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背景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探索
2018-07-13王元明
王元明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非常关键,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水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以网络为载体,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为高校各项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文章主要从正负两个方面分析网络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影响,提出具体创新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育;青年教师;思政教育;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1-0038-03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is very critical,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university.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young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iversities need to take the network as carrier to inno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ir specific situations so a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various work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on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innovativ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online education; young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mpus construction
前言
網络新媒体因其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点在各行各业应用普遍,在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中亦是如此。高校要将网络多媒体融入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中,明确网络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影响,从强化网络平台建设、加强网络教育活动、注重校园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及网络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实现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
一、网络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影响
一直以来,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都备受关注。学校要认识到在网络背景下开展该项工作对青年教师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使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更具创新性和有效性。
(一)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信息传播的无障碍性使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更加复杂。网络新媒体的海量信息虽然开阔了高校青年教师的视野,但也很容易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产生冲击。高校青年教师甚至会通过网络接触一些西方意识形态、腐朽文化思想等,受这些错误观点影响,迷失理想信念、价值观混乱等,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次,虚拟的网络环境使高校青年教师出现人格障碍和认知偏差。网络信息采用数字符号传播方式,以人-机-人互动交流模式为主。开放的网络环境,使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更加自由、开放,很容易对现实世界产生疏离,缺乏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及对他人的信任,长期沉溺于虚拟网络环境中,受不良网络信息影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1]。
第三,网络传播内容价值的多元化削弱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功能及效果。网络背景下,无论是信息,还是价值都比较多元,快餐文化、低俗文化等与主流价值相悖的意识形态不断呈现,很容易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观念、情感、态度等产生影响,干扰其价值判断、生活方式和理想追求等。多样的价值视角及网络传播内容会对青年教师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弱化其功能。
(二)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环境的平等性和交互性能够增强思政教育双方的交流。以往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比较单一,以枯燥的灌输式学习为主,效果不佳。网络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更加多元,思政教育外部环境也更加自由、宽松、开放,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思政教育工作效果。该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平台和途径更加多样化,除了常规思想政治学习之外,其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微博等对思政学习过程、感悟等进行记录,在网络上选择优质的思政学习内容和案例等[2]。
其次,网络传播内容的海量性,使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网络背景下的海量信息开阔了青年教师的视野。该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以互联网为载体,获取丰富的思政学习资源及内容,通过音频、动画、图片等形式,使思想政治相关学习方式和内容极具趣味性。青年教师能够借助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对自身进行不断充实,深入了解和巩固相关知识。与此同时,互联网超越了时空限制,帮助高校青年教师获取最新学习资源,使其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主、积极。
第三,网络的灵活性和快捷性,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了最新学习方法。以往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宣传为主,旨在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环境下,以大众传媒为纽带,各类信息和学习资源的获取非常迅捷,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也更加明确,学习方法和内容非常丰富,极具感召力[3]。
二、基于网络背景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对策
近年,“微思政”“网红课”等越来越多,“一座难求”“选课秒杀”等是很多名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写照。这恰恰体现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应以网络为背景和载体,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相关时事政治等,将“治国理政”“读懂中国”“大国理政”等相关内容融入到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中,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思政学习环境。
(一)强化网络平台建设
1. 打造青年教师主题思想教育阵地。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内容及要求,以主题网站、学术网站、网络互动社区、校园门户网站等形式,使高校网站教育性与思想性、知识性与服务性等兼备,为广大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互动环境及平台,服务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学习。重点扶持一批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主题网络文化品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质量,使其更具层次性。例如,某高校举办了为期十天的“中国系列”思政课,邀请高校教师到各地标性场所、党性教育基地等现场教学,打造富有特色的主题思政课程,以微信、微博等形式在高校传播。这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4]。
2. 加强青年教师网络新媒体建设。基于网络背景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微信、微博等建设及管理,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资源多样性和互动性优势,加大网络安全管理力度,及时查处网络上的有害信息,打造安全、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又要兼顾网站安全性。全面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资源,优选青年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类网上网下交互性问题活动,使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更具黏性和活跃度。鼓励青年教师借助微博、微信等与大学生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定期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更新思政学习感悟及相关热点知识等,以沟通、引导等方式,丰富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学习内容和形式,提高该项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网络教育活动
