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海外流失文物的五条归国途径与经典案例

2018-07-13

华声文萃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佛像圆明园藏家

据中国文物学会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被劫掠以及因盗掘、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流失到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了1000万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藏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剩下的大量文物仍散落在海外私人藏家和机构手中。

海外流失文物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战争被掠夺收藏于他国博物馆,这种只能通过政府来交涉,目前看来收效甚微;第二种是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以合法或半合法的途径被携带出境的文物,只能通过募集资金买回;第三种是一些拍卖公司或者组织非法收购文物到国外拍卖,应由政府依据国际公约要求其停止拍卖。

那么流失海外的大量中国文物,可以通过一些什么途径回国呢?

途径一:依法追索

在国际保护机制中开流失文物归还先河者,首推1954年制定的“海牙公约”。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迄今已有90多个国家批准加入该公约,这是目前最重要的控制文物非法流转的国际公约。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由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组织专家组研究草拟草案,并于1995年6月在罗马外交大会上通过了《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但是,这些“国际公约”溯及力和约束力非常有限。一是追溯期限有限制;二是公约并不对所有国家有约束力。此外,界定流失海外文物的“合法”与“非法”的标准始终非常模糊。很多被劫掠的文物几经转手,新的持有者可能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就不能追讨。

典型案例:法国无偿归还32件秦国金饰片

中国国家文物局2015年7月14日宣布,32件从甘肃秦国早期墓葬流失的金饰片文物已从法国回归。这些金饰片出自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是研究秦国早期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金饰片于上世纪90年代初被非法盗掘、走私出境,后由法国相关人士购买并捐给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2005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调查项目,会同公安机关建立文物被盗流失的完整证据链,开展国际公约和相关国家适用法律及返还案例研究,向有关国家和机构明确我国对被盗文物的主权立场,制定追索流失文物的工作方案,开启了十年的文物返还路。

据悉,在得知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有大堡子山流失金器文物后,国家文物局随即组织专题调研,积极与法方协商文物返还事宜。然而,如何归还这些文物亦颇多曲折。根据法国的法律,国有财产不能转让,因此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无法直接将这些文物返还给中国。最终法国政府作出决定,将其退还给捐赠人,法国著名收藏家、奢侈品大亨皮诺将4件金饰片通过中国驻法大使馆无偿归还给中国;另一位藏家则将另外28件金饰片直接送到我国家文物局。

典型案例:美国“长城行动”归还14件珍贵文物

中美两国于2009年1月签署了合作打击文物走私的谅解备忘录,并加强了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美国还发起“长城行动”,专门打击走私中国文物来美的不法行为。

2011年3月11日,在美国国土安全部与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见证下,14件珍贵的中国文物,结束一年多的“颠沛流离”,正式被返还给中国。这14件文物中不乏珍品:距今约1600年的北魏赤陶马、距今近1500年的北齐石灰佛像、距今1400年的隋代騎士陶马,还有唐代马雕像、宋代菩萨头像等。

其实,早在2010年,我国曾成功将陕西出土的“武惠妃石椁”从海外追回。这也是我国首次经法律途径追回的一级文物,没有花钱购买。当时负责侦破这个文物盗窃案件的是西安市公安局文物缉查大队大队长韩清龙,他曾向媒体表示,当时美国文物商人花大价钱购得“武惠妃石椁”,最后无条件送回中国,使其经济损失惨重。

途径二:民间捐赠

典型案例:河北幽居寺北齐释迦牟尼佛像“身首合璧”

2015年5月23日,台湾佛光山大雄宝殿前,河北幽居寺北齐释迦牟尼佛像前的红色布幔升起,被盗流失海外的千年佛首,20年来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并与专门从大陆运抵的佛身正式完成“金身合璧”。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北齐皇族赵郡王高叡敬造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阿閦佛三尊彩绘汉白玉石佛像,供奉于河北省灵寿县幽居寺内。上世纪90年代,三尊佛像的佛头先后被盗,佛像随后被移至河北省博物院保存。

2014年,星云大师收到一位台湾企业家信众捐赠的一尊佛首,经两岸佛教文物专家鉴定确认后,与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释迦牟尼像佛身相吻合。星云大师痛心于佛像的"身首分离",表示愿意无偿捐赠。

这尊释迦牟尼佛像在佛光山大雄宝殿供奉至2016年2月。2月26日,星云大师以90岁高龄亲自护送佛首与佛身到达北京。2016年3月底,佛首与佛身回到石家庄,入藏河北博物院。2016年4月底,经过精心修复,身首合璧后的大佛终于在公众面前亮相。

典型案例:横店圆明新园获赠3件圆明园流失文物

2015年5月10日,占地6200亩,300亿投资,备受关注同时充满争议的浙江横店圆明新园在经过3年多的建设后,举行了隆重的启幕盛典。在启动庆典上,来自台湾的收藏家,向横店圆明新园捐赠了三件珍贵的圆明园流失文物。

这三件圆明园流失文物分别是:清乾隆铜鎏金嵌宝英雄香薰、清乾隆掐丝珐琅八吉祥抱月瓶和清乾隆铜鎏金龙纹出戟方觚。

这三件摆设是台湾藏家林嘉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欧洲古董商手中买到的,根据大量史料推测,藏家认为它源自圆明园。特别是方觚,在北京雍和宫有一对几乎一模一样的,但雍和宫那对没有鎏金。

