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丛刊帖始祖
2018-07-13
2003年4月14日晚,夜幕下的上海记下了这难忘的一刻。一列神秘的车队一路疾驰,驶入坐落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一侧的上海博物馆。这列神秘的车队护送到上海博物馆的正是一件国家珍宝、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过重要记载的法帖珍品——《淳化阁帖》。
从确定购回到派人谈判,从美国纽约起飞到上海落地,每个环节都严格保密,以致一向嗅觉灵敏的索斯比拍卖行也毫无察觉。直到2003年7月25日,上海博物馆馆长向中外新闻界发布消息后,美国的文物商才如梦初醒。惊呼:“中国人把一件令世界梦想的艺术珍品悄悄地抢救回了他们的国家。从收藏角度说,这是令我们沮丧的;但从保护艺术品的立场看,《淳化阁帖》叶落归根,也算是得善其终……”
空前绝后的存世最善本《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或称《宫帖》,简称《阁帖》,为丛刊帖始祖,于北宋淳化年间刻于“秘阁”。淳化三年,即公元992年,宋太宗命侍书王著把内府所藏自汉至唐名迹,镂枣木板刻于禁中,摹刻为《淳化秘阁法帖》十卷。《淳化阁帖》刻成后,内府用澄心堂纸、李延王圭墨拓印。《淳化阁帖》问世后即成中华瑰宝。然而,这件稀世珍品,在多灾多难的中国,难有藏身之地。许多书法家也只知其名,未见其身。现在,人们依然无法考证,在流出国门前它为谁所藏?它到底在哪一年,经何人之手流向了海外……
《淳化阁帖》计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法帖,第二至第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第六卷至第八卷为王羲之书,第九卷至第十卷为王献之书。上海博物馆这次从美国抢救回归的《淳化阁帖》第四、七、八卷为北宋祖刻本,第六卷是泉州本的北宋祖本。尽管只有四本,但仍属幸存之宝,是存世的最善本。
上海博物馆老前辈徐森玉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在追踪《淳化阁帖》的去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件旷世奇珍出现在香港一次拍卖会的拍卖名录上。当时就引起了徐森玉的注意,同时也引起了啟功、杨仁恺等著名学者的极大关注。
得知《淳化阁帖》的部分卷本即将在香港拍卖时,徐森玉忧心如焚,夜不能寐。他立即向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力陈,建议由国家出资收购这件空前绝后的国宝。但是,当时正值拨乱反正之初,国家百业待兴,尚无余力成就此事。上海博物馆陈燮君馆长回忆道:“后来,《淳化阁帖》被美国的安思远先生以30万美金在美国纽约市场上拍买购得。”
2002年11月,上海博物馆主办的《晋唐以来国宝级书画大展》轰动了海内外。在其间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启功、徐森玉等老专家看着历经千年而容颜依旧的书画珍品,动情地提到了《淳化阁帖》。这次文物“盛宴”,缺少《淳化阁帖》这一“丛刊帖始祖”,老先生们不免怅然。
就在这时,从美国传来一条消息:年事已高的安思远先生在看到上海的文物国宝大展的报道后,有意出让《淳化阁帖》。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让这件文物回到她的主人怀抱。
收购《淳化阁帖》的计划,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2003年1月,上海博物馆正式向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递交了申请报告,并提出了收购的详细方案。上海市政府很快批准上海博物馆动用专项经费,完成收购计划。
接下来是要物色一个合适的谈判人选。陈燮君和副馆长汪庆正都想到了北京的王立梅女士。王女士精通文物鉴赏、深谙文物行情,因工作关系,对海外文物收藏界的名人名作及藏品状况比较了解。
初春,王立梅女士即飞往了美国,她秘密地拜会了定居在纽约的安思远先生。而此时的安思远,在自己至爱的收藏品就要远走高飞时,又有些不忍释手了。
以红木盒套封的《阁帖》,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打开封套,是线装刻帖。真丝装裱的封面上,蝇头小楷“淳化阁帖”字样赫然入目。安思远小心翼翼地揭开封面,里面的字帖,神采飞扬,满纸灵动。王立梅女士知道,这是上好的纸墨,才使得《淳化阁帖》历经千年而容颜不改。
经过一轮一轮反复交谈,讨价还价,安思远先生最终答应以450万美元成交。国宝到手,王立梅女士也不敢大意。她马上订好了回程机票,通过有关部门办理好出关手续,将《淳化阁帖》密封后,随身携带登机。这一切,王立梅女士均做得十分隐秘,就连她在美国的朋友也丝毫不知其此行的真正使命。
2003年4月14日晚,王立梅女士将国宝送至上海。当天晚上,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即刻组织有关专家对4卷《淳化阁帖》逐页鉴定。夜深人静,可专家们鉴定时不敢有一丝懈怠。纸墨无疑与史书记载一致,纸张柔韧,墨色深厚,幽香扑鼻。再看藏家也是流传有序,多家藏印也赫然其上。专家们一致断定,此《阁帖》确系原件,即行入藏。
至此,国之瑰宝顺利回归,永久入藏,夙愿已了,盛事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