1. 丰富青年教师网络文化产品。通过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对青年教师进行引导,充分把握7·1建党节、国庆节、5·12等重要时间节点和纪念日等,开展针对青年教师的校园网络文化作品创作大赛,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戏剧、影视作品、诗歌、小说、书法作品、动漫、原创歌曲创作等,评选出一批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作品和品牌,将校园网络与文化精品融合,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特色等,对青年教师进行引导,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宣传栏、展览馆等,通过在线党课、团校等形式,用优质的校园网络为青年教师服务,增强网络课程吸引力。例如,某高校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组织青年教师以歌曲、话剧、朗诵等形式,表演《殊途》《映山红》《手挽手的青春》等节目,通过视频拍摄上传至校园门户网站,由该校师生评选出最佳作品,在当地各高校进行展演[5]。
2. 开展青年教师网络素养教育。号召高校青年教师文明用网,全面落实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业务学习、工作考核等相关工作,引导广大青年教师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主流信息传播,扩大主流舆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滥用网络行为和低速之风。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到网络素养教育课程研究中,丰富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使高校青年教师网络素养水平不断提高。加大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文明及法制教育力度,引导青年教师文明上网、安全用网、文明办网,实现网络安全意识和道德素养的提升。呼吁高校青年教师甄别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并对其进行抵制,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帮助青年教师参与到“红色网站”及个人微信公众号建设中,评选出一批优质红色网站和个人微信公众号等,以此类网络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评选表彰、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组织讨论等形式,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网络素养[6]。
(三)做好校园网建设工作
1. 建设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结合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要求,成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家指导组,将青年教师作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主体,使其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满足网络建设及管理工作要求,鼓励青年教师对网络舆论引导进行完善,并进行网络监管、舆情分析等,发挥长效作用,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设置专兼职网络宣传及管理员,监控校园网络舆情,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进行引导,汇集研判网上师生思想动态,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发动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等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中来。
2. 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建设、创作、管理校园网络文化,培养青年教师骨干,使其具备较高的思想、业务素质。以主题培训班、网络课题研究等形式,推进网络建设及青年教师管理队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针对青年教师推出门户网站、数据库管理、个人电脑安全管理等各类信息化系列知识讲座,提高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水平,使其为思政教育工作服务,培养网络建设与管理后备人才[7]。
(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1. 强化网络新媒体宣传。以校园网络、校园官微、校内微信公众号等为平台,加大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等,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主流价值观进行宣传,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引导作用。依托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和互动性优势,向广大青年教师宣传热点问题等,注重对重大热点问题的收集、研判,及时向青年教师通报突发事件和重大问题处理结果,形成良好互动,并对网络舆论偏差进行矫正。对校园网络信息传递通道予以完善,实现学校、学院、个人三级网络体系构建,牢固把握网络文化在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有效性,实现网络舆论引领。例如,某高校成立新媒体联盟,建立“微思政”微信公众号,用以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精神文明创建及网络文化建设。该微信公众号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审核、发布都非常严谨,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非常有利。
2.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以高校网络平台为载体,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网络化传播进行推进,宣传青年教师成长主流思想和先进典型等。通过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对广大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引导,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教师的网上精神文化生活予以丰富。通过对新闻网、校报电子栏目、校园官微等媒体资源进行整合,使网络宣传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形成网络舆论引导。优选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青年教师参与到网络平台建设中来,围绕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要求及内容,進行文章发布和公众号运营等。例如,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切入,发布微信公众号推文,导入“祁同伟是一个做梦都想胜天半子的人,最后为什么畏罪自杀”这一问题,以活泼的语言风格,探讨“英雄与群众史观”的思政论题,在推文最后得出结论:祁同伟脱离了人民群众,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走向人民群众对立面。通过现象级话题导入,将网络舆论引导作用发挥到最大[8]。
(五)提升网络管理水平
1. 注重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建设。以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平台为载体,及时收集网络舆情,通过研究、反馈、引导等,完善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使网络舆情引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校园门户网站、论坛、官微等监督,及时分析和删除各类不良信息及网络舆情信息等。了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逐渐形成完善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报送、反馈机制。与校外主流媒体进行沟通,通过协作与互动,对网络舆情危机进行上报和处理,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优化学校舆情监控和处置效果[9]。
2.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高校办公系统升级及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对网站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确保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安全,为青年教师营造安全的思政学习环境。实时监控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加大文明用网宣传力度,增强青年教师的网络安全及法制意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背景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创新非常关键。无论是学校,还是青年教师,都要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网络环境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对其实施过程进行改进和优化,从根本上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诸云,关翔中.MOOCs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5):101-103.
[2]李娟.“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J].电子测试,2016(19):110.
[3]马双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学理论,2015(14):262-263.
[4]马浩.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5):125-126.
[5]靳丹,李锃.基于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性探究[J].才智,2017(21):36-36.
[6]赵鹏,翁李焱.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以福建省高校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5):137-141.
[7]鹿存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探索——基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视角[J].文教资料,2014(21):126-127.
[8]唐子宇,赵博,等.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创新[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244.
[9]夏鳳军.基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的高校思政工作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