途径三:商业回购

典型案例:收藏家从日本回购唐代汉白玉佛首

2015年5月17日,河北博物院接受了收藏家郭鹏的捐赠,完成了一尊唐代汉白玉佛首与馆藏佛身的合璧。

这尊唐代残佛像是2006年在南宫县后底阁村出土的,当时只发现佛身,但缺失了佛首。2013年,中国收藏家郭鹏赴日本考察时,在一名日本藏家家中发现了这尊佛首,经鉴定后他认为佛首与河北博物院中一座唐代无头坐佛像的造型材质十分相似。当时他就动了购买的念头,后来通过香港艺术品商会的帮助,从日本藏家手里购回。

据悉,佛像遭到破坏分离源于唐武宗灭佛运动,佛首何时流失于日本已不可考。这是河北博物院首次接受馆藏文物遗失残体归国的捐赠。

典型案例:中国商人捐款欲促7根圆明园石构件回归

2013年,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在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意外地发现流落于此的7根圆明园石柱,后得知博物馆急缺捐款,主动提出捐款给该博物馆,同时要求归还7根石柱。

这些石柱原本位于圆明园内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分属于养雀笼、谐奇趣、海晏堂和方外观等西洋建筑外侧镂空扶手之间的石构件。在建筑当中并不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承重等,而只是一些装饰性构件。据推断,這些雕刻精美的石柱应该是在圆明园被焚毁后,被人用马车运出圆明园的,但具体年代无从考证,后被挪威骑兵军官蒙特购买。这些石柱是卑尔根KODE博物馆收藏的2500多件中国艺术品的一部分。该博物馆的中国艺术藏品正是蒙特在1907年至1935年间捐献的。

随后,黄怒波与该博物馆达成协议。7根圆明园石柱定于当年秋季重回中国,并放在黄怒波的母校北京大学展出,黄怒波将向这家博物馆捐资160万美元。

然而,7根圆明园大理石柱并未顺利回归。中坤集团相关负责人称,圆明园石柱还在挪威,尚未启程,公司确实非常想促进圆明园石柱回到中国,集团已经向该博物馆捐款,但是遗憾的是,目前没有最新进展。

据《新京报》报道,目前国际海外文物的回流,有90%是靠回购,即个人或者机构参与国际市场上的商业拍卖,将文物买回来;我国也成立过流失文物的回购基金会。1957年我国花巨款回购了著名画家韩湟的《五牛图》。2002年国家启动了珍贵文物征集专项资金,并花2999万元买回了国宝级文物——宋代米芾的《研山铭》手卷,此后又先后花费2亿多元买回了包括战国虎形佩等在内的多件文物。国内机构和企业、个人也回购过不少文物:上海图书馆1998年花450万元从佳士得拍卖行买回了《翁氏藏书》;保利集团也曾斥巨资买回了圆明园牛首、虎首和猴首三件铜像。藏家刘益谦曾以2.8亿元港币,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拍下明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有研究者称,全世界已知鸡缸杯在15只左右,市场上流通的仅3只,其他均被各大博物馆收藏。

途径四:跨国诉讼

典型案例:流失欧洲福建肉身佛像有望回归

2015年3月,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一尊肉身佛像,引起福建大田县阳春村和东埔村村民的关注。村民认为该尊佛像是阳春村20年前被盗的“章公六全祖师像”。福建省文物部门也称已初步确认展出的“肉身坐佛”即是章公祖师像,而该佛像的荷兰藏家范·奥沃雷姆随即撤展。

2015年11月,阳春村和东埔村村民委员会代表全体村民授权中荷律师团队进行“章公祖师”肉身坐佛的追索诉讼,并在中国和荷兰两国进行平行诉讼。

2016年5月底,两村的村民委员会委托中荷律师团向荷兰法庭提交起诉状,要求法庭判决荷兰藏家范·奥沃雷姆将其所持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归还大田县普照堂。2017年7月14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地区法院就该案举行了首场听证会。原告方由福建村民委托的代理律师团出席,被告方范·奥弗里姆本人随辩护律师一同出席了听证会。依照荷兰的法律程序,法官在听证会上听取控辩双方的陈述,提出有关问题,但没有当场作出裁决。

2018年10月12日上午,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此案进行了第二次公开开庭审理。庭审持续了三个半小时,庭审中,针对双方补充提交的证据以及申请法院调取的证据经庭前证据交换并在法庭上进行同步展示,原告申请的2名村民证人出庭作证。庭审最后,双方当事人均表达了调解意愿,法庭将在庭后组织调解。

途径五:直接谈判

典型案例:山东博兴被盗北朝菩萨立像通过谈判回归

除以上四种途径外,直接谈判也是一种回归途径。山东博兴县1994年被盗的精美北朝菩萨立像,就是这么回归的。2000年,国家文物局了解到这尊被盗菩萨像出现在日本美秀博物馆的展览中。

日本当时没有加入文物方面的国际公约,而且美秀博物馆提供的证据也表明,当初是善意购得,所以从法律上追回来很难。国家文物局通过各种渠道和美秀博物馆展开了谈判,而后者也非常希望今后能和中国有更多的文化交流。经过一年左右谈判,美秀博物馆同意把文物无偿返还给中国。

中方也做了互惠安排,当时美秀博物馆迎来建馆70周年的活动,中方同意其延展纪念,等活动结束后再还给中国。2008年1月,这尊菩萨立像在完成日本7年借展后,终于从日本回归祖国,并入藏山东省博物馆。

猜你喜欢

佛像圆明园藏家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佛像面前的 菩萨
圆明园里过大年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汉江水墨石专题藏家通讯录
佛像面前的菩萨
酒泉藏家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