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阳花日记》看现代婚姻的真相
2018-07-13明卫红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
⊙明卫红[南通职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7]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过一句话:“小说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优秀的小说其实就是破解生活与艺术间某种隐秘关联的密码。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而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对爱情婚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一定的推动力,并从客观上为这一发展开辟道路。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积淀的增厚,人的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等也都复杂化了,尤其集中体现在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爱情婚姻问题上。因此,爱情婚姻问题一直都是文学家探讨现实问题的焦点。按照《圣经》里的说法:婚姻是人类缔结的一种契约关系,本来应该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富裕或者贫穷,无论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彼此忠诚。男女之间在这种亲密关系中,共同分享趣味、梦想、憧憬,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由于性别、年龄、教育、性格、经历、环境等的差异,夫妻间不可能完全相互理解。当个人追求自由幸福与婚姻所需要遵循的道德法律相互冲突时,很多人选择“戴着面具”维持在他人心目中树立起来的所谓完美形象。
“家庭”作为现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婚姻关系是一种极其特殊的人生关系,它处在社会生活的表层,是社会文化、文明的显示器。一切的变革都始于观念,正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婚姻家庭价值观主导着婚姻和家庭的变迁。文学是人类活动的写照,是各时代社会状况的缩影,同时也是意识形态的表现。
日本文学大师渡边淳一的作品大多是剖析与婚姻相关联的爱情、伦理道德、两性意识等方面问题,对现实起到强烈的警醒作用。其2007年发表的作品《紫阳花日记》是一场丈夫自以为隐秘的外遇,以妻子用日记记录丈夫出轨后的心声为主线。在日本,这是一个典型的人人都羡慕的完美家庭,表面上看丈夫事业有成,妻子温柔体贴,一双儿女健康可爱。实际上,同一屋檐下的妻子每天记日记,丈夫隔三岔五偷看日记,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夫妻间没有硝烟的令人心碎的暗战,看到了夫妻生活中真实和谎言之间的反差。作品正是用最真实的“日记”,揭示了夫妻双方在爱情、婚姻、家庭三层关系中激荡、苦闷的心路历程。
通过作品以妻子命名的“紫阳花日记”,我们看到了夫妻生活的真相。丈夫第一次是偶然看到妻子的日记,发展到后来却是抑制不住地“上瘾”,每隔三五天就找机会与妻子的“日记”约会,以掌握妻子的真实心理。日记成了丈夫了解志麻子真正心声的唯一通道。从表面来看,妻子就像传统的日本家庭妇女一样,对丈夫绝对服从,每天丈夫回家必定是跪迎跪送……然而,通过日记丈夫发现妻子对他的婚外情一清二楚,对于出轨的丈夫,衣服和身体都感到“太令人恶心”,对于丈夫的各种借口也是“不管你伪装得如何巧妙,我都能看穿”,但她就是一语不发。妻子到底为什么要记这样的日记呢?也许是将一切证据都收集齐了,等待时机算账吗?随着妻子对“狐狸精”展开的调查和面对面的战斗,夫妻之间的沟壑与矛盾日益激烈。面对妻子愤怒的日记,丈夫开始扪心自问:在妻子和情人之间,自己究竟爱哪一个?谁对自己最重要?小说通过丈夫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和婚姻的矛盾:如果从单纯“爱情”的角度来说,爱情非情人莫属,和情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爱意涌动,就想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和妻子已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妻子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一旦涉及“在两者之间取其一”的时候,丈夫就不知所措,最好是维持现状,两者兼得。