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诗歌的赏鉴与审美

2018-07-13杨黎丽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450044

名作欣赏 2018年36期
关键词:含蓄意境意象

⊙杨黎丽[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郑州 450044]

2018年3月,《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中隆重播出,节目似一股文化界的清流,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关注和一致好评。继《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二季以来,再次掀起了人们对中国诗词的学习热潮,并激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传承研究。当代著名学者叶嘉莹教授说:“一首好诗的标准,不全在于它里面有多少道德、伦理、政治、教化的暗示和托喻,而在于它能否传达出,或能够传达出多少感发的力量,是否能够引起你心灵、精神、品格上的触动,使你由此生出一种向上、向高、向远、向善、向美的追求和向往之情。”一首好诗,是能够打动人心的,是能够感染听众的。下面,本文从诗歌的赏鉴与审美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加深广大读者对诗词的理解、热爱和关注。

一、诗歌的内涵

诗歌是文学发展史上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各民族的文学发展史最初大都源于诗歌。《毛诗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则将其统称为诗歌。简而言之,诗歌是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丰富的想象,重在抒情,语言凝练而形象,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之美。

二、诗歌的艺术特征

1.抒情性诗歌最本质的特点是抒情。诗是一种主情的艺术,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说:“诗歌是本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郭沫若先生说:“诗的本质专在抒情。”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读诗,要像演奏家那样,把诗的生命激发出来。”所谓诗的生命,实则就是诗的情感。

2.含蓄性诗贵含蓄。含蓄是诗歌的一个基本特点。所谓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蕴藉隽永,耐人寻味,意蕴深远。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说含蓄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认为,含蓄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可见,诗就是以极少的语词或形象,表现极为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3.形象性诗歌是一种形象思维。形象是一种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极富感染力的具象和境界,它能把诗歌的意境传神地描述出来,让读者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去领会、想象和创造,并借此触发审美联想。

4.凝练性诗贵凝练。诗歌的语言要求更集中、更概括地反映生活,要求诗人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涵。诗歌语言比起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更凝练、更丰富、更含蓄,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有所谓的“炼字”“炼句”之说,即是指对诗歌语言的锤炼而言。

5.音乐性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主要表现为节奏和押韵。诗的节奏是指由于语音排列次序不同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抑扬顿挫。押韵就是在诗的末尾使用韵母相同的字,又称韵脚。押韵能增强诗的音乐性和美感,有助于诗人情感的表达,读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

三、诗歌的审美和赏鉴技巧

诗歌的赏鉴依据诗歌的内在结构,大体可分为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基本元素、挖掘诗歌的审美内涵,把握诗歌的风格特色等。

(一)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家背景和作品背景两个方面。作家背景主要指诗人的生活

经历、精神个性、文化环境和时代特色,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在作品中留下烙印,甚至直接构成了作品的特定内涵。作品背景主要指创作的缘起、经过以及所涉及的人物、事件与典故。有些古代诗歌讲究用典,一个典故即是一个故事或相对完整的意蕴单元。用典可开阔表现空间,丰富作品内涵,但典故也增加了作品欣赏的难度,不熟悉背景就不能很好准确地理解作品。

(二)把握诗歌元素,挖掘诗歌审美内涵

把握诗歌的基本元素,挖掘诗歌的审美内涵是赏析诗歌的主要目的。诗歌的基本元素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诗歌的审美内涵包括意象之美、意境之美、情志之美和音韵形式之美。

1.意象美意象是诗歌最基本的元素。每一首诗歌都是由若干意象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意象在诗歌中的存在形式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意象的直接描绘;一种是包括叙述、抒情、议论在内的意象化表现。诗歌的意象美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意象美体现于它的鲜明真切与生动传神。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比作飞流而下的银河,既描绘出瀑布的形状,又让读者感知到瀑布的动感和气势。比起把瀑布简单地比作白练更鲜明生动,真切传神。又如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抓住了春雨的暮来朝去、雨点细小如丝的特点,生动而传神地描绘了一幅春夜喜雨图,抒写了春雨的润泽万物而不炫耀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春雨降临的喜悦和热爱。

