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静的奉献

2018-07-13胡友良王性松

理财·市场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睢县第一书记驻村

胡友良 王性松

她是睢县审计局第一位高级审计师,她被选举为商丘市第五届党代表,她两度驻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她的事迹被《河南日报》《商丘日报》等媒体予以报道,她在20多年的工作中一以贯之信念坚定、敬业担当、默默奉献,以行动诠释了一名审计人和共产党人对党的绝对忠诚。

她就是睢县审计局一名普通的审计干部——齐素静。

审计业务的能手

齐素静,人如其名,朴素无华,文雅娴静,在审计工作中刻苦钻研、严谨细致、沉稳干练,是同志们公认的审计业务能手。正是由于长期的勤奋好学和刻苦努力,她成睢县审计局第一位高级审计师。

虽是一名女同志,但在领导和同志们眼里,齐素静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善于啃硬骨头,无论是省市县还是全国的一些重大审计项目中,都经常出现她的身影。为了查深查透,发现深层次的违纪问题,她常常废寝忘食,面对堆积如山的账本凭证,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很多人不理解地说:“差不多就行了,何必这么认真呢?”对此,她莞尔一笑:“干什么工作都要认真,特别是干审计,更需要精益求精,严谨细致,来不得半点马虎。”

2003年至2005年,她3次奔赴外地,参加全省粮食挂账清查异地交叉审计工作,担任主审的审计项目均在全市首个通过省审计厅复核组验收。2008年夏,在对睢县农信社审计中,齐素静带领股室2名女同志顶着烈日、冒着暴雨深入到7个基层信用社,在人手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白天审计,中午顾不上休息一下,晚上回到家里又继续加班,最后把电脑都“熬”得罢了工。2013年在开封县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中,她担任主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展工作,在严格落实审计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审计工作的同时,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总结设计的操作性强的债务类型分析判断方法和一览表,在全市、全省各个审计小组推广应用,节约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多年来,她先后担任过200多个大中型审计项目主审,审计资金总额达150亿元,查处违法违规资金近 14亿元,提出有效审计建议300多条。近年来,她撰写的审计信息和要情专报多次被县委、县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批示,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廉政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她担任主审完成的审计项目多次被省、市审计部门评为优秀审计项目,先后被省审计厅、省人事厅授予全省粮食清查审计工作先进个人、全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先进个人,荣获全省审计机关巾帼审计标兵等荣誉称号,受到市审计局通令嘉奖。

百姓心中的秤砣

在她担任第一书记的乔寨村,老百姓总结了这样一句顺口溜:“群众心里有杆秤,秤砣就是齐素静。”

2015年,齐素静在尤吉屯乡黄庄村驻村帮扶刚结束,就被组织选派到周堂镇乔寨村当驻村第一书记。

乔寨村处于三个乡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贫困面大。全村现有996人,贫困群众最多时达349人,因病致贫的占60%。周堂镇党委书记刘克伟坦言,“这个村是真正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一个弱女子,能扛起这千钧重担吗?”起初,他着实替齐素静捏了一把汗。

齐素静说,“既然选择了扶贫,就要干出成绩;既然是党员,就绝不能丢党的人;感谢组织信任,我会全力干好。”

“在乔寨,你出多大的力,干多少活,为老百姓办多少事,你自己说了不算,你要和齐书记比比,群众心里才服气!”村干部赵国华说,“哪家田地不能灌溉,哪家缺少劳力,哪家房子需要修缮,哪家有上學困难需要资助的学生,都是她的‘心头账’”。

谈起齐素静,赵国华从内心里敬重:“齐书记起早贪黑,走访群众。全村所有贫困户,谁家住哪个胡同、家庭人口和姓名、贫困原因和程度、健康状况等,她都了如指掌,有的情况比我们还清楚。”

2018年4月16日,齐素静经受了一次规格较高的突击检验。中央巡视组到周堂镇乔寨村进行调研时,发现齐素静吃住在村,在岗在位,对中央巡视组所问到的问题对答如流,对帮扶政策掌握准、吃得透。中央巡视组对齐素静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这个第一书记很棒”,特别指出齐素静同志是该巡视组在工作中发现的“对驻村工作和村情民意最为了解熟知的第一书记”。

齐素静对村情、户情掌握这么准确而又熟练,先干啥,她心里有了大致轮廓。

前些年村里唯一的柏油路,因为村班子软弱涣散,无人管护维修,早破烂得不成样子。乔寨村没小学,路是孩子们去邻村上学的必经之道。下雨天家长接送孩子,深一脚浅一脚,摔伤滑倒是家常便饭,群众怨声载道。

修路的事迫在眉睫。为早点修上路,齐素静几乎跑断了腿,到相关局委软磨硬泡找领导,筹措资金,争取立项,鞋都跑烂了。

2016年7月,乔寨村的主路正式开工。2017年3月、10月,齐素静又帮助乔寨村新修了两条水泥路。昔日的胡同小巷也一并硬化,旧貌换新颜。

摸透了人心,找准了穷根,齐素静从修路入手一下子把全村人的心凝到了一块。乔寨的群众说,有齐素静在,我们就有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她是我们的主心骨和定盘星。

贫困群众的亲人

齐素静在民情日记中写道:“先当村民,再当村干部,不把自己当外人,要把群众当亲人。”

齐素静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几乎每天都会到群众中去走走聊聊,拉拉家常,这成了她驻村的工作常态。她总是边聊边记,不到3年驻村时光,记下了22本民情日记。

“素静姐最牵挂的是村里的老弱病残,夜里跟我念叨冯国现的危房改造得咋样了,秦龙秀家的房子快起来了吧,有脑病的王书军是不是忘了及时拿药,粉条大户张桂德的红薯是不是该施肥了……明天得去看看。” 年轻的村干部王冬丽说。

