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的新娘》:原味俄罗斯歌剧在上海
2018-07-13陈吉尔
文/图:陈吉尔
《沙皇的新娘》第二幕剧照(摄影:齐琦)
莫斯科大剧院是俄罗斯文化艺术的象征,与位于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皆为俄罗斯拥有国际级声誉的顶级院团。与马林斯基剧院相比,莫斯科大剧院的歌剧团和芭蕾舞团是世界上最为古老且著名的团体之一,分别拥有众多顶尖的歌唱家和舞者。在上海大剧院开幕不久后的2001年,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曾在此上演过芭蕾舞剧《天鹅湖》,轰动一时。时隔17年,5月14日至16日,作为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重磅演出,莫斯科大剧院歌剧团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史诗名作《沙皇的新娘》华丽回归。这部歌剧曾在2015年第43届香港艺术节上演出,也是莫斯科大剧院的代表作品之一。
为原汁原味地呈现这部饱含俄罗斯历史文化、地域风情的歌剧作品,莫斯科大剧院几乎将整座“沙皇宫殿”搬到了上海。正如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的那句话:“这部有着纯正俄罗斯风格的现实主义歌剧,简直是直接把俄罗斯的博物馆搬到了上海的舞台上。”
极致细节还原纯正古俄罗斯风格
5月12日,上海大剧院舞台在这个周末非常忙碌,《沙皇的新娘》的7个40英尺集装箱的服装和道具,已经从莫斯科运抵上海,并在陆续装台中。《沙皇的新娘》这部作品,除了莫斯科大剧院之外,没有能比他们演绎得更好的歌剧院了,因此上海的观众也可谓是特别的幸运!
从左至右:莫斯科大剧院副院长德米特里·基扬宁柯、斯科大剧院媒体事务总监卡捷琳娜·诺维柯娃、饰演玛尔法的女高音奥尔加·谢利维尔斯托娃和饰演格里亚茨诺伊男中音叶利钦·阿吉佐夫
其实,此版制作是莫斯科大剧院首次带着超过200人的歌剧团队来到上海,可以称得上是“当今俄罗斯歌剧精华的最强出动”。莫斯科大剧院的音乐总监/首席指挥图冈·索黑耶夫(Tugan Sokhiev)认为:“带着自己最精良的团队、非常优秀的歌唱家,把莫大舞台上的舞美原样搬到了上海,在莫大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莫斯科大剧院媒体事务总监卡捷琳娜·诺维柯娃也表示,此前他们曾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推出过《叶甫盖尼·奥涅金》,但带去的是一个比较现代的版本。而这次的《沙皇的新娘》,莫斯科大剧院则希望中国观众能看到俄罗斯经典古典戏剧是什么样子的:“上海观众看到的《沙皇的新娘》,包括它的舞美和服装都是纯正俄罗斯风格的,也是我们俄罗斯人眼中古俄罗斯的模样。”
《沙皇的新娘》作为歌剧作品出现在俄罗斯的舞台上可以追溯到1899年。该剧首演于索罗多符尼可夫剧院,由著名的马蒙托夫私人剧院制作。1916年,莫斯科大剧院的舞台上首次出现《沙皇的新娘》,这一版一直演到1924年。3年后,导演纳尔多夫和指挥格洛凡诺夫用苏联著名舞台设计师奥多尔·费多罗夫斯基设计的布景重新制作了该剧。自此,《沙皇的新娘》从一则奇幻抒情故事升级成了一出史诗巨作。当时莫斯科大剧院最杰出的歌唱家们也为该剧增添异彩,其中包括饰演柳芭莎的奥布霍娃和饰演新娘玛尔法的技巧卓越的斯捷潘诺娃。此后,《沙皇的新娘》一直都是莫斯科大剧院的保留剧目。
莫斯科大剧院服装设计师伊莲娜·吉兹娃展示服装细节
“早期,手稿被绘制成幕布悬挂在台后。之后,被还原为实景搬上舞台。”卡捷琳娜·诺维柯娃说,“我们沿用了1966年版《沙皇的新娘》中的道具和舞美设计,但将布景从小舞台转移到了大舞台。也正是这些道具奠定了整个制作的风格基调,使这一作品展现出莫斯科大剧院宏大的历史歌剧风格。”
