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图像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13钟安忆范英军

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男装史料图像

钟安忆 范英军

在历史新课改走向深入的当下,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图像史料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图像史料的教学方法,对图像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究。

广义的图像史料不仅包括绘画、地图等形式,而且包括“珍藏于博物馆的大量文物、遗址遗迹、碑刻、建筑、图画等实物和摄影照片以及影视片、纪实片等能够提供图像、呈现或传达某种历史理念、产生视觉感知的对象。”[1]新文化史研究和图像史料的提倡者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一书中提到官方档案已不足以支撑日常生活史和身体史等新的历史研究领域,还需要开发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等新形式的史料。而且图像也如同文本和口述证词一样,是历史证据的重要形式。[2]在历史教学中,图像史料因其形象直观、来源广泛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初中2011版课标和高中2017版新课标都有相关要求。

一、图像史料:直观性与复杂性

图像史料具有巨大的信息张力,根据史料阅读者的情况和教学实际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上获取图像史料的信息。首先,图像史料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初中学生的历史积淀少,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这使得在课堂教学中文字史料不容易激起、保持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而图像史料直观形象,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较快融入历史语境之中。其次,图像史料又具有深层复杂性的特点。初中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有限。而图像史料的表现手法千差万别,在证史的信度上也有所不同,因此运用于教学时我们要对图像史料加以鉴别,要求我们要对图像史料的创作者有所了解。再次,图像史料特殊的呈现方法又多隐含由空间呈现出来的深层次的内容。图像史料不仅仅记述了可见的历史,画面背后的含义更需要我们不断寻味,正如库尔特·塔科尔斯基所言“一幅画所说的话何止千言万语”。[3]下文以“从盛唐女性看盛唐气象”为例,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图像史料的运用。

二、图像史料教学:从盛唐女性看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一词最初出现于唐诗,后来这一概念由唐诗扩大到对整个盛唐时代的叙述,“其共同的意蕴是,闪耀着唐人健康向上的风采、恢宏豪宕的气质、雄浑宽远的境界。这种文化风骨成为唐人创造精神文明的价值取向。”[4]正如陈寅恪所言“隋唐两朝为吾国中古极盛之世,其文物制度流传广播,北逾大漠,南暨交趾,东至日本,西极中亚。”[5]大唐的繁荣与强盛,光照四方,呈现出中国古代史的极盛状态。

初中历史课标要求“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會气象。”对于接触历史时间不长的初一学生来说,从文物图片和唐诗中感受唐朝的社会风尚,是最为直观的方法。

本课以盛唐女性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研读唐代女性的图像史料,以管窥盛唐气象,体会盛唐昂扬向上的社会风气。

先带学生参观天津博物馆举办的“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展览。学生观察后发现,盛唐女性和其他朝代相比具有开放的气度。图像中的盛唐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体态富贵者、身着胡服者和女着男装者。据此我们总结出盛唐女性的三个特征:丰腴之美、异域之美和英气之美。在简单识别图像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细节,从图像的背景、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思考图像的内涵,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女性形象,从而帮助学生厘清图像信息,把握时代特征。

图一至图三、四,分别为汉代、北魏和唐朝女性,展品中女性的服饰越来越奢华,体态越来越健硕,盛唐女性俊美旷达的形象跃然而出。但是唐代女性的“肥”绝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肥胖”,而是一种丰腴健康之美,是一种雍容华贵之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展品中三彩女立俑的衣着、妆容细节后,同学们再对比汉代、北魏女立佣主要发现了如下不同之处:就色彩来看,唐代女性的衣服、脸庞明显的有着更为艳丽的色彩;就站姿来看,唐代女性的站姿并不如汉、北魏那样规规矩矩,而是较为洒脱;就衣服的宽窄来说,唐代女性的服饰更为宽大;就发型来看,唐代女性的发型也更为高耸。这些究竟是展品反映出来的偶然现象,还是一种普遍现象呢?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同学们课后查资料回答这些问题。

