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道家色彩观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影响

2018-07-13

大众文艺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五色谓之道家

某电视台娱乐栏目曾推出这样一个“有趣”节目:让一只猴子从面值不等的一组钞票中“抽选”出一张来,结果是:猴子每次抽出的均为百元“大钞”,从不“失手”。这个“好玩”节目被附会出“连猴子都懂得拿大钱”之类的“噱头”,而科学解释则是:由于红色更能刺激猴子的感官系统,所以它会毫不犹豫地抽选出颜色为红色(图案为毛主席头像)的那张一百面值的人民币来。

假如我们接受达尔文“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生物学观点,那么,这个“节目”显然与人类艺术童年时期的原始感官本能具有某种内在的心理学关联。在史前艺术遗存中我们不难发现:红、白、黑三种色彩长期在原始人群的生命活动、信仰崇拜和艺术创作中占有支配地位。

奴隶制社会后期,巫术活动已极为流行。天相、占卜、阴阳、五行等学说逐渐成为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主流意识形态。时人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其他为间色,并将五色与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对应起来,以解释或印证诸多未知世界的风云变幻或天灾人祸。《周礼·考工记》就如此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彩备谓之绣。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变以章谓之巧。凡画缋事,后素功。”1

春秋战国时期,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美学思想已经形成。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这里的玄即黑,是幽冥之色(即超越生死的天界之色)。既然“天谓之玄”(《周礼·考工记》),而“天”在道家思想中又是“众妙之门”,具有生发万物、统领万物之力,那天之色(即黑色)自当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因此,道家将黑色列为众色之首,并将其作为道家的象征之色(道家建筑和服饰多用黑色)。

道家色彩观凝结、渗透了中国古代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中国色彩美学之精髓。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第二十五章)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用“道”来解释茫茫宇宙和万事万物的演变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庄子也主张“法贵天真”。

这种对“道生万物”“道法自然”“法贵天真”的认知和推崇,决定了其色彩观必然倾向虚空、简明,而黑色恰好代表了这一切,与道家“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等“无为”“自在”思想高度统一。

不难看出,道家认为色彩的最高境界是“无色之色”“无色而五色成焉”。这种近乎苛刻地反对雕琢、崇尚自然、崇尚黑色的哲学见解,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正如徐复观先生认为:“中国山水画之所以以水墨为统宗,这是和山水画得以成立的玄学思想背景,及由此种背景所形成的性格,密切关联在一起,并不是说青绿色不美。”2

中国绘画自唐代以后盛行水墨画,以墨这一种颜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五彩。张彦远云:“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飏,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3张彦远指出,万物化出于“玄”(即“道”),故“玄”最神妙。墨色即玄色,墨色乃五彩之本,最能体现大自然缤纷的变化与玄虚的意境。这些见解与老、庄思想何其一致!

后世文人、画家多受道家思想影响。画家们大都喜爱学道参禅。运水墨之变化,抒胸中之逸气,追求空灵简淡天真之艺术意境。直到近现代,中国画家中亦盛行以水墨为宗者,如李可染先生谈到:“水墨画中,墨是主要的,明暗笔触要在墨上解决,著色只是辅助。上色必须调得多些,切忌枯干。老画家说要‘水汪汪’,才有润泽的效果。”4

中国绘画中的留白手法也与道家审美思想息息相关。按照道家解释,白(无色)和五色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转化。无留白,便无以显墨色之美。留白韵味在中国画中随处可见,生命气象总是洋溢于浓淡干湿营造的极富想象力的墨迹之间。

在道家色彩观、艺术观的引领之下,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轴》极为精炼,仅以淡墨稍事勾勒,那“诗仙”行吟之飘逸便跃然纸上,诗意、境界俱足。南宋马远《踏歌图》、《寒江独钓图》,夏圭《雪山图》、《松崖客话图》、《溪山清远图》等,往往以山水一隅,春柳几枝,帆影几片,石崖几块,便可点染出大自然的清逸画风或磅礴豪气,史称“马一角”和“夏半边”。“元四家”之一倪云林更是在简淡、疏朗、清奇的山林之间,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和美妙的回味,激发人们超逸世外、思接千载的人文情怀。

毋庸置疑,深深根植于道家哲学思想,追求单一、虚空、质朴的色彩观对中国绘画的设色理念和艺术传达一直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注释:

1.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484页.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页.

3.(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参见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485页。

4.李可染:《李可染论画》。参见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493-494页。

猜你喜欢

五色谓之道家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五色田畈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漫画道家思想
五色人小组
《庄子说》(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