贫困户郑红兵两个女儿均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可是近万元的学费让这个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贫困家庭喜忧参半。得知此事,齐素静第一时间为她们申请了助学金和有关补助,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今年年初,郑红兵的妻子林云芝也如愿进入村扶贫车间当了一名针车工,月收入2000元以上。

与此同时,她还为贫困大学生林俊峰等申请助学资金2万多元,帮助33户贫困户改造危房、12人申请办理残疾证、76人办理慢性病卡,还帮助35户使用“手拉井”的贫困户吃上了安全饮用水。

“这些事看起来不算大,但在群众心中是天大的事!这就是‘群众利益无小事’!”齐素静说,“群众再小的事,都要当成大事办。”

村北头80多岁的赵大娘有腰疼病,见风雨天就加重,她老伴身体也不好,吃饭就成了问题。“一大早,自己不吃饭,就先去给赵大娘做饭,做好还端到床跟前,就是亲闺女亲儿,也顶多做这个样!”村民李雪勤摸着胸口说。

“她跟人交往没架子,和人说话不隔肚皮。我活了70多岁,还没见过这么好的党员干部。下雨天,别人都往屋里跑,可齐书记总是打个伞往外跑,看谁家里漏雨不。去年冬天来寒潮,齐书记带着工作队看俺老两口,问我棉被够不够,有没有厚棉衣,有事打她电话。”田家亮说,“我心想,人家也有爹娘,这么冷的天,却跑过来看我。我和老伴感动得直流泪。”

“这闺女,心善啊,给俺和老伴都办有慢性病卡,该得的补贴一分不少。她来得勤,每年母亲节,她都带着礼物过来,看俺老两口。”贫困户张西花感动地说。

“你心里没群众,群众心里咋会有你?只有把一颗滚烫的心捧出来,献给群众,群众自然会把真心交给你。”就这样,齐素静捧着“一颗滚烫的心”一步一个脚印,走进了乔寨村,走进了群众的心坎里。

脱贫致富的头雁

乔寨村有276户996人,其中,贫困户127户349人,截至今年4月,还有70户172人没有脱贫,是睢县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村之一。

齐素静自担任周堂镇乔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后,一直在思索如何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如何改善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如何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为此,她坚持走访每一户群众,熟悉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力求将村庄的基本状况、经济发展,村内的主要矛盾、民心民声、党员队伍等各种信息摸清吃透。

一遍遍走访,一次次摸底,齐素静心里逐渐清晰了。“我总结为‘四缺’‘三制约’:缺资金、缺产业、缺技术、缺劳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村里的发展;很多村民思想守旧,安于现状,缺乏脱贫致富的心气动力,制约了脱贫的步子迈不开;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主心骨作用发挥不够,是制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问题。”

找准了病根,齐素静给乔寨开出了脱贫方子,“基础(修路改电)先行、两保(医保、社保)兜底,两业(扶持产业、转移就业)并举,‘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改院、改厕、改水、改厨、改电、改俗)”。

针对贫困户基数大这个实际,齐素静分门别类制定了不同的帮扶规划。家有青壮年劳动力的,介绍他们到产业集聚区打工,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对于出不去的留守妇女,优先安排她们到村里的杂果种植协会干零活,人均月收入1000多元。

学会一技之长,是脱贫后不再返贫的根本保障。去年12月,她邀请睢县人才培训中心的厨师在村里办起了厨师免费培训班,两个月的培训,很多村民都成为厨艺能手。村民陈俊华学会炸油条后,在集市上摆摊,月收入三四千元。

贫困户赵法才会编扫帚的手艺,齐素静了解情况后,给他申请了贴息贷款,为他跑销路,让他发展扫帚产业。2018年,赵法才家保底收入不会低于3万元。

乔寨龙山文化遗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素静计划依托该遗址打造“文化旅游、采摘、餐饮、休闲”乡村一日游项目,让贫困户参与进来,通过旅游产业增收致富。

两年来,齐素静先后为乔寨村争取到2000多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发展全村的种植、养殖、电网改造、文化旅游发展、光伏发电等。为乔寨村新修和改建道路4562米,修下水道800米;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20平方米,农村电网改造7150米;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修路2066米,打井15眼,建桥6座,铺设地埋线5100米等公益设施和基础设施;为127户实施了“三清六改”等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乔寨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变,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质的转变,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

如今的乔寨基础设施改善了,引来了产业,老百姓有钱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孝老爱亲的多了;学技术手艺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寺庙里的香火萧条了,文体广场上的广场舞火爆了……如今,靠勤劳双手脱贫成了乔寨村的主旋律。由于有稳定的产业支撑,乔寨村剩余的67户168人(3户4人兜底脱贫)有望在年底全部实現脱贫。

齐素静,就是这样一位驻村女第一书记,为了乔寨村这个大家,放弃了一些应尽的家庭责任,却扛起了比自己身体重成百上千倍的精准扶贫大梁,用微小平凡的绣花功夫诠释了新时期审计人的时代风采。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齐素静带着感情真心扶贫,狠下绣花功夫,在她的带领下,乔寨村脱贫攻坚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可以说兜了底、见了金、提了气、暖了心、脱了胎、换了骨。”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充满感情地说。

齐素静,一位审计战线上的女干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用奋斗书写幸福美丽的人生——先后荣获睢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睢县最美支部书记、商丘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

齐素静,一直在静静地奉献着……

猜你喜欢

睢县第一书记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商丘市关工委到睢县 慰问基层“五老”代表
商丘好人
驻村第一书记
关于红色根据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