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教学模式下《通信原理》课程改革

2018-07-13朱燕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通信原理混合教学线上线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在混合教学模式下,针对《通信原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的教学思想,对线上教学资源进行建设,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同時改变课程考核方式,探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关键词:混合教学;通信原理;线上线下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目标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混合式学习日益普及[1],《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现有的通信原理课程没有进行体系设计,不能精确定位课程的重难点内容[2-3]。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会产生很多困扰,难以开展自主学习,容易对该课程失去信心。我校学生对适用的、形象的东西感兴趣,思维活跃,对理论性、逻辑性强的知识不太容易接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通信原理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根据该课程的内涵和知识体系,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4],探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反省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

一、线上教学资源建设

在《通信原理》混合课程建设过程中,首先分析了授课学生的特征和授课内容,按照混合课程建设的思路,分为课程基本信息、学习单元、实验教学、教学活动四个栏目来进行建设。

(1)课程基本信息建设:课程基本信息作为该课程的导学部分,按照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这四个二级栏目来进行建设,通过课程基本信息,学生能够很快了解该课程,明确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和思路。

(2)学习单元建设:将课程内容进行划分为单元,主要划分为内容导航、学习目标、学习课件、复习主线、单元测试、答疑讨论等几个二级栏目进行建设,内容导航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给出,通过学习目标学生能知道要重点掌握学习的内容,学习课件通过雨课堂将课件进行语音讲解,复习主线和单元测试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单元内容,通过答疑讨论来进一步解决难点问题。

(3)实验教学建设: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将实验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实验结束后,要求同学们根据实验情况对实验内容进行拓展。

(4)教学活动建设:教学活动分为课程通知、学习笔记、专题讲解、电子信息快讯五个二级栏目进行建设,其中专题讲解、电子信息快讯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知识,拓展同学们的眼界,了解电子信息方面的前沿科技。

二、课程考核改革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由注重考核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转换,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手段,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监督管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平时考核:①出勤:通过随机点名、雨课堂测试等方式进行考勤。②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课堂预习通过雨课堂反馈的统计信息进行考核,提问分为课前提问和课中提问。课前提问主要是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预习情况;课中提问主要是检查学生讨论对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督促学生上课认真听讲。③单元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及时对学生引导。④课后笔记及作业:要求学生对每单元进行总结,以笔记的形式进行体现,课后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解,并录成音频或视频文件。⑤讨论:包括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课堂讨论可以通过小组交流、弹幕等方式实现,课后讨论在网络平台上,由老师或学生围绕所学及拓展内容发起话题,大家一起探讨。

(2)模块化考核: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根据内容安排,在网络操作平台上进行模块化考试,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模块、数字通信模块、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模块。

(3)实验考核:主要从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及拓展、实验报告等方面考核。

(4)期末考核:期末考核是闭卷考试,主要考核通信原理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题型主要有客观题和计算题。成绩组成=平时考核(20%)+模块化考核(10%)+实验考核(20%)+期末考核(50%),其中平时考核=考勤(20%)+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10%)+单元测试(20%)+课后笔记及作业(40%)+讨论(10%)。

三、改革成效及存在问题

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网络平台的课程进入次数、单元测试次数、学习笔记数量来看,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从阅读课程通知次数、阅读教学材料的次数、讨论区回文次数及被回文次数来看,师生之间、同学们之间的交互性很强。从参与度和交互性两个指标来看,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线上学习是线下教学效果的基础,老师需要提供更精细的课前学习资料,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学习指南;目前考核评价指标中包含了学习笔记、参与讨论、单元测试,没有对研究型教学协作进行评价,后期将评价指标进行更完善。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朱燕,女,安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宽带接入。

参考文献

[1]赵柱.西部地方高校基于慕课+混合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18(2):18-20.

[2]彭光含.“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北京:中国电力教育.2012(26):53-54.

[3]王毅.基于通信电子线路( 高频) 课程的课堂教学思考[J].石家庄:教育教学论坛.2014.3(11):172-173.

[4]孙立功,周立鹏,栗素娟.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电工学混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M]. 石家庄:教育教学论坛[J].2018(44):121:122.

猜你喜欢

通信原理混合教学线上线下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在通信专业当中《通信原理》扮演的角色
《高级食品化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通信原理”教学中OBE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教学中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移动环境下高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的研究
如何上好一节《通信原理》课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