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探索
2018-07-13王文
王 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企业分工的逐渐细化,所有的工作岗位都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高超的职业能力。人才的身体素质和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相互促进,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具备体育情感与品格、健康知识与行为、运动能力与习惯、抗压能力和职业品德是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1 体育教学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相对于中小学应试教育而言,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术性,强调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以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将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相融合,在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高尚的品德、坚韧的性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加就业竞争力。体育教学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以下方面。
1.1 体育教学在高职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体育素养的内涵正如加拿大终身体育中心所提出的,体育素养是指能够掌握的基本动作技术和基本运动技能,并通过这些能力来识别自身周围环境,从而做出适当反应与决定,同时也能在一定的身体活动条件下进行自我控制,从而能够更加自信地运动。因此,高职学生的体育素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意识、体育品德等方面的内容。
体育教学对于高职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一方面高职体育教学通过相应的体育课程,让学生掌握身体锻炼、体育保健、运动技术等方面的体育知识,具备基本运动技能、体育锻炼方法、体育审美和身体娱乐技能,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养、应变能力;另一方面体育教学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体育合作精神、体育参与意识、体育奉献精神、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通过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的训练,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体育素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中,面临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以及各类竞争和挫折等时,具备一个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品德,才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1.2 体育教学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所有课程设置和教学都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开展,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成为职业教育工作重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高职体育教学也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而开展,重点培养与学生职业特点相关的体育知识、应用性体育技能、体育道德、体育品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体育教学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重要性,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学生竞争意识、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通过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让学生在激烈的体育训练、体育对抗赛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敢于探索的精神。试想一个在未来职场中不能经历挫折、失败,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的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如何生存,在遍布荆棘的人生道路中如何前行?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像足球、篮球、排球、拔河、接力赛等体育项目,以及鼓舞人心、逃生墙、荆棘取水、勇闯雷阵等拓展项目,都需要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夺取胜利。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组织和参与团体体育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纪律意识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再一方面,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与规范意识。在体育课堂教学、竞技体育项目、户外拓展项目等都具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和要求需要参与的学生严格遵守,有利于学生对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的规范,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为未来职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途径
2.1 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
新时代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要摒弃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首先,要切实提高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不仅要改变体育课程为“副科”的错误思想,将体育课程地位提升到与专业课程、语数外基础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其次,要将体育课程从单纯的体育技能的训练和身体素质的提升,转变为对学生全面体育素质培养、传授体育知识、提升体育道德、增强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协调发展上来。并将高职体育教学以运动技能培养的单一教学体系,转变为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新教学体系,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教育观念、管理理念,将体育理论、体育技能、体育文化相融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融合,实行多点渗透式的教学方式,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
2.2 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当前高职体育课教学内容基本是理论知识、广播体操、常规训练,体育达标测试等,内容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并且单纯的体育训练项目往往脱了实际,让学生在生活、工作中难以施展。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应该能够同时达到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职业能力目标,从学生职业领域和实际需求出发,开展在户外急救、野外生存、生命教育、职业发展、健身强体、综合素养提升之间寻求平衡的协调能力训练。高职体育教学能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看成一个整体,强调个人健康和整个社会居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责任感,重视学生运动习惯和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重视培养学生参与运动和增进健康的能力,重视户外活动和闲暇活动的重要作用。比如,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时间,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操场空间和每周两节课的有限时间,不仅每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具有不同的体育项目,还可以利用周末、放学后的课余时间等适时开展越野比赛、登山活动,让学生在运动同时能够充分接触大自然,并且能够促进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性格,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
2.3 紧扣专业特点,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和职业素养
作为职业院校,每堂体育课所面临的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专业背景,不同专业的学生今后将走向不同的职场,不同的职业对于工作人员的体能和职业素养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高职体育教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专业和职场特点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活动,紧扣职业劳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体育训练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快地适应职业需要。另一方面要发挥每一项运动项目的特色,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基础上,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训练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种意识品德。比如通过越野长跑、铁人三项等耐力运动项目,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更能磨炼学生的持之以恒的耐力,面对困难时勇敢、顽强、勇于拼搏的品德和社会适应能力。再一方面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的职业保健能力。学生毕业进入职场后,在工作岗位上会面临各种对于身体造成的伤害和危险,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我调节能力、自救措施也是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活动与职业病的预防、不同职业的劳动防护措施、劳动伤害的简单处理、紧急情况的心肺复苏抢救等职业健康相结合,丰富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保健能力。
2.4 创设职业情景,培养学生职业品质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需要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创新,提高相应的职业素养和体育素养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首先,在体育教训内容、教学方式方面进行创新,模拟学生未来职场的工作情景,将体育训练项目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所需各种职业能力。例如,根据专业特点开展具有鲜明职业特点的体育项目,全面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比如,在园林、农业、导游、矿业等专业开设登山、攀岩等体育项目,提升学生的攀爬、久站能力;在酒店管理、表演、模特、航空服务等专业开设形体训练项目,以纠正学生的仪表、仪态;在艺术设计、医疗开设负重行走等项目,以满足职业需要。另外,在体育项目训练中不仅承担着胜利者、失败者、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等不同角色,在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当中经历吃苦、流汗、跌倒、擦伤、胜利、失败等各种滋味,承担不同的任务,遵守着不同的规定和游戏规则。而学生在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中所经历的一切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上所将要经历的如出一辙,在单位和工作岗位上必须遵守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遵纪守法、言行规范、与同事和领导处好关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操作规范等。通过体育教学中职业情景的创设和模拟,注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动作技巧等,对于学生要多鼓励,培养学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3 结 语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跨领域之间合作交流逐渐频繁,国家、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而竞争的根源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和综合素养的竞争。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对于知识提升、身体健康发展、德行砥砺、情操陶冶等具有重要作用。而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仅仅关注体育技能训练和身体素质的提升,而对于学生体育文化、体育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过于忽视,这是目前高职体育教育不受重视的重要原因。因此,高职体育教育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将体育技能和体育文化相机结合,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相结合,科学与人文融合,切实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事业良性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