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妻子感觉丈夫已经承认了和“狐狸精”的关系,并且已经撕破脸不愿离开情人时,妻子觉得在这样的家庭,照顾丈夫这件事变得毫无意义,于是有朋友建议妻子:趁着这个机会,你也试着搞婚外恋,就会忘掉丈夫移情别恋的事。而当妻子开始和自己中学时的男老师约会后,丈夫居然吓了一跳,而且丈夫开始客观地评价妻子:妻子如果与人交往的话,对她抱有好感的男人也许会有很多。于是,丈夫更加频繁地“偷看”妻子日记,得知妻子开始和别的男人约会时,丈夫的反应是妻子这样容易上当,这样轻浮、这样放肆!然而只是对着日记本“愤怒无处可发”。不管怎样,我都必须严格监视!如果她在我眼前我会立刻大声叱责,想喊一声“愚蠢的家伙”,遗憾的是妻子现在出门不在家。事实上,妻子回家后丈夫也不敢声张。在丈夫的心目中,即使丈夫“偷情”,妻子也不应该以红杏出墙来对抗,哪怕不高兴,做妻子的就不能稍微忍耐一下吗?终于有一天,丈夫看到妻子在日记里描述自己和曾经暗恋的老师一起喝酒、拥抱、亲吻,身体像被烙铁烙过一样炙热……然而,丈夫依然是对着日记本空想,如果我在场一定会全力扑上去,可是事到如今竟只能对着日记抓狂,夫妻之间却始终没有正面沟通。
《紫阳花日记》以妻子的日记和丈夫偷看日记时的心理活动为主要叙事视角,使读者看到自然、真实的人性,给读者以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在这种叙事视角中,读者看到了隐秘的现代婚姻生活的真相。作品中虽然“偷窥”的是丈夫,但同样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造成了一种“窥探隐私”的艺术想象氛围和心理阅读空间。其实,每一个人的“自我认知”都需要真实的参照,从窥视别人的生活中得到自省和反思。别人的内心世界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万千个自己。如果折射的效果与自己想象的一致,那就欣喜若狂;但如果折射的效果和自己想象的背道而驰,我们就会试图去改变这种折射。夫妻之间也是一样,性别差异会导致夫妻之间的沟通障碍,作为夫妻之间的双方都想知道对方眼中真实的自己,但是,这种机会是非常难得的。作品《紫阳花日记》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阅读视角。这种巧妙的叙事视角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婚姻生活的真相。
一、异化的婚姻关系
在高度物化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带来了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夫妻之间本应有的忠贞不渝被太多自私自利的欲望所摧毁。一本《紫阳花日记》让我们窥见了夫妻关系的不和谐甚至是异化现象:夫妻之间极度缺乏情感和精神的交流,难以互相理解。尤其是涉及“性关系”的话题,妻子宁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日记里记录丈夫的简单、粗暴,特别是把做爱等同于生殖等等,而不愿与丈夫进行交流。在传统的日本社会,“女主内,男主外”的分工模式使男性成为权力与财产的掌控者,家庭妇女因丧失了经济所有权,不得不屈从于男人为自己设定的生活范围和既定的角色,为了维持所谓的“体面”,她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弱小得只有用日记这种方式来证明她们的存在,抑或理解为这是对丈夫不忠行为的无声抗议。但是,现代社会的女人已经觉醒,“丈夫有丈夫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这是她们在痛定思痛之后的感悟,更是她们对时代进行批判的最强音。
从发现丈夫移情别恋时的焦虑恐惧,到证实“第三者”的面目时的愤怒崩溃,到最后的坦然面对,妻子没有在丈夫的婚外情中毁灭,而是以自己的青春容颜去证明给自己丈夫看,自己也可以成为他人的至爱。被自己的丈夫厌倦的女人,却在另一个人那里重拾起往日激情,妻子在整个过程中重新审视并确立了自己作为女人的价值和位置。
在揭示婚姻生活的真相时,一本普通的日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一屋檐下的夫妻,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似乎仅限于几个字的简单问候,而写日记和偷看日记却都有千言万语,这不能不说是对表面平和、实则破裂的夫妻关系的一种绝妙讽刺。然而即便如此,丈夫在出轨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想过“离婚”,而妻子也很清楚自己离婚也是“不划算”的。
这种夫妻之间日趋冷漠、隔膜,虽形同陌路却互相利用对方来维持“体面”的“假面夫妻”,在今天的社会中并不少见,如何正确理解婚姻关系中的人性和人权问题越来越难,婚姻关系中的种种异化现象体现了现代人在绝望与希望中的苦苦挣扎。
二、孤独的精神世界
异化和孤独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改变我们的命运,即便是结婚有了家庭,这种命运依然不能改变。通常所谓的“七年之痒”,说的就是婚后两人天天在一起,夫妻双方日渐熟悉,精神上的吸引日趋平淡,随着时间的流逝,肉体与精神都让彼此感到乏味。
