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护理险来了

2018-07-13赵新江

理财·市场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保险制度试点养老

赵新江

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项社会保险之外,一项新的社会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正在中国逐步推开,为失能老人体面养老提供保障。

两年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指导意见,在青岛、上海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最近,试点城市之外的地区也开始引入长期护理险,受到居民的广泛关注。

长期护理险扩围

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的韩先生一周要往返石景山八角社区好几趟。他的父亲自去年4月突发脑出血后,一直在医院住院。“父亲情况比较严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马上就要接回家,我们比较愁,不知道怎么护理才好。我母亲身体不是很好,如果长期在家护理的话,我怕影响她的身体。目前也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机构,有的机构费用太高,负担不起。”韩先生苦恼地说。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不少像韩先生这样家庭的现实难题。而由于长期护理保障不足,不少老年人在需要护理时选择长期住院,消耗了大量医疗资源,也加重了家庭负担。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同年6月,人社部明确上海、青岛等15个城市作为全国首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

2017年1月1日起,上海在徐汇、普陀、金山3个区先行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截至当年10月底,3个试点区共有2.5万老人提出申请,1.4万老人经评估后,享受到了居家和养老机构照护服务。2018年开始,这一试点推广到全市,目标是为300万人次提供护理服务。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明确,年满60周岁的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可自愿申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经评估后,评估等级为二至六级的失能老人,由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并按规定结算护理费用。护理服务分为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以及住院医疗护理三类。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定点医药监管处处长许宏说,社区居家照护方面,失能老人每个月可以获得12~33小时的专业居家照护服务,个人自付费用为48~264元,长期护理险基金实际每月为其支付432~2376元。养老机构照护方面,长期护理险基金实际每月为失能老人支付510~765元。

而在青岛,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员鲁蓓介绍说,加上长期护理险的支出,青岛的基本医保支出略增2%,但是个人现金支出减少了超过1/3,总支出下降8%。

2012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2017年,青岛又把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障范围。截至目前,该市已有5万多人享受到护理保障待遇,累计支出护理保险资金近15亿元,护理服务机构发展至600多家。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福兴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2017年年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15个试点城市和北京、河北等多个省市的非试点区域展开,覆盖人群大约在4800万,超过7.5万人享受到了保障的待遇,赔付护理保险金大约5.7亿元,基金的支付比例超過70%。

资金从医保结余划拨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独生子女长期照护家庭中的老人,面临的可能是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双重压力,长期护理保险的到来将破解这一难题。

2016年7月,人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力争在2020年之前,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社会情况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

按照人社部试点《指导意见》的规定,长期护理保险主要覆盖职工基本医保的参保人群,以长期失能的参保人群为主,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所需的费用。

“长期护理是医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长期护理有多种模式,有的国家将它加入社会保险,有的国家纳入社会救助或社会福利,也有的国家则交给商业保险。”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与国外单独缴费不同的是,在试点期间,国内各地市均采取从医保基金划转的方式,通过优化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等途径筹资。

以广州为例,试行期间,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纳入社保基金预算管理,每年按照130元/人的筹资标准和本办法所规定的待遇标准,测算次年的长期护理保险收支需求,并列入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由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专户划入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专户。

鼓励发展商业护理保险

长期护理险和其他五险一样,国家能提供的只是一个基本保障,那么其与保险公司卖的商业护理保险有什么区别?

7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商业护理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长期护理商业保险,以及与老年护理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去年12月2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17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指出商业护理保险目前在人们的养老规划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市场存在“轻保障、轻服务”“重储蓄、重理财”的问题,保障型产品的覆盖面很窄。例如,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其原因既有保险业自身的问题(比如消费者对商业保险信任度低),也有消费者理解偏差的问题(比如认为护理保险是医疗保险和重疾保险的替代品,或护理保险是一种理财工具)。

业内专家指出,发展我国的长期护理须从以下三方面考虑:首先是要打基础。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无法开展有效的资金管理、服务资源匹配或标准制定,商业保险也无法进行精准定价和风险管控。其次是要有顶层设计,协调系统地推进。长期护理是摆在医疗卫生、保险保障、社会管理、健康产业等多个领域面前的共同挑战。需要发挥财政政策、社保制度、市场化运作的各自作用,找到最优组合。最后是要找准保险业定位。保险产品是金融产品,优势是利用市场化经济手段配置社会资源,实现效率最大化。保险行业要发挥支付方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猜你喜欢

保险制度试点养老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养老更无忧了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存款保险制度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