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影《喜宴》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2018-07-13

大众文艺 2018年17期
关键词:婚姻观婚礼婚姻

引言

李安导演于1993年拍摄了《喜宴》这部电影。影片从中西两方对待同性恋问题的态度上展现了中西方对待婚姻的不同看法,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在这部影片中展现得十分明显。

影片中的男主角高伟同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人,他和他的同性恋人一起居住在美国纽约。他的恋人是一位叫赛门的美国男子,他选择最简单最单纯的爱情,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高伟同的父亲母亲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父母,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儿子选择的婚姻必须是门当户对,并且要承担家族传宗接代的重担。但是高伟同在国内的父母并不知道他们的儿子是一位同性恋者,而且还有一位交往已久的同性恋人。高伟同的父母一直都在催促他快点结婚生子,好为高家传宗接代,延续香火。面对父母的迫切的期望,高伟同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一个同性恋者。他深知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父母的思想观念而言,同性恋是不被认可和接受的。高伟同为这件事感到困惑烦恼,对于父母,他希望自己能尽儿子的职责让父母满意,但是又害怕父母不接受他是一位同性恋者。恰巧高伟同的租户是一位非法移民的大陆女孩顾葳葳,一直梦想获得绿卡,继续留美学习西方艺术文化。于是高伟同的爱人赛门,想到一个解除危机的办法,让高伟同和顾葳葳结婚。这样既可以实现高伟同父母期盼已久的愿望,又可以满足顾葳葳拿到绿卡的要求,而且赛门还能与高伟同保持恋人同居的关系。高伟同、赛门和顾葳葳都同意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于是高伟同的父母为儿子操办结婚喜事赶来美国,但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却引来了一系列复杂的事情。两代人所代表的中西方对婚姻的观念差异在一个热闹的中式喜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一、中西方婚姻观差异的体现

1.婚礼仪式:隆重繁琐与自由简洁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婚礼的最大特点就应该是热闹和喜庆。婚礼需要大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做好面子功夫才算是一个完美的婚礼。而在西方人的观念中,他们认为婚礼不需要拘泥于形式和排场,西方人信奉主,新人在庄严的教堂里和神父的见证下,宣誓对感情忠贞,互相交换婚戒,得到主的祝福。主人公高伟同和顾葳葳注册结婚后,他的母亲说:“为了专门给你们操持好婚事,我们在台湾收了三万多礼金,你这态度,我怎么和别人交代。”伟同答道:“我结婚并不是为了给别人有个交代。”高伟同和母亲的对话将中西方婚礼的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了,西式婚礼的自我与中式婚礼的面子问题。在高伟同父母的强烈要求下,他们举办了一个隆重的中式婚礼,宴请了他们在美国认识的所有华人亲朋好友,无论远近亲疏,大家欢聚一堂,吃喝玩乐。在他们举行完中式婚礼仪式后,还要接受众人为他们准备的婚俗节目。

相对于中式婚礼繁琐的仪式和众多的礼节而言,西式婚礼既简单自由又展现个人意志。中国的婚姻并不是只由夫妻双方两个人能决定的事情了,而是需要综合三个家庭来决定的事情。男方家庭和女方家庭还有男女结婚后自己的小家庭,大多数家庭的婚姻到最后都是为了维护这三个家。但西方的婚姻生活主要是夫妻双方两个人互相决定,而并不是要给别人看的,幸福是由两个人自己决定。

2.婚姻目的:传统义务和爱情至上

中国人的传统婚姻观念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封建文化色彩。中国人认为男女结婚的目的就是为家族传宗接代、添丁加口、延续家族香火,如,孟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爱情是小事,结婚不是男女双方两个人事情,而是男女双方两个家庭的大事。中国认为婚姻大多数是为了完成家庭的一种义务,完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婚姻观念甚至得到中国人深刻的文化认同。电影中,高伟同父母来美国参加儿子伟同的婚礼,高伟同和顾葳葳到机场接机,高母问高父觉得儿媳顾葳葳怎么样,高伟同的父亲只评价了一句“好,能生能养”,高母本意是想问高父觉得顾葳葳气质人品如何,而在高父眼里,这个儿媳其他的一切都不用管,只要能生孩子就行,仿佛顾葳葳仅仅只是给高家传宗接代的。