更具体地说,男女双方本以为只有结了婚就可以自由、尽情地享受男女之情,但是,如此的安心感正是封杀欲望的罪魁祸首,而且婚前的梦想与期待随着婚姻的长久逐渐消失了。不仅如此,婚前感觉在一起是件幸福的事,可是婚后两个人早晚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确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协调的音符。婚姻是让成长经历、教养、价值观都不尽相同的两个人相守到老,从自己的立场来看对方自然有很多不满,一本《紫阳花日记》让我们看到了夫妻之间的种种不满,然而妻子对丈夫没有说出一个不满的字,丈夫也是早就开始了“身心分离”,大家心照不宣地忍受着婚姻生活的无聊和无趣。
同样的,当丈夫看到日记时的反应也是“恐怖”,日记让他看到了自己压根就没想到的事情,“这都写得什么呀”?丈夫禁不住要大骂一顿,可这是日记,又能有什么办法?是自己偷看了人家的日记。尤其让人不解的是当丈夫发现自己的妻子被所谓心爱的男人引领着一步一步走向深不见底的色情地狱,已经是“鬼迷心窍,红杏出墙”,偷看日记时丈夫感到焦躁不安,看完了也不敢和妻子摊牌,只好无奈地下定决心,再也不去看那本日记!但是过了几天,又忍不住继续找机会偷看。
小说以婚姻作为主题,讲述了现代人追求完美婚姻的失败,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不可求。小说主旨是对现代婚姻的批判,而这种批判实际上正是为了揭露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由此我们看到,不和谐的婚姻家庭并不能解决人生在世“孤独”的难题,反而加剧了这种孤独感。正如诗人所云“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每个人都要孤独地面对自己的生老病死和情感世界,表面上可能被缝补、被掩饰,但本质很难改变。正如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所说:“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与其勉强通过与人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三、身心的矛盾分离
杨义的《中国叙事学》认为,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者一个文本看待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的。视角在叙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观察的角度不同,同一事件会出现不同的结构,甚至将会关系到文本所描述的故事的性质。
“人物的思想再没有比用人物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更自然的了,再没有比自然带来的真实更能吸引人心的了。而且人性本来就是具体的、自由的,应当有独立的释放空间。”日记的特点是面向自己进行写作,它是一种最纯粹、最隐秘的私人叙述,其本意不仅无心传世,而且担心别人窥探。正因为日记只是面对自己的灵魂说话,所以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原原本本地写出事情的真相并表达真实的情感。日记是个体精神的对话,是一己心灵的诉说,正因此,所写的内容都是真心话,没有丝毫虚假的成分。
作为传统的日本女人,一旦结了婚,就要恪守贤妻良母的本分,照顾丈夫、教育子女都是她们应该担起的责任。但是作为妻子面对出轨的丈夫,渐渐发现全身心投入家庭的意义没那么重要了。虽然在家料理家务,可心思却在等着和自己的老师约会,收到邮件里“等着你”这句话,一样如少女般热血沸腾,虽然已是中年妇女,还是想体验与男性单独在一起时的那种紧张感。婚后曾经以为和丈夫以外的男性去吃饭都是无法想象的事,现在居然成了事实,一想到这件事就会兴奋起来,整天想着什么样的打扮好看,而且做什么事都会想起“先生”,会凝视着“先生”送的礼物而心情荡漾。于是,看到丈夫收到别的女人的礼物也不像以前那样愤怒和嫉妒了。
不仅如此,自从妻子和那位“先生”约会之后,在身体上对于丈夫的排斥更达到了极点。一次妻子病了,在无法拒绝作为医生的丈夫触摸的情况下,“当丈夫那带有体温的手触摸到我腹部的一瞬间,我浑身像触了电,一阵颤抖,一阵厌恶感传遍了全身。同样是拥抱,丈夫的拥抱令人恶心,而另一个的拥抱则让身体像烈火一样燃烧起来”。
正是由于日记的私人性和隐秘性特点,易于揭示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和深层情感以及真实的需要。借助妻子的日记,我们看到了夫妻生活中妻子对于丈夫和家庭生活的情绪流动、心理变化和情感轨迹。这种真实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夫妻双方身心分离的矛盾和窘境。
四、人性的自私自利
按理说,家庭是每个人心灵的归宿,是人们身心遮风避雨的港湾,每个人应该珍爱、呵护自己的家。然而“家”的失落是目前人类所遇到的一大难题,现代人总是抗拒家庭,甚至不愿回“家”。本来作为婚姻生活中的个人,遇到矛盾冲突都需要牺牲一点,退让一点,作为家庭成员分担应尽的责任义务,但是,现代社会的家庭作为一种“归宿”的存在,远比想象的随便得多,甚至充满自私和任性。
