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绘画技法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以《红楼梦》为例
2018-07-13
一、宗教性
西方文化由古希腊和基督教文明的精神发展而来,西方绘画也是与巫术、古希腊神话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绘画几乎作为宗教的艺术而存在。虽然西方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逐渐脱离了宗教艺术,但艺术家的精神仍受宗教影响。西方艺术家大多是宗教信仰者,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绘画大师,他们的绘画与宗教精神相一致。宗教使他们能够凝聚才能于笔端,用色彩描绘人类的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创造出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除此以外,以郎世宁为例,郎世宁因受过宗教绘画的系统训练,绘画中长期受到宗教教义的限制,他的早期绘画大多以宗教题材为基础,作品中有大量的耶稣、圣子、圣母的画面。他也多是借助光线和透视的技法来处理耶稣、圣子和圣母的形象,突显出人物的立体性和伟大而富有力量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也与宗教有关。比如作者运用大量的佛教思想书写人物的疾病,通过对人物疾病的书写,也突显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林黛玉患有不足之病,导致下世为人的黛玉,生来对情感特别敏锐,性格孤僻高洁,凡事多心多疑,也经常自恋自卑。心病方需心药医,因此,第三回便引出了癞头和尚来应病与药:“那一年,我才三岁,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自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这和尚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1
癞头和尚认为黛玉的痴病若要复原,最有效的方式是出家,即是出离情爱纠缠的轮回;如果不想出家,退而求其次是“不许见哭声”,不许见“外姓亲友之人”。黛玉是为还泪而下世为人的,和贾宝玉亲密之后,便有了第五回“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经常独自落泪,一旦眼泪越来越少,身体怯弱忧郁的病症便越沉重。癞头和尚知道其前世因缘,想要点明迷情幻海之虚妄,所以指引黛玉必须断了前世对神瑛侍者缠绵不尽的痴情,心病才能痊愈,此生也方可平安度过。
从佛法对林黛玉不足之症的治疗过程中,借助癞头和尚的不经之谈,从侧面烘托出了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自然地塑造起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一病态的人物形象。
二、客观写实
传统的西方绘画注重对现实的描写,强调对现实事物的客观表现,并以透明或明暗的方式表现事物的体积和质感等。还要求所画事物在一定光源照射下呈现出色彩效果。
西洋画运用光影法,使画面可以呈现出立体感和凹凸感。如郎世宁作品中丰富的光影和色彩变化就极具特色,他在创作构图中将众多人物有层次的安排,并借助光影、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些西方写生的技巧无疑为我们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再如利玛窦为大家展示的拉斐尔画的圣母形像,大家看到后都很想知道,画面中呈现的立体效果是怎么产生的?传教士利玛窦曾说:“中国画但画阳不画阴,故看之,人面躯正平,无凹凸相。吾国画兼阴与阳写之,故面有高下,而手臂皆轮圆耳。凡人之面正迎阳,则皆明而白,若侧立则向明一边者白,其不向明一边者眼耳鼻口凹处,皆有暗相。吾国之写像者解此法用之,故能使画像与生人亡异也。”2曹雪芹注意到了凹凸法所呈现出的神奇效果,所以他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写道:“……便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的迎出来。刘老老忙笑道:‘姑娘们把我丢下了,要我醐头确到这里来了。’说了,只见那女孩儿不答。刘老老便赶来拉她的手——‘咕咚’一声,便撞到板壁上,把头瑚的生疼。细瞧了一瞧,原来是幅画儿。刘老老自忖道:‘怎么画儿有这样凸出来的?’一面想,一面看,一面又用手摸去,却是一色平的。很明显,刘老老碰到的是一幅西洋油画。”3这里特别写到刘姥姥碰到的那幅画儿是“有这样凸出来的”。
通过写刘姥姥碰到的西洋画,不仅让我们知道了西洋画在《红楼梦》中的存在,说明曹雪芹是接触过西洋绘画,西洋的画作对他是有一些影响的,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的客观写实的描写技法与西洋绘画的技法是有一定关系的。作者在《红楼梦》中赋予刘姥姥的形象即是风趣幽默、心地善良、大智若愚、质朴且忠于本色,也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具体描绘了出来,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人们往往会嘲笑乡里人进城,孤陋寡闻没见过世面,但是作者并没有这样描写这一人物,反而让刘姥姥给人以外朴实内精明的侠义的性格。这种客观写实的手法也让我们更能感受到作者笔下这个人物的真实性。
三、动态性
画家如果想在静止的画面上表现运动的效果,让观众感受到动势,即要通过绘画技法来刺激和欺骗观众的视觉和思想,使观众感觉到画面运动。这样做显然具有挑战性。画家拉玛左曾在《论画》里提到:“一幅画最优美的地方和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表现运动,画家们将运动称为绘画的灵魂。”4达芬奇也说过:“如果在一幅画的形象中见不到(运动)这种性质,它的僵死性就会加倍。”5为此,寻求画面的动态也是绘画大师们的一个愿望,从而可以因此创造出一些符合科学原理的有效且适当的方法。如把所看到的人或物体的运动用写实的画法记录下来,多次练习后,画家会想到要选择一些明显的、典型的姿态或场景,画出来并让动态的画面激发出观众的心理暗示和联想,对画中的人或物体产生形象生动的动觉。