西方的婚姻伦理观念主要是基于希腊文化和希伯莱文化的交融之上,由此发展到现代的自由恋爱伦理观。西方的人们认为婚姻是属于他们个人的私事,是个人的爱情和自我权利选择的结果。西方国家的婚姻是根据结婚男女自我内心的真实的感觉所去选择的,展现了一个人的自由意志。男女从相遇相知相恋到结婚,都是两情相悦,心甘情愿将自己交与对方,在相互承诺的婚姻下共建家庭。他们在选择伴侣的结婚的时候,看中的是双方有没有感情,而不是和家庭利益或者感情以外的任何因素。他们是因为相爱才结婚,婚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双方可以在一起相伴相守,更美好的生活。影片中,赛门为了自己和爱人的幸福,宁愿委屈自己不要和高伟同的夫妻名分,也要留在高伟同身边,和他一起相伴相守。

二、中西方婚姻观差异的原因

整部影片所体现中西婚姻观差异的产生不仅仅是受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多地是由中西方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背景所决定的,要从中西方宏观的文化背景下来讨论。

1.中国文化环境背景

中国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农耕生存方式的要求生产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生存方式所孕育的民族特点是顺其自然,集中统一。从农耕文化中建立的婚姻观服从、重礼、顾家等特点。这一点从中国的婚礼仪式和目的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国婚姻要求儿女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儿女个人的婚姻问题已经不是儿女自己的问题,而上升到整个家族的问题。婚礼来宾从婚礼热闹程度来衡量举行婚礼的家庭的礼节程度;婚礼举办得越是热闹越是隆重就表示这个家族越气派越有面子,这段婚姻会越幸福越长久;儿女结婚的目的就是为整个家族传宗接代。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伦理观是基于整个家族之上的,这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人作为一个家庭的成员之一,需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无论从哪个方面,个人的荣誉就是整个家庭的荣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大于天,尽孝就是整个民族的美德,和个人的道德品质挂钩。而在一个中国家庭中,尽孝则意味着尊敬长辈,无论长辈的意志是否符合人性,做儿女的都要对长辈的遵嘱言听计从。影片中男主角高伟同的父亲病重的时候,支撑他老人家活下来的动力并非对生命原始的渴望,而是担心自己的儿子还没有完成延续高家香火的重任。对于肩负重任的高伟同来说,他不敢违背父母之命,虽然内心十分不认可这场闹剧,但是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还是加入到了其中。

2.西方文化环境背景

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中,依靠海洋的自然优势而发展商业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所孕育的民族特点是开放、流动、个人,从这种文化中建立的婚姻观必然是自由、外向的。就如西方自由简洁的婚礼,男女双方在主的祝福下宣誓登记结婚,两个人的内心感情就代表了整个婚姻的幸福。西方人的家庭伦理观来自于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一切以他们自身个人为主。在西方国家,父母和子女之间很少会相互管束制约,当子女成年后,父母不会干涉子女的个人生活,也不会因为子女的生活影响到自己。影片中的赛门没有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父母也没有干涉他的个人生活,他没有顾虑,不在乎他人的眼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生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中西方婚姻观念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从因果关系的逻辑性来看,主要包括中西方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社会关系以及道德标准等。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也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中西方有利益接触时,必然会产生文化上的交集。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增进中西双方的了解,尊重双方的文化习俗,从而进行更有效的文化交流,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猜你喜欢

婚姻观婚礼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从电影《蓝色茉莉》和《赛末点》看两性的婚姻观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多趣婚礼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