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8-07-13谭黔
谭 黔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新时期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还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田径运动项目中,走、跑、跳、投能够从不同层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高校开展田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强身健体是高校田径运动的本质属性。
1 目前我国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田径运动都是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老牌课程”,在大学生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多年来,我国高校田径运动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我国高校田径教学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田径教学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
1.1 校领导对田径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的校领导对田径教学的关注度不高。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田径运动在我国高校中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已经定型;其二,当代大学生学习田径的热情锐减,很多大学生喜欢上体育舞蹈、瑜伽、健身健美课程,而不喜欢上田径课;其三,体育教师对田径运动价值的教育力度不到位,再加上传统田径课程教材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等原因致使大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田径教学。
1.2 师资力量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的田径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并不能满足当今田径教学的现实要求,这是制约我国高校田径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田径课程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我国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体育教师已经将教学重点放在大学生热衷的体育项目,如体育舞蹈、瑜伽与健身健美课程。即时有体育教师还积极开展田径教学,但在教学中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田径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善于借助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开展教学,而多媒体与新媒体恰好是当代大学生非常喜爱与认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守旧与单一,极大地制约了高校田径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3 缺乏健全的高校田径教学的评价标准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高校田径教学在经过多年的发展,的确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然而,大多数高校都遵循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模式,注重技术教学,课内或课后练习项目较为单调。另外,很多体育教师在制定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没有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能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同时,田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较为单一,课程标准过高,忽视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导致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2 高校田径教学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田径教学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高校田径教学与大学生身体健康
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如果身体状况不好,那么无论专业能力有多强,都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与学习中。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虽然旨在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但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而田径教学的发展,正好能起到良好健身的效果。大学生经常参与田径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进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田径项目简单、易学,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不受年龄、人数、设备、场地的限制。在田径项目中,快走和慢跑是最基本和最好的健身形式。在体能方面,田径项目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柔韧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田径运动中的跑、走、抛、跳等运动项目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协调运动器官与神经系统的关系,促进大学生的新陈代谢,改善大学生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脏器功能。参加田径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大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帮助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2 高校田径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田径项目可以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对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良情绪,如何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教育工作者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不同的田径项目,可以使大学生在运动中流汗,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不良情绪。究其原因在于,通过具有竞技性的田径运动,可以使大学生的情绪得到宣泄,从而消除大学生的不良情绪,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高校田径教学中的短跑和定向运动促进了大学生身体机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大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另外,在高校田径教学中,大学生需要面对长期、反复、单调的训练,若没有强大的毅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势必难以坚持。因此,可以说,田径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毅力。
2.3 高校田径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健康
社会健康也称社会适用性,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社会健康包括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竞争意识等。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大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团队合作和竞技所带来的感觉。例如,田径接力赛和团体赛具有团队合作的性质,大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将会提高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同时,为了更好地融入集体,大学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行为,这样也培养了他们与他人互动的能力,为他们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另外,通过田径比赛,大学生可以强化自我的责任意识,同时在比赛中懂得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
3 高校田径教学发展对策
3.1 加强田径教学工作的宣传力度
要想改善当前田径教学被教师和学生忽视的问题,高校需要高度重视田径教学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重点应是田径教学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身与社会健康的促进作用;宣传方法应当多样化,不仅要采用课堂宣传,还是采用校园网、微信、微博等媒介宣传;宣传的目的是使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田径教学的意义。此外,还应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放网络教学平台,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活动。通过各种方式让大学生自由发表对田径教学的看法,引导大学生自主选择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有效拓展高校田径教学渠道,不断扩大田径教学的范围。
3.2 着重促进任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体育教师是高校田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人物,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田径教学的最终质量。因此,高校应当着重促进体育教师田径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定期开展田径教学心得交流的会议,互相交流经验,互相提高。高校还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它们在田径教学方面的优秀经验。对体育教师自身而言,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田径学习活动,同时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多思考、多研究,深入了解当代高校田径教学发展趋势,切实提高田径教学水平。
3.3 科学安排田径教学,制订计划
首先,在新学期的选课阶段,要科学地设置田径教学课程的时长,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以保证大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预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其次,要根据田径入学测试成绩科学安排大学生,分学段管控。只有那些体能较差、需要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必须选择田径项目,尤其是那些体能测试分数低于75分的大学生,更不能选择其他体育项目。这种带有强制性的措施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身意识具有显著的作用。最后,我们可以在新学期为所有新生安排田径课程,并在后期根据大学生的身体需求进行科学的调整。
3.4 创新并优化田径教学模式
田径运动的项目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田赛项目和竞赛项目。在所有的田径运动项目中,绝大部分都带有竞技性,这类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并不适合大学生学习。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课程设置时,应该淡化这类田径项目的竞技难度,也可以对这些体育项目进行重新编排,使之切合大学生的兴趣点,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要求。此外,提高田径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是现实要求,教师只有大胆对田径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制订出科学合理、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田径教学计划,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4 结 语
田径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高校田径教学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最后阐述了提高高校田径教学水平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高校田径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