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原木结构的屋子完全还原了16世纪俄罗斯建筑的原貌。木屋看似笨重,但因配上镶嵌彩色玻璃的雕花窗棂,显得别致又富有生活气息。门前古色古香的铜质吊灯上,古朴典雅的镂花亦透着匠心。这版《沙皇的新娘》的舞美,保留了费多罗夫斯基版布景的基本框架和色彩,但并没有制作传统的布景,而是将他绘制的平面“画面”变成真实的、立体三维的存在。用这种方法,可以为艺术家创造更舒适的演出环境,使他们能在拟真的空间中表演,与布景互动,这也给导演更多创作表现的空间。用真实场景替代画布,也更能贴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音乐特质。
导演和设计师借助道具重现了16世纪的氛围,同时保留了大师费多罗夫斯基的设计精髓。对于该剧标志性的画面,费多罗夫斯基曾表示:“有些人不理解,单纯在舞台上安置一棵花楸树并不能让观众留下印象,必须强化花楸树的艺术性。”诗意的设计风格充分贯穿于这部作品中。这一制作中,艺术家依旧保留了花楸树,把它安置在索巴金宅旁,还添置了一架秋千。
此外,华美炫丽且还原细节的服装,也是此版《沙皇的新娘》制作中最具亮点的部分之一。莫斯科大剧院服装设计师伊莲娜·吉兹娃亦根据费多罗夫斯基的手稿,同样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古俄罗斯的风貌。
伊莲娜告诉记者,她和同事们总共带了400多套戏服来上海,装满了整整一个集装箱:“都是最漂亮、最有历史感的衣服。”一件看似普通的长袍,衣襟的每颗扣子却都不一样——虽然观众无法发现,但设计师执着地将细节做到极致——伊莲娜解释:“俄罗斯历史上,服饰是嫁妆的一部分,人们会手工缝制珍珠和饰品。奶奶的服饰,妈妈会添加上自己的饰品比如扣子,传给女儿时还会再重新缝一下。日子久了,每件衣服就成了独一无二的款式。我们的戏服样式与传统的一样,只是材质稍有不同。”
伊莲娜·吉兹娃还为大家展示了三套“新娘装”,分别是“新娘”出阁前、订婚时、成婚后的服饰——出阁前的服饰,精致绚烂又不失活泼,蓬松的裙摆华贵却不厚重,胸前点缀着的彩色小花一直延续到肩头;订婚时的服饰,已有“沙皇的新娘”应有的尊贵和气派,尤其是那顶纯手工制作的镶满大小珍珠的皇冠,特别引人注目;成婚后,皇后的长袍则更需要端庄和稳重的感觉。
服装设计绝不敷衍,舞台上的道具也写实到让人吃惊。比如第一幕宴会上出现的大面包,就是上海大剧院按俄方要求,在上海找面包师特别赶制的。演出前,整整12个大面包新鲜出炉直送上海大剧院,也难怪演员们大吃大喝的场面相当逼真。
大时代背景下造就的悲剧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俄罗斯最具民族风情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写过15部歌剧,《沙皇的新娘》是其中第9部。《沙皇的新娘》取材于真实历史故事,剧中的主要人物在俄罗斯历史上多有原型。故事发生在著名的暴君“伊凡雷帝”(即伊凡四世)当权时期,以其第三任妻子在新婚不久后便离世的实史为蓝本,讲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一个悲剧爱情故事:沙皇禁卫军官格里高利爱上玛尔法,试图以迷药从其恋人手中横刀夺爱,却未料自己的情妇因妒成恨引发轩然大波。后玛尔法被伊凡四世选入宫中,成为其第三任妻子,在新婚不久后即遭毒害。
右页:莫斯科大剧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图冈·索黑耶夫