《紫阳花日记》中的妻子曾经对介入自己家庭的第三者深恶痛绝,可是当自己成了中学老师“先生”家的第三者时却换了副模样:对于“先生”的夫人来说,我能成为她嫉妒的对象吗?因为到现在为止,我只曾站在嫉妒别人的立场,这种心情新鲜而恐惧。看到“先生”的邮件,感到无比的甜蜜。对于接下来“共度一个美好的夜晚”的约定又开始考虑要“好好打扮”,去百货公司看的全是新款服装和化妆品,充满了强烈的化妆打扮的欲望。在家里也是经常照镜子,经常称体重。由于心情十分快乐,把家里客厅的窗帘都换了,甚至连平时不太打扫的阳台也彻底打扫了一番。整天期待着“先生”的消息,只要听到“先生”的声音,浑身就会像被点着了一样迅速燃烧起来。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被人说成愚蠢、发疯,却如同中了“先生”的魔法一样,整天如春潮涌动,如丽水相逐。
我们如何能够想象得出,这就是前些日子冲进丈夫的情人那里,曾经声色俱厉、义正词严地指责“第三者”:你的所作所为,为社会之不容、为千夫所指……这是同一个人吗?同样的事,评价别人和评价自己标准竟然完全不同。
同样在《紫阳花日记》里,我们看到对于“出轨”这件事,丈夫对自己和妻子的评价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衡量标准。在日本,男人总以为获得了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上的成功后,便自动取得了“道德上的豁免权”。丈夫认为自己偶然间与其他女人调情,做点偷鸡摸狗的事情,妻子是不应该以红杏出墙来对抗的,哪怕不高兴,做妻子的就不能忍耐一下吗?自己可是在拼命工作,如果与丈夫一样妻子也红杏出墙,整个家庭就会崩溃,妻子在为人妻的同时,又是孩子的母亲。母亲就应该在家里,守护好家庭。
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的本能中有二重性:一是以原始的姿态,以冲动的倾向或攻击的倾向出现,所以需要社会的规范和道德来加以约束和管制;另一个是对潜意识的压抑,或对冲动的禁止,这一般是通过超自我的检阅倾向使之走向社会化。伦理与爱几乎是不能共存的,在渡边笔下爱、欲、情无关乎社会伦理,只是一种人类本性、本心的自然流露。
婚姻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对人性自私、利己的弱点进行反思,对个人需求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进行权衡。渡边的作品正是具有这样的高度,他揭示了现代婚姻的真相,人类生存的需求及意义这样一些带有普遍抽象的哲理。这种真实情感抽象而出的哲学价值观点,形成了作品深层的思想价值,从而使作者的审美情感有了哲学深度,大大拓宽了作品的容量和主人公形象的审美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也是一种凝视,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是在对人们的生存处境进行凝视。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刻也是他凝视一切的时刻,拥有审视人性的绝对权力和绝对优势,作家创作之时处于一种高度集中和高度俯视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也正是福柯所一直向往和追求的展开思想自由的理想场域,从而进入那种或明或暗、或有或无的无限自由之中。由此,按照福柯的说法,作家在进行漫无边际的文学想象之时,与其说是用眼睛在观看,不如说是用心灵在凝视。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真正的哲学命题第一是生死,第二是孤独,第三便是婚姻。婚姻原本是两个孤独的人在苍茫宇宙中为自己选择一个独特而持久的位置,但是作为婚姻存在的基石比如爱情、性、繁衍、家务、柴米油盐、责任义务等等都让人感到疲弱无力,婚姻的最大困惑还在于,本来是个体的独立生命,通过婚姻必须对另一个体生命负责、忠诚,而且是无期徒刑,这让现代社会追求个性独立自由的人感到压力山大。
爱情与婚姻是人类历史上永远无解的难题。不管世事沧桑、风云变幻,谁都找不到一套固定的模式去为爱情和婚姻“上保险”。正如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他必须通过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一样,每个人的婚姻境遇都是没有可比性的。费尔巴哈在更普遍的意义上提出,要想获得爱就必须先去爱人,爱是相互的,不能坐享其成,应以爱易爱。如何为婚姻配备“动力装置”来应对各种危机和诱惑,如何实现婚姻所许诺的确定性和意义性,都需要通过对自己的婚姻问题进行自己的理解和回答。我们只能努力追求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求得爱情与婚姻的协调。
纵观《紫阳花日记》,我们看到了婚姻生活的真相,这种叙事视角的好处是能够留给读者无限的反省空间,有力地激发读者对婚恋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