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各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动物神崇拜探析
2018-07-13苏明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苏明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一、引言
神话蕴含着原始先民对文化生活的认识,体现了不同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知,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①神话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自然神的神话和英雄神的神话,在自然神神话时期,自然神的观念并不反映人类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的能力,相反它是崇拜自然的边缘话语,只有到了英雄神的神话阶段,神话语言才开始发生变化,才部分地表达出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力的语义。②自然神崇拜又不同于图腾崇拜(不同时期,人类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③,自然神的观念是崇拜自然的边缘话语,而图腾崇拜对自然神观念的超越,是把某一自然物或自然力的崇拜转换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中心话语。神话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将以我国部分南方少数民族神话为例,分析神话在当下的语境中所发挥的力量,并探究这些动物神崇拜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和了解一些神话故事,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希腊神话,还是中国汉族神话,或者是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其中都有大量的动物出现。不同于弱肉强食的现实世界,在神话的世界里,人和动物乃至万物,不存在界限分明的阻隔,人与万物是和谐共生的,所以,有神话就有人类,就有动物,而且很多情况下,这些动物具有神力,不管是代表正义势力,还是代表邪恶势力,它们都与神话中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就是说,这些动物的出现,不是无意识的存在,而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在这里,我们把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动物称为动物神。本文将以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神话为例,探讨这些规范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言行的动物神与人类的关系。
二、动物神的类型
在了解动物神都有哪些类型以前,我们先来对神话中出现这些动物神的时间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动物神的出现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动物神是原始先民敬畏自然力的表现,动物神崇拜随着神话的出现而出现。追溯动物神崇拜(自然崇拜)的语境,首先应从万物有灵入手。在人与自然对话的语境中,神话具有特殊意义。黑格尔在考察艺术起源时指出,艺术与宗教都起源于人类的“惊奇感”,他又指出:“从客体或对象方面来看,艺术的起源与宗教的联系最密切。最早的艺术作品都属于神话一类。在宗教里呈现于人类意识的是绝对,尽管这绝对是按照它的最抽象最贫乏的意义来了解的。这种绝对最初展现为自然现象。从自然现象中人隐约窥见绝对,于是就用自然事物的形式来把绝对变成可以观照的。这种企图就是最早的艺术起源。神话与宗教的本质虽然不同,但对自然的发现却是一致的。这种绝对理念的存在,一方面在以“惊奇感”引导着人们确证万物有灵,另一方面则又培养着人类的宗教情感。茅盾在给神话下定义时说:“所谓‘神话’者,原来是初民的宇宙观、宗教思想、道德标准、民族历史最初期的传说,并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等。”宗教与神话的不可分割性,使神话成为人与自然对话时最有意义的话语,即当神话作为原始思维的原生体出现时,它对宗教的包容性,则表现在它对自然的认识和解释的方面。④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可以说,神话中开始出现大量的动物神崇拜,是受人们的原始思维支配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还处于蒙昧阶段,认为一切都归之于超自然神秘力量的作用,他们对诸如老虎一类凶猛且具有强大力量的动物就出现了惧怕或是崇敬的心理,当然也就衍生出了对这些动物神的崇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我国少数民族神话中,都有哪些动物神的类型。
