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变迁的实践反思

2018-07-13王耀文王云杰

运动 2018年23期
关键词:体质青少年政策

王耀文,王云杰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随着我国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不断迅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然而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却日益突出。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青年的身体营养各项指标虽呈增长趋势,但青少年的运动速度、耐力、肺活量及身体各部位的身体力量却持续下降,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青少年体重超标现象不断增多,近视率也持续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政府机关就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政策,但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回顾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变迁,结合实践进行反思,为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建言献策。

1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变迁

体育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体育产业的社会定位与性质也发展了较大变化,通过国家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新中国初期我国青少年体质促进政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所限制,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较差,部分学生受身体体质原因难以完成个人学业,并且面对世界各国对我国发展带来的压力,我国提出了体育是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方针,使社会青少年了解“体质健康”理念的重要性,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初步完成了我国体育管理机构的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体育教师并重新制定相关体育教程,但受科技与社会环境影响,在这一时期发展相关政策的实践反思较少,由于科技能力有效难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在改革开放初期建设过程中,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取得一定突破,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思考也逐渐深入,在这段时间内政府部门除了完善相关促进政策之外,还深入了解与巩固了新中国探索发展时期与青少年体质健康有关的促进政策进行改良,建立了以“全面发展、侧重健身”的价值取向,出台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并且国务院还与国家教委、卫生部等部门进一步丰富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内容,利用相关政策指导青少年增强个人体质,力求实现与世界发达国家共同发展的目标,通过相关促进政策规范学校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并对学校体育教育大纲进行了改革,同时也开展了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工作,有效解决了新中国初期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信息反馈较慢的问题,实现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科学、客观的全面化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是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发展的高峰期,通过多年的发展与努力,在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与社会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提出了以“侧重身心健康、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要求利用相关促进政策实现体质健康发展的法制化、科技化与人性化,要求在建立较为准确与完备的国民体质统计数据库,全面提升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指导学校进一步深化体育卫生管理工作内容,在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方便易操作的管理制度与更客观、科学的政策评估体系,还初步建立网络化的信息反馈系统。

通过上述总结不难看出,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在发展国家科技、政治、文化的同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从未停止,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巩固与深入分析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发展成绩。

2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不足之处

我国改革开放设计的总工程师邓小平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不断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发现,只有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真正得到提高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因此通过社会实践对相关促进政策进行反思,做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与改良,才能发挥相关促进政策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的指导作用。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在实际施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相关政策执行措施的严谨度还有待提高

近年来,在相关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有关的政策文件。然而通过社会实践发现,当前我国相关政策的执行措施的严谨度还有待提高,不少学校对体育法规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在学校相关制度的规定中对违反政策的原则惩罚条例不够明确,奖惩制度的模糊大大降低了政策执行者对青少年促进政策的重视程度,相关政策没有对执行者的工作形成强有力的约束,降低了我国青少年体质促进政策的社会实用性与内在价值。

2.2 促进政策的评价与监管机制不够健全

政策评价与监管是衡量一项政策、一条法规科学性与全面性的重要依据,也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改善的基础。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理论知识上取得很大进步,为政策的制定建立较为完善、科学的理论逻辑思想,但对政策的评价与监管机制的建设还有待提高。政策出台后,我国多数地方政府还未结合促进政策内容,建立较为完整的检查机构与体育法规的执法监督机构。已有的监督规定多以原则性规则为主,未能指导相关执法人员解决政策与法规施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且对体质健康发展问题的宣传局限性较强,主要针对学校教师与相关执行者进行宣传,对政策的实际受益者的宣传太过片面,导致多数青少年家长及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淡薄,未能为政策的实际施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3 政策延滞性较强,缺乏长远发展目光

在我国社会体制下,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需要很长时间,必须经过众多环节审批才能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严格的申办、审批流程制度增强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延滞性。由于政策的制定到具体施行需要的时间较长,相关政策的内容主要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进行指导,但社会发展却在不断进行,政策出台周期较长,缺乏长远发展目光,很有可能造成相关政策所设置的内容与当前所遇问题出现偏差,不利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长远发展。例如,在2006年出台的《关于展开全国亿万学生阳关体育运动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要切实减轻青少年学习压力,施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发展计划,但由于缺乏长远发展目光,未能从实际发展角度出发,意识到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对青少年学习带来压力,相关政策施行较为困难,因此政策的延滞性与缺乏长远发展目光,导致相关促进政策对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影响不大。

3 完善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

青少年作为我国未来科技、经济创新发展的后备力量,其体质健康发展问题的解决关系着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经济竞争当中的国际地位。纵观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历史发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在实践反思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较多不足,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来看,解决其建设与发展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深化理论逻辑,完善价值取向

完善的理论逻辑思想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建设的基础。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建立的逻辑理论日益完善,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建立了科学化、全面化的价值取向,从“体质健康”发展理念逐步发展成“以人为本、侧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促进政策的科学化、全面化发展。然而在21世纪发展的今天,想要进一步发展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发展,结合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实践反思来看,在促进政策的建立上应融入“社会化”发展理念,扩大促进政策的影响力,让社会群众参与到政策的执行与监督中,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政策的宣传过程中不仅要针对学校教师与政策执行者进行宣传,更应对政策的主要受益对象及其家长进行宣传;在具体的施行过程可将现代网络科技、新媒体技术融入其中,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体宣传方式扩大其影响力,这样一来更有利于相关工作的有序进展。

3.2 完善政策评价与监管体制,建立长远发展目标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施行离不开相关机构的监管与督促。如今解决我国当代青少年体质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要想取得一定成绩,我国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相关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管与督促,对政策执行者形成强有力的约束。落实相关政策的具体措施,做到从青少年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反思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做出相关制度的调整与完善。建立长远发展目光,解决相关政策延滞性问题。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上阶段前辈的发展成果,利用国民体质调查数据资料,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建立具有针对性解决方案;利用现代网络科技有效发挥社会群众力量,扩大政策的影响范围,一方面能对相关政策的执行形成监督,另一方面可以从社会群众当中了解当代青少年的思想,为下一步发展做出准备,实现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科技化、全面化、社会化、持续化发展,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储备更多后备力量。

猜你喜欢

体质青少年政策
政策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政策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