意象美的另一个来源是作家鲜明的个性特质。优秀的诗人善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并将自己的精神特质体现在诗歌意象之中。例如李白诗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逍遥自在的大鹏,滔滔不息的江河,一泻千里的飞流瀑布,这些意象不正是诗人狂放不羁、不受羁绊的个性表征吗?我们从中能够看出“诗仙”李白的清高脱俗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正是这些个性特质使我们探视到李白的内心世界,即使千百年后的今天还能够在诗歌中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

2.意境美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审美范畴,不理解意境的内涵,便不能领悟中国诗歌的独特神韵。意境是作者思想情感与客观物境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氛围。意境由若干意象组合而成,融情、理、形、神于一体,创造出更广阔的审美空间,激发读者的无限想象,激活读者的生命体验。例如《蒹葭》是《诗经》中最富影响力的篇章之一,这首诗的精妙就在所创造的意境上,意境的空灵缥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蒹葭二句,形容秋江景物,蒹葭、白露、秋水、伊人,不同的景物、人物构成了一种虚幻的意境。秋色茫茫,水波浩渺,天地空旷,人影缥缈,主人公内心凄凉,忧伤悲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一种美好的爱情被一泓秋水隔在彼岸,这就是诗歌所要表达的相思苦闷之情。

意境也追求创造性和个性,一代领袖毛泽东的伟人风范、胸襟气度举世皆知。其高远的志向、崇高的精神、博大的胸怀、豪爽的性情和乐观的性格等精神特质使其诗歌境界高远大气而别具风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从诗中我们可以领略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的魅力:意象崇高壮伟、生机勃发;气势磅礴浩荡,辽阔恢弘;立意高远深邃、雄浑博大;情思奋发昂扬、豪迈向上,充分地展示了毛泽东诗词独有的魅力。

3.情志美“情志”是思想与感情的合称,情志之美更集中地体现为人格之美。人生理想、爱国精神、忧患意识、仁爱胸怀、高雅情趣往往体现于人格美的精神追求。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虽九死而不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传诵至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精神和品格。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更多地表现为对国家、人民的忧患与深思。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胡未灭,鬓先秋。谁料此生,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等佳句表达了其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近代诗人梁启超高度赞誉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

(三)把握诗歌的风格特色

诗歌的风格是通过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所呈现的创作个性,是作品的精神风貌。常见的诗歌风格类型如下:

1.含蓄委婉指诗歌的语言隐晦简约、含蓄内敛,给读者较多的启发暗示和想象空间。古人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言有尽而意无穷”,都表现出含蓄委婉的诗歌特色。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隐喻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妻子的思念之情,特别是结尾句描述了与妻子团聚共剪烛光的情景,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余韵悠长。

2.平淡自然平淡自然指诗歌创作不加修饰,自然随意地表达诗人内心的真情实感。例如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品《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歌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村居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恬适心情。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优美恬静的抒情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特点。

3.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指抑扬顿挫地表达深厚的思想、激越的情感。既抑扬有节又酣畅淋漓地抒情达意是沉郁的表现特色。杜甫曾以“沉郁顿挫”自命,诗史也以此为定评。杜甫的《登高》诗就是沉郁顿挫的典范之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首联和颔联以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萧索苍凉的秋色,营造出一种弥漫感伤的气氛,颈联和尾联尽显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表达了诗人常年漂泊,家国忧思,风烛残年却还忧心忡忡,把诗人的孤独、忧郁、悲伤和绝望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读者,令人为之动容。

4.雄奇豪放雄奇豪放指感情激荡澎湃,气势雄浑豪迈。最能体现豪放词代表作的是苏轼的名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大气磅礴,气势豪放,慷慨豪迈。苏轼亦被视为宋代“豪放派”词的代表作家。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主持人董卿曾说:读诗,第一步是朗读,第二步是背诵,第三步是理解,读诗到最后就是滋养心灵。所以,我们在赏析诗歌时,不仅要具备理性的知识和技巧,更要拥有一颗“诗心”去体会和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的美妙,进而去感知生活和生命的美好,这应该是读诗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含蓄意境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意象、形神
含蓄三义
含蓄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