这部四幕歌剧用颇为复杂的剧情讲了一个四角恋故事,剧中的男性角色都喜欢玛尔法,然而玛尔法最终死于不幸的爱情。莫斯科大剧院音乐总监图冈·索黑耶夫表示,除了喜歌剧,绝大多数的经典歌剧都是悲剧:“这部剧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于命运,剧中人最后不是死就是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非常善于用音乐讲述人性中或黑暗或光明的一面,但是第一幕故事开始的时候音乐是暖色调的。”借助丰富的配乐、精妙的宣叙调,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这部歌剧中也融入了大量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元素,比如柳芭莎反复哼唱的俄罗斯民歌。
左页:原木结构的屋子完全还原了16世纪俄罗斯建筑的原貌
1977年出生于弗拉基高加索(俄罗斯北奥塞梯·阿拉尼亚共和国首府)、如今41岁的图冈·索黑耶夫在国际上早已声名远扬。2014年,37岁的索黑耶夫即已成为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的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索黑耶夫说,《沙皇的新娘》虽然不算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最难的歌剧(《雪姑娘》比它还要难),但该剧对歌剧演员音域的要求相当高,如格里亚茨诺伊,低音、高音、中音各音域都有,且都要唱好。玛尔法也同样如此。索黑耶夫表示:“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歌剧,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有着很强的悲剧性,这个悲剧的产生和时代背景不无关系。”
在剧中饰演玛尔法的女高音奥尔加·谢利维尔斯托娃认为,玛尔法刚出场时是一个陷入爱河的幸福姑娘,她在第一幕中也在努力塑造着角色的这一面,尤其是她对爱情的憧憬,相信台下的观众也能感受得到。“然而,这个人物又有非常脆弱的一面,人生中的很多事包括幸福也许都是不堪一击的,这是她命运的悲剧所在。”谢利维尔斯托娃还表示,穿戴剧中的服饰也是她本人学习古俄罗斯历史的一部分,如何穿戴这些“古董”,都是需要仔细阅读文献去做功课的。
“我相信,任何一个演员只要演了《沙皇的新娘》都会爱上它,其中性格鲜明的歌剧角色,将会一直伴随我们的歌唱生涯。”男中音叶利钦·阿吉佐夫说。他在剧中饰演的禁卫军官格里亚茨诺伊,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玛尔法,并准备好为爱情做任何邪恶的事情,“他准备为爱杀人,也准备为爱牺牲。我个人是非常喜欢演恶人的,当这个人恶到一定‘境界’,会让人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个角色的服装非常重也非常热,但当我穿戴整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觉得我就是即将饰演的那个角色。饰演这个角色让我更能洞察人性,理解他人为什么是他们现在的样子,也让我做好了准备去饰演更反派的角色。”
上:饰演玛尔法的女高音奥尔加·谢利维尔斯托娃和饰演格里亚茨诺伊男中音叶利钦·阿吉佐夫
这部2015年在第43届香港艺术节上演出的《沙皇的新娘》制作,曾让笔者垂涎不已,感叹如此精良的制作何时才能在家门口上演。时隔三年,莫斯科大剧院举全院之力,将这部原汁原味的俄罗斯制作带到了上海,同时实现了《沙皇的新娘》的内地首演。其实,能够最终敲定歌剧《沙皇的新娘》,过程并不容易。是上海大剧院的坚持,以及上海歌剧市场的发展,最终给予了莫斯科大剧院信心。事实上,在迈向亚洲演艺之都的路上,上海正以“识货懂行”的观众群、良性运作的市场机制、强有力的辐射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顶尖剧院。上海,正朝着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愿景,大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