(一)造物者的化身
在一些少数民族神话中,动物神成为造物者的化身,它们或化作天地万物,或依靠自身神力开天辟地,或与人类结合繁衍人类。
彝族的创世神话《梅葛》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彝族动物神的例子。格滋天神造天,所以就吩咐儿女们去造天地,但是由于造出的天地大小不一,所以:
放三对麻蛇来缩地,麻蛇围着地边箍拢起来,地面分出了高低,地边还箍得不齐,放三对蚂蚁咬地边,把地边咬得整整齐齐。放三对野猪来拱地。放三对大象来拱地。⑤
在这一段中出现的动物神有:麻蛇、蚂蚁、野猪。其中还有一段情节出现了老虎等大量的动物神:
大地稳实了,但天还在摇摆,天神叫五兄弟去引老虎,用虎的脊梁骨撑天心,用虎的脚杆骨撑四边,天撑稳实了。虎尸化为世间万物,虎四根大骨作撑天的柱子,虎的肩膀作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虎头作天头,虎尾作地尾,虎鼻作天鼻,虎耳作天耳,虎的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虎须作阳光,虎牙作星星,虎油作云彩,虎气成雾气,虎心作天心地胆,虎肚作大海,虎血作海水,虎大肠变大江,虎的小肠变成河,肋骨作道路,虎皮作地皮,虎的硬毛变树林,虎的软毛变成草,细毛作秧苗,骨髓变金子,小骨头变银子,虎肺变成铜,虎肝变成铁,腰子作磨石,大虱子变成老水牛,头皮变成雀鸟。虎肉分十二份,给老鸦,喜鹊,竹鸡,野鸡,老豺狗,画眉鸟,黄蚊子,大蚊子,黄蜂,葫芦蜂,老土蜂,绿头苍蝇各一份。只有饿老鹰没有分到,它飞到天上,用翅膀遮住了太阳,大地一片黑暗。由绿头苍蝇飞上天,在鹰翅膀上下(生)子,使之生蛆落下,有了白天,蚂蚁把掉到地上的老鹰抬走,于是分出了昼夜。⑥
《梅葛》神话中,描述最细致的动物应该就是老虎了,它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化作了万物,与《盘古神话》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以上出现的这些动物,还有鱼、蜘蛛等动物。不得不提,鹰是彝族神话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动物神,在另一则创世神话《支格阿鲁》里有这样的情节:
彝族姑娘蒲莫伊么在大杉树下织布,有只神鹰在天空飞翔,它俯冲下来,刚刚挨近蒲莫伊么时滴下三滴血,一滴落在她头上,使她断了九根头发;一滴落在她腰上,穿透了七层衣服;一滴端端正正落在两腿之间的裙子上,穿透了三层百褶裙,姑娘因之怀了孕,生下具有神奇力量的英雄支格阿鲁。⑦
当然,老鹰不是只在彝族神话中出现,在其他少数民族的神话中也出现过老鹰。比如壮族神话《盘和谷》,盘和谷两兄妹结成夫妇之后:
第二年,盘和谷生下一个肉球儿。雷公将肉球砍碎,派老鹰和乌鸦叼到各处去撒。砍碎的肉粒落到哪里,哪里就有了人烟。一只老鹰在叼肉的时候偷吃了一片。老鹰杜丽那片肉变成屎落到地上,从此人类中便有了坏人。⑧
(二)解救万民的神
除以上的两类,还有一类便是解救万民的神,它们常在人类遭受灾难时出现,解救人类于水深火热之中,同时它们又拥有超凡的智慧,为人类指点迷津。
苗族《洪水故事》神话中,还出现了包括老鹰、燕子、蝙蝠等动物神。很久以前,发生过一场大地震,地震过后,山洪暴发,世界上只剩下燕子、麻雀、老鹰和一些其他的鸟,还有一个人,洪水褪去之后又发生了干旱,动物们没有果腹的东西,鸟儿们就和人商量去找天神老爷帮忙:
燕子和麻雀对人说:“你懂得天神老爷的话,你去嘛!”
老鹰把人带着,往天上飞,没有飞拢。人说:“我把天神老爷的话教会你们,你们去嘛。”一只鸟学会了他的话,飞到了天宫,向天神求水,天神不答应,要人亲自去。
老鹰又用翅膀夹着人往上飞,没有飞拢;“珍呷”(一种类似乌鸦,红嘴巴的鸟)把人夹在翅膀底下往上飞,也没有合拢。最后蝙蝠夹着人往上飞,才飞到了天宫。⑨
侗族神话《捉雷公》,姜良和姜妹是两兄妹:
为了接后代,姜良向姜妹提出成亲。姜妹说:“羞死人,兄妹成亲羞死人,从小同父又同母,如今怎好配成亲。”接着就对姜良提出三个条件:“东西两堆火,火烟要会合;岭南岭北两条水,河水要回合;东山西山两扇磨,滚下坡脚要能合。三样能做到,成亲无话说。”⑩
姜良听了很为难,抱起脑壳天天想,走到哪里问到哪里,他先问了棕榈树,但并没有解决问题,最后问到乌龟,乌龟帮他出主意才完成了姜妹提出的三个条件。在这则故事中,乌龟成了动物神。
