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与“更年期的美国”打交道

2018-07-13王湘穗

军事文摘 2018年13期
关键词:敌手霸权报告

对于崛起的中国,美国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焦躁。曾经辉煌的帝国,因自身衰老、看不得也容不下其他国家发展得更好,这实际上是霸权国家进入更年期的体现。在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晚期,也出现过类似病症。我们今天的问题是,如何与罹患帝国衰落综合征的美国打交道。

2017年底以来,美国政府相继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核态势评估》等多个战略报告,其中明确定义中国为挑战美式全球秩序的“修正主义国家”。在首份国情咨文中,特朗普更是明确提出中国是挑战美国利益、经济和价值观的主要“对手”。值得注意的是,“对手”(rival)的称谓,与此前更多使用的“竞争者”(competitor)有很大区别,具有长期“敌手”的意涵。这说明,在经历了几年的大讨论后,美国政治精英们—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和战略学者已经形成基本共识:中国是美国的长期“敌手”。特朗普政府发布的系列报告,正是这一共识的体现。

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呢?

作为守成大国,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崛起都会被美国视为威胁,不论以往的苏联、日本,还是今天的欧盟、中国,都是如此。在美国一些人看来,中国越发展、能力越强,对美国的威胁就越大。“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既然中国怀揣着足以改变世界财富等级的能力,其本身就成了罪过。更何况以独特模式发展起来的中国,具有颠覆资本全球积累路径的可能,那就更是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异己力量。所以,无论中国如何表白没有取代美国的主观想法,都会被美国认定为“敌手”。

在此之前,中国曾想通过与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接轨来实现发展。但随着中美经济规模的接近,美国想方设法让中国下车、罚款。于是,中美两国就像叔本华所说的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相互刺痛,离得太远彼此又感觉寒冷。美国表现出的咄咄逼人,其实是虚火太旺的表现,只有几番折腾,通过挑事、挫败、再挑事、再挫败的方式发泄出来,才会无奈接受老了的事实,承认全球霸权已是美国扛不动的负担。到那时,美国才可能愿意与中国和其他国家平等相处、相互尊重、互利合作。

面对美国趋于强硬的对华战略,我们一方面要不怕事不躲事,比如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实行对等自卫反击,对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予以反制;另一方面也不可随美国的刺激起舞,而要通过调整距离,获得主动权。

降低合作预期,拉开点距离,彼此才好相处,即所谓暂时的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中国应通过更多的顾及民生和开发内部市场,更多与周边国家合作,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避免受制于人。中国不怕霸权也不求霸权、不追逐利益最大化,“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东方式的智慧,可使我们避免与美国正面相撞,为中美关系在合作与对抗的两个极端选项之外,寻求回旋空间。

猜你喜欢

敌手霸权报告
与“敌”共舞
不带着怒气做任何事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报告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报告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报告
不带着怒气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