《红楼梦》中没有静态的画面,人物都是行动着的。西洋绘画是人物需借助于场景才能正面或侧面的突显出画中人物的鲜明形象,而《红楼梦》优于其他作品之处在于,作者追求的不仅仅是各个角色动态的展示,更注重的是动作背后的内容。一般的作品,人物动作告诉读者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而《红楼梦》还会让你看到各个角色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作者追求的是人物内心的动律,而不是外在的动作,因而是动作的因与果的完美统一。这与西洋绘画动态的绘画技法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西洋绘画可从侧面多层次烘托出人物形象,曹雪芹也可以让读者透过外部描写看到事物的本质,其目的都是使所要描绘的对象生动鲜明,具有立体感。《红楼梦》中的人物角色之所以各有姿态,也就是因为曹雪芹运用了各种手段,以多样的方式描绘出人物的动态,使人物角色在读者心中也是动态的,是生动的形象。不仅是通过心理活动,从外部的动作描写中,也可以看出各角色的性格,还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如同西方画作中物品或人物比较多的情况下,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摆设关系,这与在多元环境中塑造出有鲜明性格特征且具有立体感人物是一样的。
四、描述性
西方绘画注重描写,对环境要进行细致的刻画,以达到对复杂故事的再现。不仅如此,西方绘画还要在圣经或经典神话和传说中寻找创新,以求通过描述其中一个具体画面来传达更深层的寓意。对于单幅绘画作品,描述复杂的故事并非易事,必须通过对环境和背景环境的精细刻画来完成。因此,西方的绘画画面通常是满的,人物和环境都需要在一幅有限的画面中。如果观众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修养,从中也是可以看出许多信息的,如人物的关系,画家的意图及作品寓意等。
在《红楼梦》中,以王熙凤的笑为例。我们知道,透过笑可以看出人物的情绪状态,把笑的描写与角色的心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展现出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更生动立体。正常人的笑是不同程度的喜悦之情的外露,而作者笔下王熙凤的笑,反而是掩饰其内心秘密的屏障。作者在文中的不同的情节背景下多次提到笑,但王熙凤的笑是最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的,当她的笑容与甜言蜜语结合在一起,我们立刻就会认定这是王熙凤的笑,而不是其它人的笑。可以看出,作者是从人物的有特色的行为、动作去刻画人物形象,让所描写对象在整个复杂的背景中凸显出来,并能通过其传达出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从而体现出有立体感的人物性格特征。
西方绘画描绘一个人,也会使用一堆道具和服装来证明这个人的身份,比如德国文艺复兴肖像画家小荷尔拜因的《大使们》,画面中的桌子上有地球仪、天象仪、书和琵琶,来象征着两人的博学。在《红楼梦》中对于人物描绘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如对贾宝玉的服装描写,黛玉进贾府初次见到宝玉,宝玉“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6宝玉赏雪时穿的“一件茄色哆咯罗狐狸皮袄,罩一件海龙小鹰膀褂子,束了腰,披上玉针缞,戴了金藤笠,登上沙素屐。”7等等对其服饰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他在贾家的较高的地位,同时从服饰的图案上也能看出宝玉这个人物纯真自然的性格特征,还有在小说中描写房间布置摆设时提到的物件,也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和人物的兴趣爱好等。
五、科学性
西方人追求科学,用科学的眼睛来看待自然的事物,强调科学准确地再现客观世界的三维空间,实际上就是对景写生,用一种非常真实的模拟的作用进行绘画,将物体、光源、环境、视角点固定,严格按照物理和光学原理来组合图像,并把各类表现对象合理安排在画面中,只有这样,三维空间中的客观世界才能被科学且准确地再现。例如,拉斐尔的绘画作品《西斯廷圣母》,采用了较为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来展示画面,使画面流畅、平稳,空间透视也处理的很好,不仅让观众可以直观的看到形象,大脑中还会产生和谐的幻觉。
在《红楼梦》中,作者首先通过不同的人对角色的观赏、介绍和评价,了解不同角色的整体定位,然后将他们堆叠在一起,并把他们进行组合,使人物角色以富有层次、深度感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的脑海中,这种典型形象是一种模糊的艺术,是完美的却不精细。但是作者通过巧妙的技巧还揭露了人物的复杂形象。这种手法的特点是故意不写出角色的内在思想,但会稍微漏出一两个,读者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参与到作者的创作,从而获得可以无尽回味的艺术效果。这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行文中来看,我们是希望从文章中捕捉到一些问题点的,当发现文中有疑点值得去探讨研究的时候,可能这个就是作者精心安排出来的一个写点,而且在这个位置这样写是不无道理的,贯穿全文来看,我们可能就会体会到作者的用意,至少在角色描写上来看是更加的完整立体。西方绘画的绘画技法中就有提到绘画中的揉,即把画面上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颜色用笔直接融合的方法,将色彩融合之后会产生微妙而鲜明的明暗关系和色彩对比,起到过渡的作用。这样画出的作品在效果上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感,看似自然的描绘,实则是经过了科学准确的安排。
注释:
1.曹雪芹:《红楼梦》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页。
2.[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六,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3.曹雪芹:《红楼梦》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73页。
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74页。
5.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63页。
6.曹雪芹:《红楼梦》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页。
7.曹雪芹:《红楼梦》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