在第二次课上,同学们在网络资料、论文、专业书藉等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就这些问题开展讨论,发现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最后老师引用唐诗帮助同学们拓展思路,思考唐代女性的审美特点。老师先以一首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述贵族女子的形象:“风流薄梳洗,时世宽装束。袖软异文绫,裾轻单丝縠。裙腰银线压,梳掌金筐蹙。带襭紫蒲萄,袴花红石竹。”从中可见贵族女性以宽大、奢华、风流为尚;再以一首秦韬玉的《贫女》来述贫寒女子的形象:“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从中可见即便是贫寒人家,虽然“未识绮罗香”、“不把双眉斗画长”也同样是“风流高格调”。这背后反映的是唐代积极的生活状态以及昂扬的精神风貌。女性的健硕、丰腴、风流正是盛唐的富强气象。[10]

同时,唐代女性不拘泥于华美服饰,着胡装也成为唐代的独特潮流。史称:“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14]图五彩绘胡装女立俑身着胡服头戴胡帽,脚踩软靴,是标准的胡人装扮。图八《虢国夫人游春图》画面中女性骑马驰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的是胡化风气的盛行。不仅如此,唐朝文化兼容并蓄,在饮食、音乐、舞蹈等方面也出现了“胡文化”的特点,反映的是李唐王朝国力的强盛与开拓的气魄。同时,我们也需要提示学生注意,根据学者的统计,出现胡服女性形象的墓葬数量从唐初到开元前后逐渐增多,基本符合历史文献记载。[15]这反映出从唐初到开元,大唐之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对“胡文化”开始反思与否定,“胡文化”影响力渐弱,身着胡服的女性形象再也难以见到。女性着胡服,正表现出唐代四海一家的胸怀和兼容并蓄的气度。

与着胡服之风相似的是女着男装在盛唐愈加普遍。唐玄宗时期宫中诸妇人,“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16]图六的唐三彩男装俑是典型的女着男装形象,她裹幞头,身着圆领袍,腰系革带,与男子着装无异,但足下的女式线鞋又表明她女性的身份。除女俑形象外,《虢国夫人游春图》和墓葬壁画也有大量的女着男装形象出现。图八中画面最前方的女性身着男装,所乘马匹剪三花鬃,障泥锦绣华贵,说明了乘者身份的高贵。而阿史那忠墓壁画中《抱弓弢箭箙男装女侍图》,头戴幞头,身穿黄色圆领窄袖袍、波斯裤,手抱弓弢箭箙,作为侍者的形象出现,同时也体现着女性的飒爽英姿。[17]女着男装正是唐代尚武之风的体现。

唐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贵族身着胡装、男装便于出游、骑马,而侍者身着行动更为便捷的装束可以更好的劳动。盛唐时期的女性不论出游还是居家,不论身份尊卑,都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度和女性对自身独立地位的追求。

通过以上图像史料的观察赏析,同学们对于盛唐女性以及由女性所折射出的盛唐气象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女性,既有柔美艳丽的特有品质,又有热情奔放的张扬性格,不管是身型的健硕,还是气概的潇洒,都体现了盛唐气象的“壮美”。

为了帮助同学们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出示更多史料,引导同学们探究、思考盛唐女性的丰腴之美、异域之美和英气之美出现的时代背景。同学们在讨论后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盛唐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力强大,从而使得盛唐国势强盛,气象宏大,有信心采取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对于外来文化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第二,唐代具有比较开放的社会风气,所以胡文化能够为唐人广泛接受,同时也正因为开放的社会风气,女性方能有较大的自由,能够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有较为独立的地位,彰显自己的魅力,并主动接受外来文化,身着男子服装,追求服饰打扮的艳丽多彩。第三,唐代女性具有较高的社会身份和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盛唐各阶层的女性较为活跃,上层女性如后妃、公主、女官等参政,女性对政治的参与程度之高为中国古代所仅有。即使下层女性也同样有着相对独立的地位,如民间出现下层女性的结社活动等。同样从男女关系中最关键的婚姻地位来看,同样可以看出女子地位之高,唐代女性在结婚、婚姻生活中、离婚上都有着较大的自主权。

