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乡建房,留一抹乡愁在心中

2018-07-13

理财·市场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建房用地乡愁

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里的故乡情结从来就没有缺失过。从古代《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今人《乡愁》里的“一枚小小的邮票”,从“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一代帝王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漂泊游子,那一抹乡愁始终飘荡在中国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千年未断。

依附于土地而生的中国人天生有着浓厚的乡土观念,而迫于生计的我们又总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迁徙不断,我們似乎总是离故乡那么远!

前些日子,一篇题为《为什么要回乡建房》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一篇内容、行文都算不上高质量的千字短文,阅读量竟高达百万+,其中奥妙应是不言而喻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当下很多人内心深处隐隐的痛。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更是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多少人心中曾经的那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少年故乡,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变得面目全非。当顽强的乡村旧传统遭遇市场经济新秩序,一种变了味儿的、四不像的“乡土环境”让我们很多人无所适从——留在城里则念念不忘,返回故里却又无法适应——魂牵梦萦的故乡恍如隔世。

或许,这只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根据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年末,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8%。这就意味着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也就是说,从前我们常常提及的“8亿农民大军”已开始成为过去时。有关人士估计,若按照其他国家的水平来衡量,未来30年,我们城镇化率估计会达到80%的水平。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造就了一大批“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他们有着传统的农民思维,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同时也有着对新兴城市生活的向往和迷茫——他们向往城市生活的舒适美好,又对城镇社会秩序有些难以适应。

脱离了土地和村庄的农民还是农民吗?这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很难回答的时代之问。近年来的“回乡建房热潮”或许就是最显性、最直接的回应吧。

人类社会总是在充满矛盾中前行,正如当下的我们。我们一面感叹着“长安米贵,居之不易”,一面又争先恐后地涌入大城市。相比对物质追求的浓厚兴趣,属于精神范畴的“乡愁”也只能是一声叹息吧!

前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存量土地资源,缓解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用地难问题。支持返乡下乡人员按照相关用地政策,开展设施农业建设和经营。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用地政策。鼓励返乡下乡人员依法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农业产业,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创业创新。

《意见》的印发和实施,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适应时代发展、更加充满新时代活力的故乡。“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理念也让那一抹植根于传统文化基因里的乡愁能够得以安放。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回乡建座房或许真是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能在我们漂泊的内心深处留下一个故乡的根!

猜你喜欢

建房用地乡愁
蜂房的建造
乡愁
自然资源部:坚决防范临时用地“临时变永久”
乡愁
农村乱占耕地“八不准”系列漫画
两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疏堵结合遏制农村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建房行为
“八不准”杜绝农村乱占耕地建房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回头一望是乡愁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