐渐提高,并且零售商和供应链的利润及消费者剩余也随之逐渐提高。然而,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对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影响不具有单调性。我们发现当边际质量成本较低时,批发价和零售价随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的变化呈U型。 这是因为给定消费者对质量的平均偏好水平,当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很高或趋于同质时,针对前者存在一部分高质量敏感的消费者,加上低边际质量成本,供应链只要适度提高一点质量,就能较大程度地提高价格,所以最优产品策略是低产高价;针对后者存在绝大部分平均质量敏感度的消费者,加上低边际质量成本,供应链较高地提高质量水平,即使适度提高价格也能获得大部分需求,所以最优产品策略是高产高质较高价格。而当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处于中等水平时,一方面,高质量敏感的消费者太少;另一方面,即使在低边际质量成本下可提高质量,但在同时提高价格的情况下所获需求仍然有限,故此时采取较低价格以攫取更多的需求是最优的。 为满足条件(a)~(c)和中等边际质量成本的条件,取h=40;继而我们考虑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C=0.1的情况,容易验证该取值满足条件(d)。 表2 中等程度边际质量成本下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的影响结果 (C=0.1) 表2所示的结果与定理2~3的相应结论一致,即在中等程度的边际质量成本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程度的提高,供应链的产品数量逐渐减小,而质量、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则先降后升。同时,批发价和零售价随着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程度递增。此外,我们令C=0.5,通过将对应于该机会成本的计算结果(篇幅限制,未被列出)与表2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定理4的结论得到验证。 即上游制造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的合适提升虽然导致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剩余下降,但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和社会福利得到提高。 表3 高边际质量成本下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的影响结果 为满足所有(a)~(c)的条件和高边际质量成本的条件,取h=120; 继而我们令C=0.01,显然该取值满足条件(d)。 由表3所示, 在高边际质量成本的条件下,均衡中分散化供应链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零售商和供应链的利润及消费者剩余随着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与定理2~3的相应结论一致。批发价和零售价随着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程度递增。然而,在高边际质量成本的条件下,供应链的产品策略和绩效对消费者关于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的灵敏度非常低。 此外,由表3的最后一列我们可以预测:在消费者对质量的平均偏好水平较低,边际质量成本较高和顾客需求趋于同质的情形下,较低的供应链绩效和消费者剩余将迫使产品退出市场。 总而言之,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当上游制造商(供应商)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时,定理3的结论仍然成立, 即与上游制造商(供应商)是否具有议价能力无关,从而它是稳健的。此外,比较表1~3中供应链成员的利润我们发现占据先动优势的一方在利润分配中基本不会处于劣势。 基于消费者在质量偏好方面的异质性,本文讨论了中心化供应链和分散化供应链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的产品策略。我们为中心化供应链问题建立了一优化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分析获得最优解;我们也为分散化供应链问题构建了一Stackelberg动态博弈模型并获得均衡解。进而通过灵敏度分析和算例讨论了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和上游成员的机会成本对供应链的产品策略、供应链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的产品策略一方面受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平均水平和异质性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上游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的影响。本文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在博弈中占据先动优势的零售商更注重产品的质量,但随着上游成员的议价能力的提升,远离终端消费者的上游成员对渠道利润的争取导致分散化供应链质量的下降;(2)当市场中消费者对质量的平均偏好水平越高,供应链越趋向于选择高产高质高价的产品策略;在此产品策略下,供应链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消费者剩余也随之提高;(3)消费者关于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对供应链的产品质量、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依赖于与质量相关的生产成本。在较低的边际质量成本或即使边际质量成本相对较高但只要消费者对质量的平均偏好水平较高且具有高度异质性,供应链将选择高质高产的产品策略,从而带来较高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4)上游成员拥有太高和太低的议价能力都不利于整个渠道的利润和社会福利, 即上游成员拥有合适程度的议价能力才有助于整个渠道利润和社会福利的提高;(5)在本文的模型框架内,我们发现占据先动优势的一方在利润分配中基本不会处于劣势。 由于本文考虑的是风险中性的决策者,未来研究可考虑决策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对供应链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产品策略的影响。 同时,我们考虑制造商(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进行的是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未来研究也可考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此外,本文考虑的是一对一的供应链结构,并假设上游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为一给定的常数。 然而当存在横向成员间的竞争时,制造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将发生改变。一般来说,上游成员之间的竞争会削弱他们在与零售商谈判过程中的议价能力,而下游零售商的竞争反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议价能力。 所以考虑横向成员之间的竞争对供应链产品策略的影响也将是一个有趣和值得探讨的方向。5.2 制造商(供应商)的机会成本的影响
6 算例分析
6.1 低边际质量成本下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影响
6.2 中等程度边际质量成本下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影响
6.3 高边际质量成本下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影响
7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