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新要求 学业指导筑根基

2018-07-12李策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育人学生

摘 要: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新时期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是学生大学生活的根本,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从思想认识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对顺利完成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育人;学生;学业指导

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群体,辅导员的工作关乎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过去人们将辅导员列入管理者行列,认为辅导员对大学生行使管理权,学生就应该服从辅导员的管理,这样大学才有秩序。从现在来看,这种观点较为片面。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环境下,辅导员走在了高校育人的最前沿,提高辅导员的育人能力关乎国家育人方针大计。

立德树人理念给广大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辅导员已经适应了对学生进行单纯管理的工作模式,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有的辅导员对育人的内涵摸不清头绪,加之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辅导员的育人效果不佳。

一、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内涵

辅导员育人工作是指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教育工作。辅导员的育人能力不是体现在某一个方面,而是对学生大学生活的各方面进行系统的影响。

辅导员与学生一起生活在大学校园中,最了解学生,而辅导员的工作也离不开学生,一切围绕学生。高校辅导员应时刻关注学生,以学生之事为起点,以学生之事为落点,将育人理念与管理相结合,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阻碍辅导员育人能力提升的原因

1.辅导员应对复杂形势的本领恐慌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造成辅导员信心恐慌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非常重视,对育人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辅导员与大学生朝夕相处,是培养大学生、教育大学生的重要力量,面对总书记提出的重要任务,很多年轻的辅导员缺乏一定的信心。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造成辅导员技能恐慌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表明新形势下辅导员在工作上应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辅导员已经习惯了处理日常琐事,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缺乏新形势下应掌握的理论与认识。同时,随着95后学生陆续进入大学,学生生源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强、自理能力与自律能力差、注重新奇、反对传统等特点给辅导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怎样与95后学生和谐相处,是很多辅导员缺乏的有效技能。

2.辅导员面临的矛盾困扰

(1)专业化目标与非专业化现实的矛盾

专业化要求辅导员具有全面的知识理论体系,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综合型知识结构外,还要求辅导员具有解决具体问题的业务能力,比如,学生奖助工作、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工作、学生评奖推优工作等。很多辅导员对于专业化有着雄心壮志,但是由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繁杂,事务性强,给自己学习和提高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导致专业化水平难以提升,使得专业化成为一个遥远的目标。

(2)职业化目标与非职业化现实的矛盾

高校辅导员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进入岗位后,有着强烈的创造成就的动机。辅导员的角色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方式不同于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一般是靠着辅导员的个人魅力和行事作风来影响学生。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辅导员影响的结果,但这些成效比较隐性,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在实际中,辅导员的工作得不到重视和认可,辅导员往往顶着“救火员”“勤务员”的头衔,辅导员的“保姆式”服务使得职业化道路愈发曲折。

三、学业指导构筑辅导员育人根基

辅导员面临的本领恐慌和矛盾困扰给辅导员的育人能力提升带来了难度,信心的增强和知识技能的提升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各方面不确定因素所形成的矛盾困扰也很难快速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要提升育人能力,将视角回归到学生本身,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从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与学生共同成长,逐步把育人的思想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各个领域。

学生大学生活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知识,还要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的本领,学习适应社会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提高育人质量。学生的学业质量是学生大学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而对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学业指导,是保障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育人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是每一位高校教育者需要考虑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引导和提供学生生活服务的同时,应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制订正确的人生计划。

1.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现状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显著的特征。第一,学习氛围不浓厚。大部分学生对待学习比较迷茫,不知道在大学学什么,而且缺乏学习自主性。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第二,学习动力不足。样本为500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课余时间能学4小时以上的学生占23.7%,学2~3小时的学生占23%,学2小时以内的学生占68.8%,也就是说,课余时间真正学习的学生不到一半。其中,46%的学生认为“缺乏学习动力、厌学”。第三,学习方法不当。大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有些虽然很认真很刻苦,但是学习不得法,最终成绩提高不了。第四,学习功利性强。学生虽然在积极报考很多考试,最关心的却不是自己可以学到多少知识,而是毕业的时候是否能派上用场、对就业是否有帮助等。大多数学生对待学校公共课没有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全面发展自我的意识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利用大学资源发展、完善自我,没有为今后工作、生活做准备。