三、图像的解读:图像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再反思

史料教学通过对史料信息的提取、分析和运用来完成历史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图像史料因其兼具直观性与复杂性,而便于达成良好的课堂效果。首先图像史料的直观形象容易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较为容易在脑海中勾勒出大致的历史场景,能将学生快速带入历史情境之中。同时图像史料作为构建历史记述的基本元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条分缕析有助于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图像史料通过场景、人物、构图、意象等方面传递历史信息,对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提出了较大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图像时必然会联系原有的知识储备。如果在联系的过程中没有获得与文字表述相印证的事实,教师必然通过引导学生擴大阅读面来进行理解和分析,事实上完成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历史解释的思路也会开阔。

同时,图像史料的运用也是对史料教学传统涵义的拓展。将图像史料引入到课堂之中就必然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图像,怎么帮助学生解读图像的问题。如以中国古代绘画为例。一般来说,按照绘画题材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山水画、宗教画等,不同绘画题材的作品表现的主题也不尽相同。由于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在创作手法上有写意和写实之分,在将其运用为史料之前我们就要判断其不同的史料价值。以本课为例,我们选择的是女俑、壁画等女性题材的图像史料,这一按照主题搜集的特定领域的史料呈现出盛唐女性多姿多彩的风貌,有助于同学们归纳出盛唐女性的整体特点和各自具有的独自特点。

随着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新视野不断增多,教学中适当引用图像史料以呈现历史,能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学生历史意识,而引导学生对于图像史料的合理分析、解读,则更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历史思维。诚然,图像史料与文字史料相比在证史方面有诸多局限,所以文字史料在历史研究和教学中仍旧是史料的主流,但图像史料所具有的直观性、复杂性以及对于空间关系的体现都决定了图像史料的独有价值,这一价值非文字史料所能取代。而左图右史,图文互证更是能兼得两种史料的优势,有望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中更加切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历史学学科特征的史料教学主趋势。

【注释】

[1]沈敏华:《历史教学中的图像史料及其运用》,《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5期。

[2][3](英)彼得·伯克著,杨豫译:《图像证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3页。

[4]赵克尧:《盛唐气象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5]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页。

[6]凤凰新媒体:汉代高髻袖手女立俑,http://tj.ifeng.com/special/hfys/,浏览日期2018年7月27日。

[7]凤凰新媒体:北魏十字髻女立俑,http://tj.ifeng.com/special/hfys/,浏览日期2018年7月27日。

[8]搜狐网:唐代坠马髻襦裙女立俑,http://www.sohu.com/a/230646276_183645,浏览日期2018年7月27日。

[9]展品侧面图,2017年4月21日摄于天津博物馆。

[10]转引自俞剑华编:《中国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463页。

[11]陕西历史博物馆:彩绘胡装女立俑,http://www.sxhm.com/index.php?ac=article&at=read&did=10763,浏览日期2018年7月27日。

[12]陕西历史博物馆:三彩男装女俑,http://www.sxhm.com/index.php?ac=article&at=read&did=10690,浏览日期2018年7月27日。

[13]抱弓弢箭箙男装女侍图, 转印自邱忠鸣、王新:《蹀躞金乌:女着男装之风尚——“唐装”系列研究之二》,《荣宝斋》2014年第10期。

[14]刘昫:《旧唐书》卷四十五《舆服志》,北京: 中华书局,1975年,第 1331页。

[15]杨瑾:《“女为胡妇学胡妆”再解读》,《文物天地》2016年第6期。

[16]刘昫:《旧唐书》卷四十五《舆服志》,第 1331页。

[17]宇文塔曼:《从新城公主墓室壁画看初唐女性服饰风尚》,《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第3期。

[18]辽宁省博物馆:虢国夫人游春图,http://www.lnmuseum.com.cn/huxing/show.asp?ID=7105,浏览日期2018年7月27日。

猜你喜欢

男装史料图像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包袋新装
“淇”怪
A、B两点漂流记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2015春夏男装周伦敦启幕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