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与塔吉克族舞蹈对比探究
2018-07-13王玮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王玮[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一、地域环境差异对服饰的影响
维吾尔族遍布全疆各地,而南疆喀什地区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县”是塔吉克族主要集中区域。“喀什”又是维吾尔族人的心脏地带,是维吾尔族风情文化相当浓郁的地区,因此塔吉克族风情文化与维吾尔族略有相似,又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独具特色。维吾尔族舞蹈属绿洲文化型,而塔吉克族舞蹈则属高原文化型。“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意思是离太阳最近的人,译为“王冠”)。其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位于“丝绸之路”咽喉的交通要道,且地处边境一线,《大唐西域记》记载中描述塔什库尔干地区环境恶劣,“山岭连属,川原隘狭,谷嫁俭少,林树稀,花果少”。此处不仅海拔高,空气稀薄,并且生态环境很差,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生命的禁区,这与维吾尔族的生存环境有极大的区别。生存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民族人物性格,进而直接影响着各自民族舞蹈风格上的发展。两个民族的生活、饮食习俗相似,但是服饰特点完全不同。我们在欣赏和鉴别一个舞蹈作品究竟是哪个民族时,“服饰”便是最好的说明书。塔吉克族是我国唯一的白种人,但与维吾尔族长相相似,难以辨认,唯有从服饰上对两个民族进行区别,而帽子是两个民族的服饰在舞台之上最大的区别。
两个民族的男女都爱带“花帽”,维吾尔族男女的“花帽”帽顶有棱角,会有色彩丰富的刺绣图案,帽口为方形。帽子款式多样,尤其舞台之上的花帽、头饰,更是绚丽多彩。而塔吉克族的“花帽”为圆形,因生活在高原,自称离太阳最近,故帽顶为平顶,黑色为底,带不同花色刺绣,红色偏多,男性则是纯黑色帽子外围一圈羊毛,大型节庆婚嫁、舞台表演时,会在帽子上装饰流苏以及带太阳形状的装饰,风格独特。
二、舞蹈音乐风格对比
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人口分布广泛,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有940多万人,占全疆各民族人口的49%。而塔吉克族目前仅有4.09万人,仅占新疆各少数民族人口的0.21%。但塔吉克族的歌舞艺术十分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俗话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两个民族舞蹈音乐的旋律相似,但舞蹈音乐中运用的节奏节拍截然不同,维吾尔族舞蹈多以5/8拍为主,偶见7/8拍,音乐文化相当丰富,音乐舞蹈文化的强大来源于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又分为很多种不同的风格类型。舞蹈音乐常用乐器有:艾捷克、热瓦普、扬琴、手鼓。整首舞曲演奏下来音符大多在半音上,民族风情浓郁。塔吉克族舞蹈音乐多以7/8拍为主。例如舞蹈音乐《山鹰之帮》《帕米尔高音》以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舞蹈的高潮部分有非常悦耳清脆的7|8拍手鼓节奏。常用乐器比较单一,主要是鹰笛及手鼓,乐器虽单一,但是配上7/8拍的鼓点节奏,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辨别。在塔吉克族各种乐曲中,以7/8节拍和5/8节拍数量最为常见,前种7/8节拍的节拍运用的广泛程度,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都是比较罕见的。维吾尔虽然有一定运用,但用法并不一样。后者5/8节拍除了在维吾尔等民族器乐中能找到之外,其他民族也鲜有发现。这也就难怪人们通常以7/8节拍来作为塔吉克族独特的音乐象征。维吾尔族遍布全疆各地,在绿洲文化的熏陶下,音乐曲式多种多样,舞蹈音乐旋律既有慢板舒缓的,也包含大气激昂以及活泼明快的。而塔吉克族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生活环境相对恶略,与恶略环境的博弈使塔吉克族人民有着不屈不挠,对生命十分热爱的情感,因此塔吉克族舞蹈音乐节奏普遍很激昂明快,7/8拍手鼓节奏从头至尾,象征着心脏的跳动。
三、舞蹈动律风格特征对比
维吾尔族舞蹈讲究体态高傲而挺拔,情感感染力贯穿在其动律之中,新疆杰出的舞蹈家“康巴尔汗”在维吾尔族舞蹈中融入了芭蕾的状态特征(开、绷、直、立),使之热情奔放却不失自信与稳重。维吾尔族舞蹈有着规范的训练体系,舞蹈主要形式有:纳孜尔库姆、夏地亚纳、盘子舞、塞乃姆、手鼓舞、刀郎舞、萨玛舞等极具欣赏性的舞蹈。每种风格都有“上身洒的开、脚下不离散、挺而不僵,颤而不窜”等风格特点,这些形式均已从民间升华至舞台之上。