这里对于动物神的划分是从人类的角度考虑的,以上两种都是站在人类一方,创造万物,代表正义势力的动物神,另一类型便是站在人类对立面的,代表邪恶势力的动物神,还有一类是既正又邪的动物神(如下文即将谈到的雷公)。一般很少有哪个民族会把具有邪恶势力的动物神作为崇拜对象,本文既然是探讨动物神崇拜,对邪恶势力的动物神将不作讨论。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正义的动物神还是邪恶的动物神,这些动物包括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除了我们现实中存在的动物,有些动物神其实是人类想象力的结果,比如一些多个动物合体的动物神,蛇身、马头、鹿角、狗爪、鱼鳞、鱼髯的龙;满族先民的盗火神拖亚哈拉,它是虎目、虎耳、豹头、豹髯、獾身、鹰爪、猞猁尾;汉族先民的风神:鹿身、雀头、蛇尾、豹纹,头上还有角;龟神合体的北方之神玄武。[11]
不同时期,人类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12]我们不能说,动物神崇拜属于自然崇拜时期,或是图腾崇拜时期、祖先崇拜时期,因为动物不单纯为自然物,它有时与图腾相结合,甚至有些民族将一些动物作为自己的祖先来供奉,比如台湾的一些土著民族,就将蛇当作自己的祖先来崇拜。高山族系排湾人崇拜蛇,妇女结婚礼服的前襟一般绣有二至四条百步蛇,两条蜿蜒盘曲的蛇居于中间。[13]可以肯定的是,在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这三个时期,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但由于无法完全解释世界中一些看似神秘的力量,他们就形成了对一些动物神的崇拜或畏惧,这是形成动物神崇拜的主要原因。
三、动物神出现的原因或意义
关于动物神出现的原因,我们在上文已经提到,在这些动物神出现的最初,总的来说都是受人们原始思维支配的,人类对于这些动物神的态度也并不是简单的崇拜或畏惧,而是根据人们认识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神话为人类思想发展史和社会进程变迁史的研究提供了参考,然而神话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已不易为众人所理解,尤其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神话,在多民族的共同缔造之下,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局面,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思考更需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和研究。不同民族在文化延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影响与被影响、吸收与被吸收、主动发展与被动变化的多重关系,即体现在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客观影响的变化上。[14]这些变化就不仅仅是人类对动物神的简单崇拜,以下的论述将不再对这些微妙的变化进行详尽的阐述,而将从这些变化的总体特点作分析。
(一)现实中可接触到的动物本身
神话中出现的动物神类型多样,形态各异,虽然它们的出现受人们的原始思维支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动物神不是无意识出现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是神话中的人类可接触到的,彝族的神话中大量出现鹰的形象,因为彝族生活地域经常能接触到鹰。当然,除彝族外,在其他南方少数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中,也有鹰作为动物神形象出现的情况。彝族的《梅葛》神话中把虎肉分成十二份分给十二种动物,老鸦、喜鹊、竹鸡、野鸡、老豺狗、画眉鸟、黄蚊子、大蚊子、黄蜂、葫芦蜂、老土蜂、绿头苍蝇都是人们日常生活可见的动物。
包括一些多个动物组合而成的动物神,虽然组合成的动物在现实里是不存在的,但所能组合的各个动物却是实际生活中我们非常熟悉又真实存在的动物。
(二)某些动物神成为生殖崇拜的对象
动物神生殖崇拜在我国少数民族神话中是经常出现的母题。一些学者提出,鱼和蛙等一类动物是人们女阴崇拜的表现,而蛇和鸟等一类动物则是男根崇拜的表现。
鱼和蛙是如何成为女阴崇拜的对象的呢?闻一多根据《诗经》《周易》和其他材料,撰写了一篇雄辩的《说鱼》,认为这一象征意义起源于鱼的繁殖能力特别强,而且与原始人重视生殖,重视种族繁衍直接相关。[15]在西南民族中,也有不少以蛙为女阴象征的材料。被摩梭人、普米族和藏族奉为始祖的“巴丁拉木”女神,“巴丁”系普米族语,意为青蛙。[16]
