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院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8-07-13王永
王永
摘 要:当前,我院正在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分批对一线教师进行了一体化执教能力测评,并通过精品课程立项及课程负责人制组织开展了部分试点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2017年,我院化工学院和分析系又参与了人社部组织的两个专业的一体化课改工作。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教学改革
一、我院当前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执教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我院的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寓教于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但是,通过近两年的听课及本人在一体化课改及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发现依然存在不少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列举如下。
1.培养方案没有进行整体系统化的项目设计,导致按现有课程体系实施的课改出现了以课为中心进行设计的现象。由于缺乏系统设计,以课程为中心的设计就难免会出现重复设计的情况,降低了教学效果。而且如果以原课程体系为中心的课改模式逐渐稳定以后,再进行系统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势必会进行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2.教师独立进行的课程设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学院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起步晚、时间紧、任务重,虽然多次聘请专家进行课改指导,并对一线教师进行了执教能力测评,但是由于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课改设计,难免会出现一人负责多门课改设计的情况,使得本就是边学边改的课改由于缺少规范和沟通成了闭门造车,一人一个样,设计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在思路上出现较大偏差,影响效果。有时根据教学需要调整任课教师后,又难免大幅修改和调整,使得课改方案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3.部分班级师生比例过高。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部分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授课时一名教师需要面对30名甚至更多的学生,师生之间交互明显不够,使得学生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反馈和辅导,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部分课程实训条件紧张。部分实训室在建设初期,由于各种原因,建设数量偏少,有的仅有一套教学设备。设备不足的事实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套设备经常要满足10几名同学的学习使用,为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练习,通常需要预留较多的练习时间,这样不仅无法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往往学生还要浪费较多的时间在排队等待上。
5.课改效果缺乏有效的跟进和反馈。当前我院在一体化课改课程实施方面,采取的是谁上课谁改革的模式。在课改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听课监督为主,缺乏跟进和反馈,往往是上课教师根据自己的课改方案完成授课,工作页质量和教学效果缺乏系统的指导和监督,无法得到有效的改进和提高。
二、提升教学改革效果的几点建议
由于存在的以上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使得部分课程一体化课改的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根据实际情况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相应措施,逐步完善一体化课改实施的软硬件环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制定系统的专业培养方案。一体化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科学严谨,还要具有可实施性。因此需要群策群力,所有教师共同努力,集思广益,充分论证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經验,形成系统的专业培养方案。初步的培养方案形成后,还要邀请企业和教育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确保培养方案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培养方案确定并付诸实施以后,还要根据教师教学过程的反馈及时的进行修订。此外,区别于高等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技校教育主要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操作工人为主,因此培养方案还应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定期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2.分轻重,定缓急,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在系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课改顺序,优先安排专业性强、实训条件充足的课程先实施改革。借鉴精品课程和资源库建设模式,采用申报或指定方式,安排人员集中进行指定课程的课改设计,相关课改资源配套及时到位。采用学院或系部立项模式,对课改设计和实施进行全程跟踪,规范工作页制作和所用素材格式质量等,确保改一门成一门。对于没有列入当前课改内容的课程,任课教师可以主动申请进行课改,但需经相关院系批准后实施,教研室审核,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3.合理配置班级人数,加强师资配备。班级师生比过高,建议在设置时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人数。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各专业的实训条件配套情况,如电商专业教学主要在计算机机房进行,相关机房配套充足,可适当增加人数;而化工类四个专业由于相关设备昂贵、实训室建设成本高,普遍实训条件不是很宽裕,可限制班级人数不超过30人。此外,随着我院新校区的启用和搬迁工作的开展,各院系教学空间得到了较大改善,新的实训室建设势在必行,各院系在规划建设实训室时应充分考虑与一体化课程配套,并合理配置设备数量,确保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战水平。一体化课程改革,目的是要使教学尽可能的贴近工厂实际,让学生在模拟的生产情境中开展学习和训练,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熟悉生产过程。因此,学院应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培训,切实提高一线教师的实践能力,避免纸上谈兵。
当前我院一体化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课程课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化工学院和分析系又代表学院参与了人社部统一实施的一体化课改工作,这种分展现了上级部门对我院课改能力和取得成绩的认可。随着新校区的启用,我院的办学条件又上一个新台阶,各院系应该抓住新的发展机会,长远谋划,合理布局,打好一体化课改的攻坚战,使我院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