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个月也是天堂
2018-07-13马非
文+马非
作家余华来高原做客。有一晚落座欧典茶艺喝茶聊天,在充满小资情调的典雅空间和轻柔的欧美音乐声中,他说:“我坐在这里的感觉,跟坐在上海某家茶艺里的感觉是一样的。”不知道在座的几位是否听懂了,反正我明白——他在赞美西宁的现代化。从规模上看,西宁比不上北京、上海,但已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一切元素,仿如麻雀,虽然比不得雄鹰庞大,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北京的一位朋友离青之前,总结旅行观感:“西宁有三点比北京强:高楼比北京密集、美女比北京多、食物比北京好吃。”我对第二点的感受不强烈,但对第一点倍感骄傲!其实,你们那里有什么,西宁就有什么,你们那里没有的,西宁也有。
西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共生、多种生活方式共存的城市。藏族、回族以及青海独有的撒拉族、土族是这里世居的民族,古已有之。从霍去病的汉代开始,战争、屯边、发配、流浪、逃荒……又将大批汉人带到这里。本来就复杂的人群结构,就更复杂了,由此形成了西宁海纳一切、绝无排外的宽容性格。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不言而喻的。只要天气允许,将黑未黑之际,来到本城最大的两个广场——中心广场和新宁广场,就可以领略到西宁文化之丰富多彩。藏族的锅庄、回族的花儿、汉族的贤笑、交际舞、秦腔……五花八门,色彩纷呈。站在城中举头四顾,北山有藏传佛教的白色佛塔、从中原传入青海的道教名观北禅寺,南山有青海香火最旺的汉传佛教寺院,西山有仿上海东方明珠式样建造的浦宁之珠,城东有以星月饰顶的清真寺……
手抓羊肉是西宁的市菜,不管哪个民族,人人都爱。青海地处高寒,需要多补热量,当然主要是好吃。有一个说法,青海的羊吃的是冬虫夏草,喝的是雪山矿泉水,肉质鲜美,没有腥膻。如果把手抓羊肉作为西宁荤菜里的市菜,土豆就是西宁素菜里的市菜。我吃遍大半个中国的土豆,没有一个地方的有青海好吃。这跟独特的沙质土壤、充足阳光、少雨气候有关,体现出大、沙、甜的特点。不要小瞧了它,我在某医院的宣传栏里看见,它可是十大保健蔬菜之一。丈母娘老担心我的儿子吃土豆吃傻了,其实大可不必。
如果让我推荐一个来西宁必到的去处,首选一定是“茶园”!西宁的夏天短暂,只有内地的一半长,西宁人倍加珍惜这个季节。虽然是夏季,不管太阳多大,只要到了树荫下,就凉了。有树木的地方,只要各级政府允许,都可能有茶园隐现其间。如果这些树刚好长在山上,那这里茶园的生意就红火了。每年夏天都会浪费我不少唾沫,向外地朋友解释“茶园”是什么样的地方。其实很简单,就是融喝茶、喝酒、吃饭、打牌、聊天为一体的户外休闲去处。跟“农家乐”有一比,但在“农家乐”里喝不到熬茶,刮不上碗子,饮不到青稞酒,吃不着羊肉筏子。在炎炎夏日,置身树荫,如果愿意,微醺之时,可以就地卧倒,酣然入梦,不必担心蚊子,西宁缺乏这种生物。有朋来访,坐在茶园,嗑着瓜子,他说:“如果西宁一年四季都这样就是天堂了。”“三四个月的天堂也是天堂。”当时忘了对他说,就补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