至于鸟成为男根崇拜的说法,郭沫若先生在论及鸟图腾崇拜时指出:“无论是凤或燕子,我相信这传说是生殖器的象征。鸟直到现在都是生殖器的别名,卵是攀丸的别名。”[17]邢公蜿先生也说:“‘鸟’字可能自古就有两个意思:第一义是‘鸟雀’,第二义是‘男性生殖器’。”[18]赵国华先生也认为:“从表象来看,鸟可状男根之形,男根有卵(睾),鸟亦生卵……同男性有两个卵相比之下,鸟不仅生卵,而且数目更多,因之远古先民遂将鸟做为男根的象征,实行崇拜,以祈求生殖繁盛。”[19]笔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看到有这样的观点:鸟一开始成为男根崇拜的说法有误,相反应是作为女性崇拜的象征,而鸟成为男根崇拜的说法应是之后衍化而来的。他们的观点虽不尽相同,但不论最初或之后象征什么,在“鸟”暗喻男根意指男性这一点上却是基本一致的。彝族创始神话《支格阿鲁》就含有鸟为男根的成分。“神鹰滴下三滴血,其中一滴端端正正落在两腿之间的裙子上,穿透了三层百褶裙,姑娘因之怀了孕,生下具有神奇力量的英雄支格阿鲁。”支格阿鲁是彝族神话中的英雄,而鹰在其神话中又是具有强大神力的动物神,因此这二者便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
印度神毁灭神(生育神)湿婆是印度三位一体观念的形象表现,在《湿婆三面象》中,湿婆被刻画的形象,其中一只手就持着象征男根的猛蛇,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生殖器“林迦”被认为是他的象征,受到教徒的崇拜。蛇之所以成为男根崇拜,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图腾崇拜的转化。其转化情况与鸟图腾的转化情况相同。高山族最崇拜蛇,他们以蛇为男根的表现也最明显。二是蛇有蠕动勃起的特点,男根也有勃起的特点,两者性能形状的近似,容易引起原始人的类比联想。[20]
(三)强大力量的象征
在生产力相对较低的阶段,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他们对诸如老虎等一类凶猛且具有强大力量的动物就出现了崇敬和恐惧的心理。因为这些动物具有他们无法解释和无法抗衡的强大力量,在崇敬和恐惧的心理下,他们潜意识里就将这些动物划分成了正义力量的代表和邪恶力量的代表。正义力量就象征着智慧、德行和美好,邪恶力量就象征着死亡、毁灭和丑陋。
《梅葛》神话中,“用虎的脊梁骨撑天心,用虎的脚杆骨撑四边,天撑稳实了。虎尸化为世间万物,虎四根大骨作撑天的柱子,虎的肩膀作东南西北方向。虎头作天头,虎尾作地尾,虎鼻作天鼻,虎耳作天耳,虎的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虎须作阳光,虎牙作星虎的小肠变成河,肋骨作道路,虎皮作地皮,虎的硬毛变树林,虎的软毛变成草,细毛作秧苗,骨髓变金子,小骨头变银子,虎肺变成铜,虎肝变成铁,腰子作磨石,大虱子变成老水牛,头皮变成雀鸟”,这段叙述就很好地表明了人们对于老虎强大力量的崇拜之情。
苗族的《洪水故事》神话中,燕子、麻雀、老鹰、蝙蝠等鸟类能将人类带上天,是因为它们异于其他动物的“翅膀”这一重要特征。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古今中外,有那么多人模拟鸟类的这一特征所做出的那些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了。这些都是人们对于鸟类飞天能力的崇拜。
侗族《捉雷公》神话中,最终是乌龟帮助姜良解决了姜妹所提出的三个条件,在这里,动物神成了智慧和德行的化身。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多个动物合体的动物神呢?人们选取一些动物非常突出的特征组合到一起,同样是对力量和智慧的渴慕和崇拜。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龙,能飞天遁地,吞云吐雾,拥有强大的能力,正是由于它组合了其他动物突出的身体特征,拥有了这些动物强大的力量。有趣的是,在东方文化里,龙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而在西方文化里,龙多以“邪恶暴虐的黑色形象”出现。
在众多少数民族神话里,雷公是一个既正义又邪恶的动物神,据说他也是一个多个动物组合而成的神,它一开始和人类作对,发洪水,使人类灭绝,却唯独留下对它施过恩的两兄妹,并给他们能长出葫芦的牙齿或种子,让他们繁衍人类:
雷公回头望了望盘和古,拔下一颗牙齿给他们说:“把它埋到后园里,什么人也不要告诉,更不准让人接近它,等一会长成葫芦,葫芦上有一个洞眼,你们就爬进去。”[21]
神话中似乎没有多少大奸大恶的形象,一切的恶果都发生得合情合理,一切的罪恶似乎又都终将化为善和美,即便是消灭人类的雷神,也是懂得知恩图报的,对于它的这一善念,你还会因为它毁灭了人类而对它咬牙切齿吗?神话始终力图构造一片祥和安然的净土,这大概就是神话的魅力所在吧!