塔吉克族民间的舞蹈形式有:拉泼依、恰普苏孜以及买力斯等,这些大多为男女对舞,还有鹰舞、马舞、刀舞等。塔吉克族被称“王冠的民族,离太阳最近的人”,建筑风格少见高大,因此,塔吉克族人视野十分广阔,在动物生活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唯见山鹰翱翔天空,常见追逐猎物的自然景象,使当地人民的心情十分激动澎湃,这也让他们对鹰十分崇拜并开始模仿,随着对鹰的习性认知和情感上的不断加深,他们就会通过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塔吉克族的民间舞蹈没有全部被整理升华于舞台,但是每个表演形式中鹰舞的动律形象被提炼,成为塔吉克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特征。
维吾尔族主要步伐元素有:垫步、进退步、跺半脚尖步、跺横移、三步一抬、点颤步以及自由步等。塔吉克族主要步伐元素有:三步一抬、一步一抬、,受旋律节奏制约,脚下步伐较为单一,维吾尔族三步一抬前三步直立行走,第四步屈膝后踢,塔吉克族则是相反,前三步膝盖微曲,第四步后踢并直膝。维吾尔族手臂及腕部动作主要有托帽手、立腕横手、扶胸式、打响指、软绕腕。相对塔吉克族而言,维吾尔族手上动作变化多样,手腕柔和,而塔吉克族手腕动作干脆有力。受“鹰形象”的影响,上肢动律极具代表性。塔吉克族手臂的动作主要有:单翅形、双翅形、交替式等模仿鹰翅抖动、飞翔、盘旋、搏击的样式。手腕主要动律为压腕、翻腕、挑腕、颤指、压腕。从腕部的装饰动作及两个民族的“三步一抬”动律特征便可一目了然将两个民族区分。帕米尔高原高寒缺氧,因此塔吉克族舞蹈动律稳健,不像维吾尔族舞蹈变化多样。
四、结语
民族舞蹈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民族性,它是在各民族生存的地域环境和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制约下形成的。舞蹈的地域性深刻反映了各个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同时地域性也保证了民族舞最高的纯正性。
两个民族总体对比而言,塔吉克族舞蹈动律较单一、细碎。维吾尔族舞蹈动律丰富、大气、热情,源于维吾尔族遍布全疆各地,各地维吾尔族舞蹈文化相互交融渗透,使维吾尔族舞蹈文化成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璀璨的珍珠,而塔吉克族生活在高原,人口较少,面朝戈壁沙漠,背依雪山高原,严酷的生活环境使其舞蹈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也就是这种难以得到文化交融的高原地带才产生了塔吉克族独特的音乐、舞蹈风格,使世人因该民族的歌舞特色而了解祖国边陲民族,并不与维吾尔族混同。
新疆有四十七个少数民族,其中有十三个世居民族,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但往往提到“新疆”大多数人联想到的只有“维吾尔族”,因西部大开发以来,维吾尔族的舞蹈最早被人熟知,走向世界,多数人称之为“新疆舞”。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舞蹈文化的发展,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百花争艳地进入人们眼帘。如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等,由于同属新疆片区,让世人难以分辨,易将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误认为是维吾尔族舞蹈,并称其为“新疆舞”,多数人眼中的“新疆舞”其实仅代表维吾尔族。虽然新疆的各个少数民族因文化交融致使民族之间一眼难以辨别,但其实深入了解便会发现,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民族语言、生活习惯和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与艺术产物。全国家喻户晓的歌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大多数人都误以为是维吾尔族歌舞,称其为新疆歌曲、新疆舞蹈。其实它是非常典型的塔吉克族艺术产物。
因此新疆各民族的舞蹈应该按民族进行细分和命名。“新疆舞”这一笼统的名词不能代表新疆各个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舞蹈,更不能仅代表 “维吾尔族舞蹈”。民族舞蹈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民族性,它是在各民族生存的地域环境和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制约下形成的。舞蹈的地域性深刻反映了各个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同时地域性也保证了民族舞最高的纯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