2.學业指导策略

(1)目标规划是基础

目标是行动的基础,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以建设社会主义为己任的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的意识形态,正确指引学生的人生方向。

大多数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放松了,不用像高中一样每天学习了,于是很多学生疯狂加入各种社团,每天游走于各个学生组织,时间被工作占满,导致考试挂科、学业荒废。针对这种教训,在新生入学时,辅导员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首先就是让学生对大学的学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理智处理社团和学习的关系。

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和讲座的形式,给新生介绍本专业的专业课学习、自学考试、就业前景等,将各种选择给新生罗列出来,并提供达到目标所必须的条件,让学生对大学期间的不同目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填补新生对大学学习的空白。通过谈心谈话形式,单独约谈每位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帮助每位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并规划好一个学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方法习惯是保障

方式方法是实现目标的保障,好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国家和社会需要各种人才,而需要的人才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而是能变通、能解决问题、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效益的人才。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在以后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能自主解决问题。

目前,学生学习习惯差的问题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阅读不认真,读得不透彻;听课时不善动脑思考,一味依赖教师;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自学能力不强;等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提高学业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要让学生有自学的意识,从思想上转变学习方式,然后再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具体指导。

(3)艰苦奋斗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论坛中告诫广大青年要坚持努力工作,不能贪图安逸,要不怕困难,不怨天尤人,靠辛勤汗水实现生活和事业的发展。在很多专业课教师或辅导员的要求下,学生要完成一份学业规划。这份规划制订得很详细,能体现学生的雄心壮志,但也往往很难实施。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自制力差,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学生因现实中的学业困难而中途放弃,不能按照既定步骤实行。

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教育学生只有不贪图安逸,才能在学业上有所突破。辅导员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业情况以及需要提高的环节,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其次,通过每个学期的首次主题班会,带领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学业规划。再次,在学期进行过程中,随时帮学生调整学业规划并落实强化,发现短缺及时补充,尽最大努力完善学生的学业。最后,对每个学生的学业进行跟踪指导,由于学生的思想个性都不相同,应针对学生的多样性,对学生单独进行总结指导。

(4)自主管理有创新

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每个辅导员带领学生人数较多,对某一方面的工作做到专一相对困难。辅导员应让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自主管理,自主探讨学业提高因素,自主组织学习活动,自主进行测评,以团队的形式让学生开展学习互动,培育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使学业提升系统化。

学生的学习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辅导员要适应这一转变,努力将创新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在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体会创新的乐趣,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牢基础。例如,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规划和兴趣,让学生自行进行选组,每个小组根据小组特点在固定时间单独开展活动。通过开展学习兴趣小组活动,让不同学业目标的学生进行分流,使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加深学习深度,及时跟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沟通。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3.指导成效与启示

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大部分学生能够明确本专业的专业课及选修课程,形成个人发展规划,逐步养成自学的学习习惯,合理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并高效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提高自我学习落后环节等。学生在大学中收获学业的同时,也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良好基础,学业指导初见成效。

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看似是辅导员的一项事务性工作,但是其在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在事务性工作中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首先,在思想观念层面要加强学生对学业指导的认识,努力创建学习型校园文化。学生自身也要积极寻求指导。其次,完善学业指导制度,建立分科学业指导、导师指导、辅导员指导三层学业指导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结语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高校辅导员,成为国家育人队伍排头兵,就要有所担当,以育人为己任,時刻不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育人理念融入生活与工作;抓住学生学业这个根基,在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育人的核心与方法;以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为抓手,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断提高育人能力。高校辅导员,要引导新一代学生实现人生理想,为实现民族复兴助力,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学业指导贯彻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让每个学生都筑起中国梦,激励学生正确树立远大抱负,脚踏实地、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何仕.提升高校辅导员育人能力的机制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47-48.

[2]骆训栩.辅导员育人能力提升浅谈[J].思政研究,2013(10):41-42.

作者简介:李策(1992— ),女,山东济南人,助教,系团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育人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把我哥带走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