苗族神话《洪水故事》中,是蝙蝠最终把人带上了天并见到了天神老爷,然而它却偷了本该属于人类的天书,而且还把天书弄丢了:
人没有取到天书,不过既然下雨了,天旱解除了,人就靠自己的劳动种庄稼来过日子。而蝙蝠因为偷了天书,又把天书搞丢了,不敢见人,更不敢见天神老爷,所以他白天再也不敢出来活动了。[22]
上面这则神话里,解释了现在蝙蝠为什么昼伏夜出的原因,这种通过神话解释科学现象的情节在众多少数民族神话中很多,反映了先民对自然力的初步探索和朴素的思考。这是神话的另一魅力,读罢使人陷入其中,仿佛豁然开朗,似乎此类现象就该如此解释。这样的情节安排充满了趣味性,也使得这些动物神更深入人心。这些或善良或邪恶的动物神,体现了神话的二元性特征,正是由于这一特征,使得神话变得真实可感,这些动物神,不只会行善,它们也会作恶,它们不仅拥有美好的德行,也有贪图利益的一面。
四、神话中动物神崇拜与人类的关系
神话,是人类早期的艺术形式之一,承载着人类对原始社会的历史记忆与群体信仰,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将现实世界艺术化和神秘化,凝聚了先民对现实生活独特的思考与体验,揭示了宇宙运行、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哲学内蕴,并通过神灵(动物神)的力量将整个族群团结起来,以神灵的言行来规范整个群体的行动,这是神话所赐予的力量。[23]
神话中动物神的出现,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人们原始思维的支配,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此外,这些动物神还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这些动物神是人们现实中可接触到的动物本身;某些动物神成为生殖崇拜的对象;动物神成为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在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语境中,拜物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因素。当人类刚刚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的时候,主体意识的难以确证往往使他们把自己视为自然的附属物。然而,正因为人有了拜物的意念,神话才有了酝酿和发生的语言土壤。迷信神灵的突出表现是关心自然超过关心自身,由此萌生的宗教情感则使人在自然面前表现出诚惶诚恐的情状。在宗教情感的作用下,人在宇宙万物面前的无知,虽然使他们难以自信并丧失自我,然而透过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话语,却又可以看到人驾驭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要求。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一追求虽说是不自觉的,甚至有神秘自然的倾向,但它却表达着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企图。[24]我们不能说,这些动物原型的出现,完全是人们认识能力低下的产物,因为即使是在今天,也有大量的神话产生,人们也需要借助神话中某些具体的事物(动物或者植物)来寄托和承载自己的情感意志,区别只在于,这些情感寄托的载体不再是单一的动物神,人们对于这些类似于“动物神”的载体也不再是单纯的崇拜和依赖。
正是由于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动物神,使得神话变得更为绚烂多姿。神话中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生存状态,传达的是人与万物平等、和谐相处的理念,这种理想状态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借助神话构建的祥和安然的净土,人们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理想、传达某种精神理念,也可以在神话中思考自己和万物的关系,思考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①[14]李鹏:《神话母题与平行比较研究的范式探索——以中国少数民族射日月神话母题为例》,《南方民族研究》2015年第2期。
②④[23][24]张强:《从图腾崇拜到自然崇拜:人与自然对话的走势》,《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7期。
③⑦[11][12][13][20]杨知勇:《西南民族生死观》,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48页,第48页,第48页,第148页,第148页,第120页。
⑤⑥ 李云峰、李子贤、杨甫旺主编:《梅葛的文化学解读》,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页,第115页。
⑧[21]陶立璠,李耀宗编:《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传说选》,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1页,第221页。
⑨[22]中国民研会四川分会等编:《民间文学资料集》,平武县文化馆1982年版,第53页,第76页。
⑩ 龙玉成(侗族)搜集整理:《南风》,贵州民族出版社1981年版.第256页。
[15]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一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页。
[16]严汝娴、宋兆麟:《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99页。
[17]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 (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8页。
[18]邢公畹:《语言论集·说“鸟”字的前上古音》,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19页。
[19]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略(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